高二地理選修5第三章試題及答案
時間:
陳哲凡673由 分享
高二地理選修5第三章試題及答案
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是一種結合衛(wèi)星及通訊發(fā)展的技術,利用導航衛(wèi)星進行測時和測距。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帶來的高二地理選修5第三章試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地理選修5第三章試題:一、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遙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全球定位技術等現(xiàn)代化技術,不僅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而且越來越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據此完成1~4題。
1.遙感探測范圍由大到小依次是
A.飛機、陸地衛(wèi)星、宇宙飛船 B.宇宙飛船、陸地衛(wèi)星、飛機
C.陸地衛(wèi)星、飛機、宇宙飛船 D.陸地衛(wèi)星、宇宙飛船、飛機
2.在陰雨天氣中,對地物的分辨率較高的是
A.飛機可見光遙感 B.衛(wèi)星可見光遙感 C.飛機微波遙感 D.衛(wèi)星微波遙感
3.兩顆衛(wèi)星同時運行,每隔9天可以覆蓋地球一次,說明遙感技術
A.受地面條件限制少 B.測量范圍大
C.手段多,獲得的信息量大 D.獲得資料速度快、周期短
4.中央電視臺在天氣預報中提供的臺風衛(wèi)星圖主要運用了________技術
A.遙感 B.全球定位 C.地理信息系統(tǒng) D.攝影
答案:1.B 遙感探測范圍大小,與傳感器運載工具的飛行高度有關。
答案:2.C 陰雨天氣時,云層可阻斷可見光遙感,難以獲得地面的清晰影像。微波遙感不受云、雨干擾,可獲得較為理想的影像。飛機距地面高度低于衛(wèi)星,其遙感清晰度高。
答案:3.D 本題考查從所給題干中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
答案:4.A 借助氣象衛(wèi)星遙感技術提供云圖資料。
“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也叫地理信息系統(tǒng),具有地圖處理、數據庫和空間分析三項功能。GIS不僅可以像傳統(tǒng)地圖一樣解決與“地點”和“狀況”有關的查詢,還能用GIS進行趨勢分析和復雜的“模式”分析,還可用“虛擬模擬”進行預測性分析……閱讀以上材料,完成5~8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貵IS技術是地圖的延伸?、贕IS是一種快速但準確程度不高的技術?、跥IS是空間信息存儲、表達、分析和交流的工具?、苋瞬荒芙鉀Q的問題,GIS也難以解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6.下列課題中,主要是應用GIS進行研究的有
①近50年來,世界糧食總產量與人均產量變化趨勢分析?、诮?0年來,上海市區(qū)人口分布變化特征與城市建設相關性分析?、壅憬∥鞑康貐^(qū)土地利用狀況與農業(yè)結構變化特征分析?、苌虾J衅謻|新區(qū)內環(huán)線內主要道路交叉點交通流量狀況通報及優(yōu)化公交線網、站點分布的方案設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如果用GIS來監(jiān)測森林火災,可以
A.分析、判斷引起火災的原因
B.預測森林火災的發(fā)生地點
C.預測森林火災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時知道火災地點和范圍,分析火勢蔓延方向,制訂滅火方案
8.有的漁民已經開始利用GIS技術來尋找魚群,如果普遍應用這一技術,則
A.可以使捕魚量持續(xù)增長
B.可能導致過度捕撈,使?jié)O業(yè)資源枯竭
C.會增加漁業(yè)的生產成本
D.會促進漁業(yè)生產,加大對漁業(yè)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高漁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5.A 本題主要考查對地理信息系統(tǒng)知識的掌握和了解程度。
答案:6.B 要求注意“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間分布特征來反映地理實體結構及其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而①中世界糧食總產量與人均產量變化不是地理空間分布特征,因此,不能應用GIS進行研究,排除含有①的選項,所以該題的答案是B項。
答案:7.D GIS盡管可通過“虛擬模擬”技術進行預測性分析,但這種預測并不是指預測火災的成因、地點和后果,而是及時探知火災發(fā)生的地點和范圍,分析火勢蔓延方向并制訂滅火方案。
答案:8.B 利用GIS技術能快捷而準確地尋找魚群,短期可提高漁獲量和經濟效益,但不利于漁業(yè)資源的持續(xù)性開發(fā)利用。
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是一種社會性行動,利于減少、減輕以至清除災害損失。據此完成9~10題。
9.自然災害救援與救助的目標包括
?、贉p少甚至消除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诜乐购投沤^災害消息的發(fā)布和泄露,維護社會穩(wěn)定?、刍謴蜑膮^(qū)人民的基本生存條件 ④保障災區(qū)人民的生存與發(fā)展?、菔枭⑷巳海瑒訂T災害多發(fā)區(qū)人們遷出原居住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10.我國新疆伽師發(fā)生地震時,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
A.將救災物資儲備到西安
B.準備大量的救災食物和救生圈
C.災中應急時對隴海—蘭新線實行交通管制
D.災后組織募捐活動,恢復生活、生產秩序
答案:9.A 防止和杜絕災害消息的發(fā)布和泄露是非常惡劣的措施,災害發(fā)生后應該及時發(fā)布消息,消除人們的恐懼心理。
答案:10.B 為了提高災害應急能力,我國已有十個國家級救災物資儲備基地,因此,在儲備救災物資時,要選擇距離災區(qū)最近并且交通聯(lián)系便捷的儲備基地,在10個城市中,西安最合理;救生圈屬于防水災的救災物品;隴海—蘭新鐵路是救災物資儲備基地(西安)到新疆的主干道,為了保證救援區(qū)與災區(qū)的交通暢通,應當實行交通管制;募捐是災后恢復的一種救援形式,該措施是合理的。
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災害種類,對救災物品的儲備要求因時、因地、因災種而不同。據此完成11~14題。
11.下列不屬于我國國家級救災物資儲備基地的是
A.天津、哈爾濱、沈陽 B.武漢、南寧、長沙
C.北京、上海、重慶 D.合肥、成都、西安
12.若某救災物資儲備基地的儲備物資中,節(jié)水設施、救生器具、凈水劑的比重較大,則該基地最有可能是
A.武漢 B.成都 C.西安 D.昆明
13.災害發(fā)生時,為確保救災通道和通信的暢通,應采取的措施有
?、賹嵭薪煌ü苤啤、谇謇砺氛稀、郾WC救災物資的充足 ④對水壩、堤岸等次生災害源進行檢查加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救災物資儲備種類和儲備基地的選擇都是由災種來決定的
B.儲備救災物資是災前準備的核心任務
C.災害救助過程中的三個核心環(huán)節(jié)是災前準備、災中應急和交通通行能力
D.我國遇災時若采用空運救援,從儲備基地出發(fā),最遠的地方在4小時之內到達
答案:11.C 我國的十個國家級物資儲備基地是天津、哈爾濱、沈陽、合肥、鄭州、武漢、長沙、南寧、成都和西安。
答案:12.A 儲備物資中,節(jié)水設施、救生器具以及凈水劑是在水災發(fā)生時救援用的物資。四地中武漢發(fā)生水災的頻次和強度較大。
答案:13.A 受災時要實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證救援區(qū)與災區(qū)的交通暢通。
答案:14.B 儲備基地的選擇與災種關系不大。災害救助的三個核心環(huán)節(jié)是災前準備、災中應急和災后恢復。最遠的地方空運救援的時間在7小時內。
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發(fā)生的頻率高,因而在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據此完成15~17題。
15.搶救溺水者的步驟是
?、偾宄凇⒈乔粌鹊漠愇铩、谂湃苋塍w內的水 ③救上船或陸地?、芩歪t(yī)院搶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6.被洪水圍困時,正確的做法是
A.抱緊電桿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電筒發(fā)求救信號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洶涌時游泳逃生
17.地震發(fā)生時正在上課的我們應該
A.趕緊跳窗逃生 B.趕緊躲藏在課桌之下
C.趴在教室當中,以防墻倒塌被砸 D.貼近門邊,伺機逃生
答案:15.D 搶救溺水者的步驟是先救上船或陸地,然后清除口、鼻腔內的異物,進而排去嗆入體內的水,然后送醫(yī)院進行搶救。
答案:16.C 被洪水圍困時,可以用手電筒發(fā)求救信號等待人們的救助。
答案:17.B 地震發(fā)生時正在上課的我們應該趕緊躲藏在課桌之下,進行逃生。
我國為提高救災應急能力,建立了十個國家級救災儲備基地。據此完成18~20題。
18.十個國家級救災儲備基地中不位于“五縱”“四橫”的全國主要鐵路干線的有
①合肥?、谏蜿枴、坶L沙?、苣蠈?br/>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西南地區(qū)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地處西南地區(qū)的國家級救災物資儲備基地是
A.武漢 B.長沙 C.成都 D.南寧
20.災前準備中還需要有救災人員,下列人員在災害發(fā)生時承擔主要救災任務的有
?、俳夥跑?、武警官兵?、趶V大人民群眾?、蹖I(yè)救援隊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18~20.18.B 19.C 20.D 第18題,合肥位于淮南鐵路沿線,南寧處于南昆鐵路和湘桂鐵路樞紐位置。第19題,西南地區(qū)主要包括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重慶三省一市一區(qū)。第20題,主要說明“誰去救”的問題。
二、綜合題(共4小題,共40分)
21.(12分)讀下列材料和圖表,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遙感技術在水文學方面的應用范圍是廣泛的,如水資源調查、水資源動態(tài)研究、冰雪研究等。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山冰雪覆蓋區(qū)及新疆、內蒙古浩瀚無垠的戈壁沙漠地帶,人們難于到達,利用遙感技術有助于掌握這些地區(qū)的冰雪消融以及江、河、湖、沼的分布、面積、水量、水質、水文資料等。
下圖是根據衛(wèi)星遙感影像繪制的某地區(qū)的平面圖(甲圖)和該圖中的河流R的縱剖面圖(乙圖),而表中的氣候資料則是平面圖中P地的多年平均觀測結果。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月平均氣溫(℃) | -7.3 | -2.5 | 5.3 | 11.7 | 16.7 | 20.5 |
月平均降水量(mm) | 0.5 | 0.6 | 2.5 | 6.0 | 13.0 | 11.0 |
月份 | 7 | 8 | 9 | 10 | 11 | 12 |
月平均氣溫(℃) | 22.4 | 21.0 | 15.9 | 9.4 | 1.6 | -5.7 |
月平均降水量(mm) | 19.8 | 28.5 | 17.0 | 9.0 | 1.6 | 0.5 |
(2)根據表中的氣候數據,判定P地所在地區(qū)屬于________________氣候(類型);河流R的主要水源補給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遙感資料顯示,近年來山區(qū)農林面積不斷縮小,河流R的水量不斷減少,河流尾閭地區(qū)的農業(yè)區(qū)不斷縮小,主要人為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衛(wèi)星遙感影像資料還表明,近年來該地區(qū)侵蝕高山上的雪線在升高,作出此判斷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導致雪線上升的環(huán)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探測范圍大 獲取資料快 受地面限制少
(2)溫帶大陸性 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
(3)中上游地區(qū)工農業(yè)用水量增加 上游地區(qū)森林被大量砍伐
(4)對比分析不同時期該地區(qū)的衛(wèi)星影像資料
(5)溫室效應、全球變暖
解析:由某地區(qū)的平面圖和剖面圖中的信息可以判定該地區(qū)地處溫帶。根據表中氣候資料看出,夏季降水稍多,且總量較少,應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圖中河流為發(fā)源于高大山脈的內流河,補給水源主要為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
22.(10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從2010年6月16日下午開始,江西中部發(fā)生強降雨,局部地區(qū)發(fā)生短時特大暴雨,其中井岡山市遭遇了多年來罕見的暴雨襲擊,十多萬人受災。
16日20時至17日20時江西有15個縣市出現(xiàn)暴雨,9個縣市出現(xiàn)大暴雨,其中以井岡山市239毫米為最大。
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說,18日凌晨開始,閩西龍巖部分地區(qū)發(fā)生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永定縣的強降雨頻率接近200年一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的報告??h城電力交通幾近癱瘓。
6月17日,貴州省望謨縣再次遭遇較強降水襲擊,縣城降水達72.4毫米,局部降水量最大達到140毫米,四天前搭建的臨時人行木橋被沖走,多處山體滑坡,望謨縣與外界交通再次斷絕。
材料二:如下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遭遇突發(fā)洪水時,個人應怎樣做才能獲得逃生的機會?
(3)在洪水危險區(qū)和多發(fā)區(qū)的個人和家庭,應如何作好防洪準備?
答案:22.(1)暴雨洪水 東部季風區(qū)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地勢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暢
(2)不能驚慌失措,而應盡量逃向高處,登上堅固建筑的頂部、大樹、山丘和高坡等。
(3)①關注汛期天氣預報;②學習并具備游泳、劃船等技能;③準備逃生物資等。
解析:聯(lián)系我國的氣候、地形特點由材料及圖總結洪水災害類型及時空分布特點。
23.(10分)下圖為“我國2007年7月主要天氣事件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2)圖中顯示,我國有多處自然災害疊加區(qū),這說明自然災害具有關聯(lián)性。試以西南地區(qū)為例說明。
答案:23.(1)暴雨。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qū),深受季風影響,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暴雨災害;夏季氣溫高,大氣對流強,易形成冰雹、雷暴、龍卷風等天氣;季風不穩(wěn)定,大氣環(huán)流異常,易導致干旱;發(fā)源于西北太平洋的臺風對我國東南沿海影響較大。
(2)西南地區(qū)地質復雜,構造運動活躍,易誘發(fā)滑坡、泥石流;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起伏大,易誘發(fā)滑坡;受季風影響多暴雨,極易發(fā)生泥石流。
解析:第(1)題,依據圖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分析。第(2)題,我國西南地區(qū)地質災害的關聯(lián)性主要從地質構造、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加以分析。
24.(2009福建,48B)(8分)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磧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巖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圖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縣地質災害發(fā)育程度分區(qū)示意圖。結合有關知識,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24.(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條帶狀分布(或沿東北——西南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分布)。
(2)地質構造不穩(wěn)定;巖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發(fā)生引發(fā)地表物質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較多,河流水量較大。
解析:由圖可以分析得出地質災害極重災區(qū)沿河谷分布,且很多地方出現(xiàn)堰塞湖。堰塞湖是因山崩、冰磧物、泥石流或火熔巖阻塞而成的,因此,由汶川地震引發(fā)的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唐家山堰塞湖分布于汶川地震中北川縣地質災害極重災區(qū),與地震發(fā)生引發(fā)地表物質滑落有關,與地質構造不穩(wěn)、巖性疏松、山高谷深的地形有關,還與當地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