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復(fù)習(xí)資料(2)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復(fù)習(xí)資料(二)
現(xiàn)代文導(dǎo)航
第一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復(fù)習(xí)重點
1、文體(散文)、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題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層次。B、寫景角度:動植物、聲色形味、動靜結(jié)合、高低、遠近、虛實、總分。C、寫法:排比、擬人、對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愛贊美之情,突出樂園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雖虛構(gòu)但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樂園的情趣。
4、捕鳥的細節(jié)描寫:交代了時間、條件、方法、收獲、經(jīng)驗。一連串動作描寫寫出了捕鳥的樂趣,抒發(fā)
了興奮喜悅之情。
5、第九段:A、作用:過渡段,承上啟下。表達對百草園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辭:排比、擬人、反復(fù)。
6、寫三味書屋生活:A、肅穆氣氛。B、問問題老師不答。C、不允許游玩。D、讀難理解的古文。E、因內(nèi)容枯燥學(xué)生上課搞小動作。
7、中心。
重點背誦: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第一段中的“似乎”與“確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認(rèn)為矛盾嗎?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對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為對“最末次的相見”來說,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憶兒童時的生活,卻又歷歷在目,“確鑿”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兒時的作者在此發(fā)生了的三件趣事具體哪三件?
趣事:翻斷磚、按斑蝥、拔何首烏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寫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點,寫菜畦、桑葚突出它們的色彩;寫皂莢樹、木蓮的果實和何首烏的根突出它們的形狀;寫蟬、油蛉、蟋蟀突出它們的聲音;描寫覆盆子則突出其味道。
3、寫景物有恰當(dāng)?shù)捻樞?,本段也如此。根?jù)選文內(nèi)容填空。
“不必說”“也不必說”是由低處到高處,由植物到動物,由靜景到動景;“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是由整體到局部,又由動物到植物。
4、調(diào)動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寫景,加上恰當(dāng)?shù)挠迷~,能使文章生動、精彩。本段寫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寫景,請說說分別從哪幾個角度描寫的,至少舉一個例。
味覺、聽覺、視覺、觸覺(舉例略)
5、①“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運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油蛉、蟋蟀們的聲音悅耳。
?、?ldquo;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換成“趴”,為什么?
不能,“伏”體現(xiàn)了黃蜂肥胖的特點。
?、?ldquo;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所用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覆盆子的形狀。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園景物描寫得生機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現(xiàn)“我”幼年時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書屋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說明封建教育束縛、阻礙少年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8、作者寫吃了像人形的何首烏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賦予百草園神話般的色彩,妙趣橫生
9、文中用了“不必說”,“也不必說”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這樣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紹,然后突出泥墻根一帶的景物。
(二)
1.課文詳寫了捕鳥的 時間 、 地點 、 工具 、 條件 、 方法 、收獲 。
2.寫出捕鳥的一系列動詞,分析它們的表達作用。
掃、支、撒、系、牽、拉。生動傳神地再現(xiàn)了捕鳥的過程和方法。
3.課文記敘“冬日雪地捕鳥”對表現(xiàn)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作者寫百草園冬天給愛玩的兒童帶來樂趣,再次暗點“樂園”,表現(xiàn)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
心理,突出了中心。
4.課文第9段所用的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寫 ; 排比、擬人;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表達了對家人的埋怨,對百草園的眷戀,對去書塾的不情愿
看過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復(fù)習(xí)資料的還看了:
1.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閱讀復(fù)習(xí)資料
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復(fù)習(xí)資料(2)
下一篇:初一上冊語文期中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