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復習訓練題附答案
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復習訓練題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復習試題(含答案)
《狼》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組習題:
1.本文選自 代小說家 寫的短篇小說集 。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綴行甚遠( ) (2)恐前后受其敵( )
(3)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
3.下列“其”字均為代詞,請選出“其”所指代對象相同的一項( )
?、倏智昂笫芷鋽?②意將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斷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現狼貪婪、兇惡的本性的句子是 。
5.本文段反映屠戶由畏避到醒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是 。
6.翻譯。
?、徘莴F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
?、埔焕嵌雌渲校鈱⑺砣胍怨テ浜笠?。
譯文: 。
⑶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譯文 。
7.結尾一段是什么表達方式?
[二]第二組習題:
1.我能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 )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 )
?、倬弥?,目似瞑 ②又數刀斃之 ③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蓋以誘敵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3.我能用 “∕ ”線為下面兩句話畫出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
(2)禽 獸 之 變 詐 幾 何 哉 ?
4.我能指出對下列文句理解不準確的一項( )
A.而兩狼之并驅如故:而兩只狼又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開的狼是假裝睡覺。
C.弛擔持刀:放下擔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斷其股: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據題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現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兩句);表現屠戶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
(2)寫出四個帶“狼”字的成語: 、 、 、 。
6.文章結尾一句話是對狼及像狼一樣的惡勢力的諷刺嘲笑,但換個角度看,它又告訴“人”什么呢?
我認為:
7.闡述本文主旨。
8.文中是怎樣寫狼的狡猾的?
★★★《狼》
[一]1、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2、緊跟;攻擊;像狗一樣;打洞3、D 4、“綴行甚遠”“并驅如故”5、 6、(1)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2)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3)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議論
[二]1.D 2.D 3.(1)其一/犬坐于前;(2)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B 5. (1)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2)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狽為奸、聲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寫任何四個均可) 6.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幻想妥協,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7. 本文敘述了屠戶與狼斗爭的故事,揭露了狼貪婪、兇狠和狡詐要本性,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8.文中表現狼狡猾的語句有:“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而兩之并驅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等。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1.補充文中空白處。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與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飲大澤( ) ⑷棄其杖( )
3.翻譯下列句子。
⑴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莆粗?,道渴而死
?、菞壠湔龋癁猷嚵?/p>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與日逐走”?
5.對于夸父臨死時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這個情節(jié),你有何感想?
答:
6.從《夸父逐日》這個古代神話中,你了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
7.你認為夸父逐日以至于喪了命,這樣做值得嗎?請簡述理由。
答:
8.夸父是怎樣一個人物?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1.翻譯下列句子。⑴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譯:
?、铺熘郏鼐S絕譯:
?、翘靸A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西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譯:
2.“怒而觸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結尾的兩句話?
4.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5.對共工與顓頊為帝而“爭”,你是怎么看的?
6.你認為共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7.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夸父逐日》
1、渴;欲得飲;飲于河、渭; 2、(1)競跑、賽跑;(2)黃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2)還沒趕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4、①積極意義:表現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氣魄,英勇的氣概。 ②消極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這種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為神話在本質上所具有的積極意義。5、此情節(jié)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象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魅力。 6、這個神話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愿望和頑強意志。 7、略。(提示:從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從其他角度講。)8、 夸父是一個不怕困難,勇于探索;敢于挑戰(zhàn)大自然;熱愛光明,憎惡黑暗;有理想、有抱負、有犧牲精神的人。
★★★《共工怒觸不周山》
1、略。2、“怒”字表現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3、《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它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借助于神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 4、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爭為帝”,即爭奪部落首領的位置。他的怒觸似乎包含有失敗的憤怒與不甘心,而且,似乎還夾雜著與對方同歸于盡的想法。當然也體現了共工龐大的氣勢5、共工與顓頊之間的戰(zhàn)爭以顓頊勝利而告終,是中國傳說時代最早的戰(zhàn)爭。此時的戰(zhàn)爭已超出氏族部落間的械斗,而主要是發(fā)生在兩個部族集團或部落聯盟之間,戰(zhàn)爭已帶有氏族酋長爭奪統(tǒng)治權(聯盟首領地位)的性質。從戰(zhàn)爭指導上看,已開始注意戰(zhàn)前準備,利用天氣條件和爭取同盟軍等因素。從戰(zhàn)爭結果看,還沒有出現文明時代那種對戰(zhàn)敗者進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勝利的一方將失敗一方趕出原住地或與失敗一方結為聯盟。從各部落聯盟不斷交往,發(fā)生沖突,而又不斷融合的傳說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締造中華文化的過程中都作出了貢獻。6、正面:勇敢堅強、敢于挑戰(zhàn)、自我犧牲精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計后果 7、①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堅強,敢于挑戰(zhàn)權威,夸父敢于與太陽賽跑,共工敢于與顓頊爭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夸父死后棄其杖,化為桃林,為后人止渴;共工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興修水利,發(fā)展農耕不惜自我犧牲。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一]閱讀全文回答:
1、本文節(jié)選自《 》是清代 編選的 小說。作者 ,字 ,
人。
2.給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解釋。
(1)會賓客大宴( ) A.適逢,正趕上 B.會議 C開會 D.會合
(2)眾妙畢備( ) A.畢生 B.畢業(yè) C全、都 D.完了
(3)賓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減少 D.年輕
(4)不能名其一處也( )A. 名字 B.名聲 C. 出名 D.說出
3.把下列兩句話譯成現代漢語。
(1)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4.“一時齊發(fā)”指文中
5.本文寫到了口技藝人表演的哪幾個場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
6.文中描寫賓客聽表演后神態(tài)的句子是
,這樣寫的作用是
7.文中用 寫聲之遠,用 、 和 寫聲之近,用 寫聲之大,用 寫聲之小、夜之靜。
8.文章正面描寫了 ,側面描寫了 ,都是為了突出 。
9.在聽口技表演時,本文居然寫道“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你認為這可信嗎?談談你的獨到見解。
10.口技人在表演時,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動動腦筋,想想看,這
有什么作用呢?
[二]閱讀第二段回答: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婦撫兒乳( ) (2)既而兒醒( )
(3)一時齊發(fā)( ) (4)眾妙畢備( )
2.用“//”將本文段分成兩層,并概括段意。
第一層:
第二層:
3.這段文字描繪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況,主要運用了 、 的描寫方法。
4.本文段描寫聽眾的情態(tài),有何作用?
答:
5.本文段描寫聽眾表現的文字中,說明聽眾入了神,唯恐聽漏,同時還想了解其中的奧妙所在的詞語是 ;表示聽眾心領神會,感到滿足的詞語是 ;說明聽眾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詞語是 。
6.翻譯: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三] 閱讀第四段回答: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 (2) 雖人有百手( )
(3)不能名其一處( ) (4)兩股戰(zhàn)戰(zhàn)( )
2.直接稱贊口技者的句子是 ;
從側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 。
3.直接表現火勢兇猛的句子是 。
4.表現大火中人們行動的聲音是 。
5.描寫聽眾表現的句子是 。
6.翻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是 、 ;文中擬聲的疊音詞是 、 ;文中表示不同聲音的動詞是 。
《口技》
[一] 1、《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清 張潮 筆記 林嗣環(huán) 鐵崖, 明末清初2、(1)A;(2)C;(3)B:(4)D 3. (1)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2)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4.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5.本文寫到了口技人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fā)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6.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烘托口技藝人技藝之“善”;7.犬吠聲 婦人驚覺欠伸、婦撫兒乳、婦拍而嗚之 兒醒大啼 有鼠作作索索 8 口技者表演的內容 觀眾的反映 “善”9.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認為可信。因為口技人的表演技藝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聽眾帶入了火災的情景之中,就如看電影、電視一樣,明知是假的,我們的心情也常隨著劇情的變化而變化。聽眾有這樣的反應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10.設想合理即可.如:我認為安放圍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這樣圍著,易把聽眾帶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圍,就達不到這樣的表演效果。
[二]1、喂奶;不久,緊跟著;同時;全,都2、眾妙畢備?!螡M座賓客 第一層: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第二層:描繪了聽眾贊賞陶醉的神情。3、正面、側面4、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之技“善”。5、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6、各種聲音同時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1、夾雜;即使;說出;大腿。2、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3、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4、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5、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6、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7、13、忽 俄而 呼呼 許許 呼、哭、吠、求救、搶奪、曳、潑 。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孫權勸學》選自 ,該書是 時期的 家、 家。
主持編寫的,它是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
2.下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初(當初) 當涂(當道,當權) 多務(多事務)
B.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博士(知識高深的人) 辭(推托)
C.涉獵(粗略地閱讀) 往事(歷史) 過(到)
D.見事(認清事物) 及(到了……的時候) 非復(不再是)
3.說說下面加點的詞表現了說話者怎樣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4.翻譯句子。
?、艡嘀^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拼篌@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5.孫權指導呂蒙讀書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6.本文主要通過 來刻畫人物,表現人物鮮明的性格:孫權是 ;呂蒙是 。
7.魯肅的話表現他 的感情,也從側面寫出了 ;文末“ ”更進一步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8.孫權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