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對于課堂教學和七年級歷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歷史上教學設計
燦 爛 的 青 銅 文 明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fā)展的基本史實。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2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wǎng)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 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
(2)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二 重點和難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
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
三 教法和學法:
1 啟發(fā)式教學結合網(wǎng)絡教學
2自學探究式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我國夏、商、西周相關多媒體、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圖
四 教學手段:多媒體和網(wǎng)絡教學
五 教學設計
1 導入新課:出示一組三星堆文化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基本概況。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圖片供學生討論,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并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或膠泥制作一種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業(yè)也很興盛,體會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艱辛,通過實踐提高感性認識。
3 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導出夏商周農業(yè)和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得出當時的農牧業(yè)已相當發(fā)達的結論,這個時代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
4 設置二個動腦筋題:
(1)組織學生討論:談談你所認識的青銅文化,全面了解青銅文化,認識是農業(yè),手工業(yè),畜牧業(yè)和商業(yè)的繁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提出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問題,供學生討論,明確青銅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隸制文明。
5 教學小結: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體現(xiàn)知識的整體性。
6 課堂驗收:摘星星專欄,以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本課知識重點。為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你認為我國是世界文明故國嗎?學生大體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國,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國橫相聯(lián)系,增強民族自豪感。
附:板書設計
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xiàn)青銅器;
2、到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青銅器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青銅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初中歷史教學資源整合研究
一、初中歷史教學應當重視整合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
電腦與網(wǎng)絡成為了信息社會最為迅捷的傳播工具,其信息容量大、演示方式靈活,與教學工作的完美融合可以拓展教師教學思維,讓課堂更加生動豐滿。筆者在這一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究,首先結合教學網(wǎng)絡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教學研究永無止境,各種新型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廣大教師要站在教學改革的最前沿和時代發(fā)展同步,善于運用相關信息來完善自身教學工作。其次在教學信息演示上充分發(fā)揮電腦網(wǎng)絡的作用。通過多媒體演示手段展示與歷史教學相關的補充信息,文字、圖像、視頻等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形象的學習資源。比如在《青銅工藝的杰出成就》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青銅工藝精品,尤其是其代表司母戊鼎。另外在石窟藝術寶庫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展示國內著名的石窟景點,讓學生加深形象感知,增強理解效果。
二、初中歷史教學應當重視挖掘重要節(jié)日資源
歷史教學要增強歷史厚重感,要緊密結合關鍵時間點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將其資源開發(fā)利用起來提高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課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傳承五四精神做新時期奮發(fā)有為的青少年是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五四運動的由來,以及講述在五四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勇于奉獻、不怕艱難困苦的壯舉,對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再比如在《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一課的教學中,筆者結合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等與抗戰(zhàn)相關的重要活動對學生進行民族主義教育,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一個民族落后就會被欺侮,我們只有勇敢承擔起振興國家與民族的重任,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我們的歷史責任感,從而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三、初中歷史教學應當重視運用時事政治資源
時事政治資源對初中生而言是流動的歷史、發(fā)展的歷史,也是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歷史。教師要重視古今結合、中外結合,將時事政治信息運用到當前歷史教學工作之中,更好地促進教學。例如在《戊戌變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社會與政治制度改革,從戊戌變法的背景、推進難度、成效,與我國當前的改革背景、推進力度、未來前景等方面進行充分比較,分析其異同點。這樣的對比教學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化了時政教育,讓學生了解了當前我國全面推進改革的力度、決心與取得的成效,讓他們耳聞天下事,心知世界事。再比如在《“一國兩制”與祖國統(tǒng)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港澳回歸的艱辛歷程,引導學生分析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并結合當前部分“_”分子所制造的事端,對其卑鄙惡劣行徑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而讓學生增強對這些港督勢力真實嘴臉的認識,提高時事政治教學成效。
四、初中歷史教學應當重視體現(xiàn)社會生活資源
歷史是過去的生活,是曾經的發(fā)展歷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歷史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讓社會生活資源幫助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理解,受到教育。例如在《十年““””的內亂》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向自己的爺爺奶奶了解““””中經濟發(fā)展、社會秩序受到了怎樣的破壞,十年動亂又是怎樣結束的等情況。通過課前搜集這樣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討,學生可以獲得有關““””的更多信息資料。而且這些信息就發(fā)生在本地,如同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一般,對學生而言更加有助于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為師生有效互動奠定了良好基礎。再比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后研究從改革開放前后到現(xiàn)在國家經濟總量、財政收入水平以及本地區(qū)社會公共事業(yè)發(fā)展程度、家庭收入與生活條件變化等方面的情況,從國家大的層面到家庭的小層面,全面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歷史知識,又能深化愛國主義教育。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工作中,許多資源可以進行充分的發(fā)掘與利用,關鍵在于廣大教師要加大思維創(chuàng)新力度,積極挖掘和運用更多的有用的教學資源服務于教學工作。
作者:曹文壘 單位:江蘇徐州市第二十六中學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