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中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二學(xué)習(xí)方法 > 八年級物理 >

下學(xué)期八年級物理期中試題

時間: 詩盈1200 分享

  物理學(xué)是研究物質(zhì)運動最一般規(guī)律和物質(zhì)基本結(jié)構(gòu)的學(xué)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八年級物理,喜歡的來收藏哦

  八年級下學(xué)期物理期中試題帶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下列有關(guān)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拍打衣服灰塵脫落,是由于灰塵有慣性

  B.小明沒有推動靜止的汽車,是由于汽車沒有慣性

  C.跳遠運動員要助跑后起跳,是為了增大慣性

  D.高速飛行的子彈穿入木頭后靜止,它的慣性就消失

  2、雙手端著的洗臉盆處于靜止狀態(tài),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

  它將 ( )

  A.加速下落

  B.勻速下落

  C.保持靜止

  D.可以向各個方向運動

  3、連通器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如圖9.1-6所示事例中不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4、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有利于增大 壓強的是:( )

  5、如圖所示,將一個普通的乒乓球輕輕放入漏斗中,用電吹風(fēng)從管里向上吹氣,那么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小

  C.球不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大

  D.球不會被向上吹起,因為其下方氣體流速大,壓強小

  6、一個重為100N的物體在水平地面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dāng)用60N的力豎直向上提起它時,物體所受合力是( )

  A.40N,方向豎直向上

  B.40N,方向豎直向下

  C.0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7、如圖所示三個容器,底面積相等,若都裝入相同質(zhì)量的酒精,則酒精對容器底部的壓強:( )

  A.一樣大

  B. A最大

  C. B最大

  D.C最大

  8、豎直放置的下端扎有橡皮膜的開口玻璃管內(nèi),倒入一定量的水后,橡皮膜向外突出,當(dāng)將管子逐漸傾斜的過程中,管底的橡皮膜凸起程度將( )

  A.逐漸變小

  B.逐漸變大

  C.不變

  D.無法判斷

  9、如圖2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水 平拉動水平桌面上的物體,使其作勻速直線滑動。以下敘述中的兩個力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 )

  A.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與物體所受的重力

  B.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與桌面對物體的摩擦力

  C.物體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

  D.物體對桌面的壓力與物體所受的重力

  10、下列實驗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 )

  11、如下圖所示,長方體 鐵塊A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略向右移動,則A對桌面的壓力F壓強P的變化情況是( )

  A.F不變,P不變

  B.F不變,P變大

  C.F變小,P變小

  D.F變大,P變大

  12、如下圖所示,當(dāng)人推墻時,人將向后退,對此現(xiàn)象的一些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能后退一段距離是因為仍然受到墻的作用力

  B.人能后退一段距離是因為人具有慣性

  C.人停下來后慣性就消失了

  D.人對墻的力與墻對人的力是一對平衡力

  13、將一實心物體先后投入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體靜止時,所受浮力分別為6N和5N,判定物體在水、酒精中的浮沉狀態(tài)可能是(ρ酒=0.8×103kg/m3)( )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懸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14、2010年8月17日,美韓“乙支自由衛(wèi)士”演習(xí)第三天,據(jù)說,為防患于未然,中國094級戰(zhàn)略潛水艇從長江某基地赴黃海執(zhí)行任務(wù),在此過程中 ( )

  A.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浮力大于在江水中潛行 時所受的浮力

  B.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浮力等于在江水中潛行時所受的浮力

  C.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小于在江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

  D.潛水艇在海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等于在江水中潛行時所受的重力

  15、某物體重為0.5N ,把它放在盛有水的燒杯中,溢出0.3N的水,則它受到的浮力 ( )

  A.一定為0.3N

  B.可能為0.2N

  C.一定為0.5N

  D.可能為0.4N

  16、質(zhì)量相同的A、B兩個正方體,當(dāng)它們在水中分別靜止在如圖所示位置時,正方體底部受到的水的壓力分別為FA、FB,則對FA、FB大小判斷正確的是 ( )

  A.FA大。

  B.FB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

  17、甲、乙、丙三個體積相同的實心小球,靜止在液體中如圖5所示,關(guān)于三個小球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球受到的浮力關(guān)系為F甲=F乙>F丙

  B.三個球受到的浮力關(guān)系為F甲

  C.三個球受到的浮力關(guān)系為F甲

  D.不能確定

  18、一物體(長方體)漂浮在液面上,如圖(甲)所示,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使物體下降至圖中的虛線位置。已知物體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為h,水對物體下表面的壓強為p,物體受到的浮力為F浮,則p、F浮與h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裝有液體的甲、乙兩相同燒杯,如圖所示,放入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當(dāng)物體靜止后兩燒杯中液面恰好相平。液體對甲、乙兩燒杯底部壓強分別是P甲、P乙,液體對兩物體的浮力分別是F甲、F乙,則對它們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P甲>P乙,F(xiàn)甲=F乙

  B. P甲=P乙,F(xiàn)甲>F乙

  C. P甲=P乙,F(xiàn)甲

  D. P甲

  20、在氣球下面掛一金屬塊,放入水中處于懸浮狀態(tài),如圖5所示.若水足夠深,把氣球和金屬塊往下移動一段距離,松開手,它們將 ( )

  A.靜止不動

  B.上浮,靜止時回到原來位置

  C.上浮,最后浮在液面上

  D.下沉,最后沉在水下

  八年級物理試題

  題序 一 二 三 四 總分

  得分

  一、選擇題答案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正在行駛的汽車關(guān)閉發(fā)動機后,由于_________仍然向前運動,但汽車的速度將變小,這是因為汽車受到__________的緣故.

  22、在如圖所示的裝有水的杯中漂浮著一塊冰,冰塊內(nèi)有一實心小鐵塊.當(dāng)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液面將會_________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23、一個物體所受的重力為10N,將其全部浸沒在水中時,它所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為20N,此時它所受的浮力為_____________N, 放手后物體將__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懸浮"),物體靜止時所受浮力為______________N.

  24、一臺液壓機大、小活塞的直徑之比為10:1,則其大、小活塞的面積之比為 ;若在小活塞上加1000N的力,則在大活塞上能產(chǎn)生 N的力。 25、如圖所示,卷成團的牙膏皮弄成空心后,立在水中受到

  的重力________,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___,受到的浮

  力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6、由于長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壞,造成水土嚴重流失,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使得河水的密度________,河水對堤壩的壓強________.(以上兩空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7、先將一個溢水杯中裝滿水(水面與溢水口齊平),然后放入一塊重2N的木塊,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燒杯接住(如圖所示).則在這個過程中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壓強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小燒杯中水的重力 2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座沙發(fā)比座硬板凳舒服,這主要是因為沙發(fā)較易發(fā)生形變,增大了人與沙發(fā)間的 ,在 不變的情況下, 壓強(選填“增大”、“減小” 或“不變”)

  29、有兩個不同材料、體積相同的均勻小球,放入水中靜止后,甲露出水面的體積比乙露出的體積小,則它們所受的浮力F甲_________F乙,它們的密度ρ甲__________ρ乙.( 填“>”,“<”或“=”)

  三、實驗探究題(30題3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30、一物體靜止在斜面上,畫出物體受力示意圖。

  31、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三次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比較小車沿水平面運動的距離。

  請你觀察實驗現(xiàn)象思考后回答:

  (1)為了得出科學(xué)結(jié)論,三次實驗中應(yīng)使小車運動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________(選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車應(yīng)從斜面上的____________處釋放。

  (2)三次實驗中 ,小車在 表面上滑行的最遠,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____次,這說明小車 受到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_________ ____有關(guān)。

  (3)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摩擦力),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____運動??梢?,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___________的原因。

  32、為了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紅同學(xué)設(shè)計的用U型管壓強計研究影響液體壓強因素的實驗:

  請你在認真觀察每個實驗的基礎(chǔ)上,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1是想驗證 相同時,液體的壓強與 的關(guān)系;

  實驗2是想驗證 相同時,液體的壓強 與 的關(guān)系;

  實驗3是想驗證 相同時,液體向 的壓強都 。

  33、小明同學(xué)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你根據(jù)小明的實驗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1)在C與E兩圖中,保持了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研究浮力與 的關(guān)系;根據(jù)A與E兩圖所標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所受的浮力為 N.

  (2)小明對ABCD四個步驟進行了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浮力的大小有時與深度有關(guān),有時與深度又無關(guān).對此正確的解釋是浮力的大小隨著排開水的體積的增大而 ,當(dāng)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后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浮力的大小與深度 .

  (3)在小明實驗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有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 kg/m3.

  (g=1ON/kg)

  四、計算題(34題8分,35題10分,共18分。)

  34、一個重4N底面積為20 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將重5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離為10cm,如圖所示(g=1ON/kg)。求:

  (1)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壓力;

  (2)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和壓強。

  35、一個實心金屬球在空氣中用彈簧秤稱得讀數(shù)為7.8N。求:

  (1)當(dāng)這個金屬球浸沒在水中時,稱得的讀數(shù)6.8N,金屬球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當(dāng)這個金屬球完全浸沒在煤油中時,(煤油的密度ρ=0.8×103kg/m3)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這個金屬球的密度是多少?

  八年級物理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A D C B A B D B B B A D A A A A D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慣性 ; 摩擦力(或者阻力) 22、降低 23、2 0;上浮;10

  24、100:1 ;105 25、不變;變大;變大 26、變大;變大 27、不變;等于

  28、受力面積;壓力;減小 29、>;>

  三、實驗探究(30題3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30、每條線一分

  31、①相等;同一高度 ②木板;1;粗糙程度 ③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2、液體密度;深度;深度;液體密度;液體深度和密度;各個方向;相等

  33、①液體密度;2.4; ②增大;無關(guān);③1.2×103

  四、計算題(34題8分;35題10分;共18分)

  34、解:①P水=ρ水gh,=1000 kg/m3×10N/kg×0.1m=103pa 2分

  由p=F/S得F=PS=1000Pa×2×10-3 m2=2N 2分

 ?、诓AП瓕ψ烂娴膲毫椋篎=G總=4+5=9N 2分

  壓強為:P=F/s=9N/2×10-3 m2=4500pa 2分

  35、解:①F浮=G-F拉=7.8N-6.8N=1N 2分

 ?、谟蒄浮=p水gv排得v排=F浮/ρ海水g=1N/1×103kg/m3×10N/kg =10-4 m3 2分

  F浮=ρ液gV排=0.8×103kg/m3×10N/kg×10-4m3=0.8N 2分

 ?、踡=G/g=7.8N/10N/kg=0.78kg 2分

  p=m/v=0.78kg/10- 4 m3=7.8×103kg/m3 2分

  初二級物理下冊期中試卷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關(guān)于眼睛及視力矯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眼睛的晶狀體相當(dāng)于凹透鏡

  B.物體通過晶狀體所成的像是虛像

  C.近視眼看不清遠處景物,是因為景物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后方

  D.用來矯正遠視眼視力的眼鏡鏡片是凸透鏡

  2.對學(xué)習(xí)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重要的學(xué)習(xí)方法。以下是小洋學(xué)習(xí)了關(guān)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后,總結(jié)出的關(guān)于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其中錯誤的是(  )

  A.虛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實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縮小的

  3.如圖所示,物體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減速直線運動。假設(shè)在運動過程中重力突然消失,物體將(  )

  A.立即停止運動

  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

  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D.向右上方做勻速直線運動

  4.下列常見的交通警示語中,與慣性無關(guān)的是(  )

  A.珍愛生命,遠離酒駕

  B.系安全帶,平安出行

  C.保持車距,安全駕駛

  D.雨后路滑,減速慢行

  5.分別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滑到鋪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實驗結(jié)論或推理可以反駁下列說法中的哪一條(  )

  A.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緩就越慢

  B.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

  C.小車受到力的作用就運動,不受力的作用就不運動

  D.運動的物體不受力作用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車已經(jīng)進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關(guān)于小汽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在水平公路上靜止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汽車在水平公路上緩慢行駛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汽車的重力

  C.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所受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使用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是為了減小慣性

  7.發(fā)光物P從距凸透鏡40 cm的地方沿凸透鏡的主光軸向透鏡方向以v=8 c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當(dāng)運動到3 s時,發(fā)光物P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縮小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

  8.

  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放有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兩個小球,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dāng)車突然停止運動,則兩小球(設(shè)車無限長,其他阻力不計)(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

  D.無法確定是否相碰

  9.小明和小紅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機對小強同學(xué)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別為圖中的甲和乙,則(  )

  A.小紅離小強的距離近

  B.小明和小紅離小強的距離相同

  C.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減小鏡頭對底片的距離

  D.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增大鏡頭到底片的距離

  10.

  如圖所示,將彈簧測力計左端固定在墻上,右端用細線與重力為10 N的木塊相連,木塊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車上,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現(xiàn)拉動小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 N,則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分別是(  )

  A.10 N,水平向右 B.14 N,水平向左

  C.6 N,水平向左 D.4 N,水平向右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

  11.重垂線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具體應(yīng)用如圖所示,設(shè)計運用重垂線所依據(jù)的物理知識是     。

  12.舞臺上用的一種追光燈,是由透鏡和光源組成的。如果要產(chǎn)生平行光,應(yīng)該選用  透鏡,光源應(yīng)放在透鏡的    處。

  13.當(dāng)小玲在觀察陽光通過甲、乙兩個眼鏡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時,發(fā)現(xiàn)兩個眼鏡形成的光斑不同。陽光通過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暗、四周亮,而陽光通過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亮、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斷眼鏡甲是  透鏡,眼鏡乙是  透鏡。

  14.

  (2017·四川成都中考)2017年5月18日,由中國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武裝直升機首飛成功。如圖所示,當(dāng)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時,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          (選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當(dāng)直升機在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飛行員受到的合力     (選填“向上”“向下”或“為零”)。

  15.艦載機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時,以        為參照物,艦載機是運動的;艦載機著艦后由于    繼續(xù)高速運動,所以必須適時放下著艦鉤,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達到強行減速目的,其中涉及的力學(xué)知識是                      (填一項即可);當(dāng)艦載機停在航母水平甲板上時,其重力與    力屬于平衡力。

  16.下圖是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套環(huán)游戲。如果設(shè)小芳同學(xué)使用的套環(huán)的質(zhì)量為20 g,小芳拋套環(huán)的力為5 N(不計空氣阻力),則小芳將套環(huán)拋出去后,使套環(huán)的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的力是  力,力的大小是    N,力的方向是        的。

  17.小芳同學(xué)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她首先按如圖所示完成儀器裝配,圖中H和H'點是2倍焦距處。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把蠟燭向  (選填“上”或“下”)調(diào);調(diào)節(jié)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這次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18.小林在家里拿爺爺?shù)姆糯箸R做實驗。第一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甲所示,此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第二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乙所示,這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以上兩空均選填“實”或“虛”)。從圖甲到圖乙的變化過程中,放大鏡是逐漸    (選填“靠近”或“遠離”)書本的。與圖乙所反映的成像規(guī)律相同的光學(xué)儀器有            。

  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6分)

  19.小紅和小明沿水平方向推、拉一輛小車,如圖所示。在圖中以“O”點代表小車,用力的圖示法畫出他們對小車的合力。

  20.如圖所示,完成光線從左邊射向凹透鏡折射后再射向凸透鏡折射后的光路。

  21.公共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請在圖中作出站在車里的人的受力示意圖。

  四、實驗題(22題8分,23、24題各9分,共26分)

  2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問題時,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猜想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同學(xué)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步驟(a)和(b)是為了驗證猜想  (選填“A”或“B”);

  (2)步驟(a)和(c)是為了驗證猜想  (選填“A”或“B”);

  (3)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探究方法是          。

  (4)實驗中應(yīng)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         。

  23.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進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關(guān)結(jié)論。請你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1)將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得到如圖所示的光路圖。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

  (2)將蠟燭、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zhì)

  1 30 15 倒立、縮小的實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實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實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虛像

 ?、偕媳碇袑嶒炐蛱?中像的性質(zhì)為           ,實驗序號4中像距為   cm。

  ②當(dāng)燭焰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24.某同學(xué)“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該同學(xué)先后三次將同一木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逐漸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觀察木塊運動的距離,從而得出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

  (1)該同學(xué)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不要求解釋錯誤的原因)         。

  (2)更正錯誤后進行實驗,從實驗中可觀察到,隨著摩擦力的逐漸減小,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逐漸    ,運動的時間越來越  。但由于實驗中摩擦力          ,所以不可能觀察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運動的情形。

  (3)在上述實驗觀察分析的基礎(chǔ)上,可以推測:如果摩擦力減小為零,水平面足夠長,那么木塊在水平面上的運動速度既不減小,也不增加,運動方向也不發(fā)生改變,木塊將        。

  五、綜合題(25題7分,26題10分,共17分)

  25.一重20 N的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試求:

  (1)當(dāng)物體以3 m/s的速度勻速直線上升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將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當(dāng)用15 N的力向上提該物體而沒有提動,這時該物體所受力的合力為多大?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

  一條懂得“慣性”的小狗

  在18世紀,英國一位著名的物理學(xué)家曾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有一天,這位物理學(xué)家懷里抱著一條小狗,來到皇家學(xué)會。他請圍觀的同伴取來一個裝滿了水的臉盆,并將那條小狗浸在臉盆中一會兒。

  “請各位注意!”他說道。

  這時,這條渾身濕透的小狗已離開臉盆,不停地抖動身體,以抖落體毛上的水。

  “你們注意到?jīng)]有?我的狗懂得慣性呢!”物理學(xué)家得意揚揚地說。

  其實,這條小狗的反應(yīng)和其他任何一條淋濕的小狗并沒什么不同,只是不自覺地利用了慣性而已。

  請根據(jù)你的閱讀,回答下列問題:

  (1)小狗是如何利用慣性抖落體毛上水的呢?請解釋其中的原因。

  (2)慣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請舉出一些人們利用慣性的實例。

  期中測評

  1.D 2.B

  3.C 假設(shè)在運動過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則支持力消失,對地面的壓力為零,摩擦力為零,物體將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體將沿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4.A A項,飲酒后,酒會對人的中樞神經(jīng)起麻醉抑制作用,使人的反應(yīng)能力下降,酒后駕車易發(fā)生交通事故,所以酒后不駕車與慣性無關(guān);B項,駕車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汽車發(fā)生事故或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而造成的危害;C項,汽車在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為了避免撞擊事故,行車應(yīng)保持一定車距;D項,汽車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路面越滑,滑行的距離越遠,故雨后路滑,應(yīng)減速慢行。故本題選A。

  5.C A是直接從實驗中得到的結(jié)論,B和D是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后做出的推理。而當(dāng)水平面足夠光滑時,由實驗現(xiàn)象推理可知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但小車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可見實驗結(jié)論表明“小車受到力的作用就運動,不受力的作用就不運動”的說法是錯誤的。

  6.B 汽車靜止在路面上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汽車緩慢水平行駛時,汽車對路面的壓力等于汽車的重力,故B正確;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所受牽引力與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慣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故使用安全帶和安全氣囊不是為了減小慣性,而是為了減小由于慣性帶來的危害,故D錯誤。

  7.C 發(fā)光物運動到3 s時離凸透鏡的距離為40 cm-8 cm/s×3 s=16 cm,此距離大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因此發(fā)光物通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像。

  8.B 根據(jù)題意,小車表面光滑,m1、m2兩小球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dāng)車突然停止時,兩小球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速度運動,所以兩小球不會相碰。

  9.D 從題圖可以看出,小明所拍的照片比小紅的大,由凸透鏡成像時物像的關(guān)系可知,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故小明離小強距離近,A、B錯誤;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即要使像變大,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知,必須要增大像距,同時減小物距,也就是要增大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同時縮短鏡頭與小強的距離。

  10.D 由題圖知,木塊相對于小車向左運動,則木塊受的滑動摩擦力方向與木塊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水平向右;由于木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Ff=F=4 N。由上分析知,選項A、B、C錯誤,選項D正確。

  11.解析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重垂線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若墻的棱或鏡框的邊與重垂線平行或重合,則表明它們是豎直的。

  答案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2.解析 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平行主光軸射出。

  答案 凸 焦點

  13.解析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暗、四周亮,說明將光發(fā)散了,是凹透鏡;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亮、四周暗,說明將光會聚了,是凸透鏡。

  答案 凹 凸

  14.解析 當(dāng)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時,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都作用在直升機上,是一對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當(dāng)直升機在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所受合力與運動方向相同,故合力方向向上。

  答案 平衡力 向上

  15.解析 艦載機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時,相對于甲板的位置不斷發(fā)生改變,因此以甲板為參照物,艦載機是運動的。艦載機著艦后,由于慣性不會立即停下來,因此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放下著艦鉤,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對艦載機強行減速,攔阻索的阻力使艦載機停下來,改變了艦載機的運動狀態(tài)。艦載機停在航母甲板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屬于一對平衡力。

  答案 航母甲板 慣性 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支持

  16.解析 套環(huán)離開手后,不再受手拋的力,只受重力,重力大小可根據(jù)G=mg求出。

  答案 重 0.196 豎直向下

  17.解析 由題圖可知,此時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偏高,為了使像下移,落在光屏中心,在透鏡的光屏不動時,應(yīng)將蠟燭向上調(diào)。蠟燭由H點移到A點,物距減小,故像距應(yīng)增大,因此光屏應(yīng)向右移,此時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答案 上 右 放大

  18.解析 本題綜合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由虛像總是正立的、實像總是倒立的可知,甲圖小林看到的是字放大的虛像,乙圖小林看到的是字放大的實像;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甲圖中的書本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nèi),乙圖中的書本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可見在此過程中,凸透鏡是逐漸遠離書本的;圖乙所示成像情況為物體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或幻燈機)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 虛 實 遠離 幻燈機(或投影儀)

  19.解析 由題圖可知,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此時合力大小等于兩個力之和。小紅用的力為200 N,小明用的力為400 N,故合力為600 N,方向向右。

  答案 如圖所示

  20.答案 如圖所示

  21.答案 如圖所示

  22.解析 由于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多個,因此設(shè)計實驗時應(yīng)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裝置圖可知,(a)(b)是保持壓力大小不變,只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因此是驗證猜想A;而(a)(c)是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大小,因此是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鍵;實驗中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因為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同。

  答案 (1)A (2)B (3)控制變量法 (4)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則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相等

  23.解析 (1)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平行光線射到凸透鏡上,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會聚在一點,這一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為透鏡的焦距。結(jié)合題圖判斷,該透鏡的焦距為10 cm。(3)在序號2的實驗中物距u=25 cm>2f,此時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由于光路的可逆性,通過對比序號1和序號4的兩個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序號4的實驗中像距為30 cm;當(dāng)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物近像遠像變大”,本題中燭焰靠近透鏡,光屏應(yīng)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1)10 (2)同一高度 (3)①倒立、縮小的實像 30?、谶h離

  24.解析 在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做斜面實驗時,應(yīng)使同一物體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而不能用不同的力去推動,這樣不能保證物體滑到水平面上時具有相同的速度,從而不能采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得出結(jié)論;在保證物體滑到水平面上速度相同時,水平面的摩擦力越小,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遠,運動的時間越長,照此推理,若水平面摩擦力為零,則物體將會運動很遠,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摩擦力不可能沒有,故不能觀察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的情形。

  答案 (1)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 (2)變長 長 不可能為零 (3)做勻速直線運動

  25.解析 (1)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1=G=20 N。(2)沒有提動,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表明它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時受到的合力為0。

  答案 (1)20 N (2)0

  26.答案 (1)當(dāng)小狗身體向一側(cè)抖動時,由于慣性,一部分水仍停在原來位置,而狗的身體已離開原來位置,這些水被抖落。剩下的水隨狗的身體向這一側(cè)運動,當(dāng)狗向另一側(cè)抖動時,剩下的水由于慣性繼續(xù)沿原方向運動,這樣便又抖落一部分水。

  (2)例如:用力甩掉手上的水;拍掉衣服上的灰塵等。

  八年級物理第二學(xué)期期期中試卷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關(guān)于眼睛及視力矯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眼睛的晶狀體相當(dāng)于凹透鏡

  B.物體通過晶狀體所成的像是虛像

  C.近視眼看不清遠處景物,是因為景物的像落在視網(wǎng)膜后方

  D.用來矯正遠視眼視力的眼鏡鏡片是凸透鏡

  2.對學(xué)習(xí)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重要的學(xué)習(xí)方法。以下是小洋學(xué)習(xí)了關(guān)于“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后,總結(jié)出的關(guān)于實像和虛像的一些特點,其中錯誤的是(  )

  A.虛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實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實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縮小的

  3.如圖所示,物體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減速直線運動。假設(shè)在運動過程中重力突然消失,物體將(  )

  A.立即停止運動

  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

  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D.向右上方做勻速直線運動

  4.下列常見的交通警示語中,與慣性無關(guān)的是(  )

  A.珍愛生命,遠離酒駕

  B.系安全帶,平安出行

  C.保持車距,安全駕駛

  D.雨后路滑,減速慢行

  5.分別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滑到鋪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實驗結(jié)論或推理可以反駁下列說法中的哪一條(  )

  A.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緩就越慢

  B.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

  C.小車受到力的作用就運動,不受力的作用就不運動

  D.運動的物體不受力作用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車已經(jīng)進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關(guān)于小汽車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在水平公路上靜止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汽車在水平公路上緩慢行駛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汽車的重力

  C.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所受牽引力與阻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使用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是為了減小慣性

  7.發(fā)光物P從距凸透鏡40 cm的地方沿凸透鏡的主光軸向透鏡方向以v=8 c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凸透鏡的焦距是10 cm,當(dāng)運動到3 s時,發(fā)光物P經(jīng)凸透鏡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縮小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等大的像

  8.

  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放有質(zhì)量分別為m1、m2的兩個小球,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dāng)車突然停止運動,則兩小球(設(shè)車無限長,其他阻力不計)(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

  D.無法確定是否相碰

  9.小明和小紅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機對小強同學(xué)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別為圖中的甲和乙,則(  )

  A.小紅離小強的距離近

  B.小明和小紅離小強的距離相同

  C.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減小鏡頭對底片的距離

  D.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小紅移動位置后,再增大鏡頭到底片的距離

  10.

  如圖所示,將彈簧測力計左端固定在墻上,右端用細線與重力為10 N的木塊相連,木塊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車上,彈簧測力計保持水平,現(xiàn)拉動小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 N,則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分別是(  )

  A.10 N,水平向右 B.14 N,水平向左

  C.6 N,水平向左 D.4 N,水平向右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

  11.重垂線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具體應(yīng)用如圖所示,設(shè)計運用重垂線所依據(jù)的物理知識是     。

  12.舞臺上用的一種追光燈,是由透鏡和光源組成的。如果要產(chǎn)生平行光,應(yīng)該選用  透鏡,光源應(yīng)放在透鏡的    處。

  13.當(dāng)小玲在觀察陽光通過甲、乙兩個眼鏡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時,發(fā)現(xiàn)兩個眼鏡形成的光斑不同。陽光通過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暗、四周亮,而陽光通過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亮、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斷眼鏡甲是  透鏡,眼鏡乙是  透鏡。

  14.

  (2017•四川成都中考)2017年5月18日,由中國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武裝直升機首飛成功。如圖所示,當(dāng)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時,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是一對          (選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當(dāng)直升機在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飛行員受到的合力     (選填“向上”“向下”或“為零”)。

  15.艦載機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時,以        為參照物,艦載機是運動的;艦載機著艦后由于    繼續(xù)高速運動,所以必須適時放下著艦鉤,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達到強行減速目的,其中涉及的力學(xué)知識是                      (填一項即可);當(dāng)艦載機停在航母水平甲板上時,其重力與    力屬于平衡力。

  16.下圖是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套環(huán)游戲。如果設(shè)小芳同學(xué)使用的套環(huán)的質(zhì)量為20 g,小芳拋套環(huán)的力為5 N(不計空氣阻力),則小芳將套環(huán)拋出去后,使套環(huán)的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的力是  力,力的大小是    N,力的方向是        的。

  17.小芳同學(xué)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她首先按如圖所示完成儀器裝配,圖中H和H'點是2倍焦距處。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把蠟燭向  (選填“上”或“下”)調(diào);調(diào)節(jié)好蠟燭的高度后,她把蠟燭移到A點處,此時光屏上的像很模糊,為了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把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這次成的是倒立、    的實像。

  18.小林在家里拿爺爺?shù)姆糯箸R做實驗。第一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甲所示,此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第二次小林通過放大鏡看到書上的字如圖乙所示,這時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以上兩空均選填“實”或“虛”)。從圖甲到圖乙的變化過程中,放大鏡是逐漸    (選填“靠近”或“遠離”)書本的。與圖乙所反映的成像規(guī)律相同的光學(xué)儀器有            。

  三、作圖題(每小題2分,共6分)

  19.小紅和小明沿水平方向推、拉一輛小車,如圖所示。在圖中以“O”點代表小車,用力的圖示法畫出他們對小車的合力。

  20.如圖所示,完成光線從左邊射向凹透鏡折射后再射向凸透鏡折射后的光路。

  21.公共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請在圖中作出站在車里的人的受力示意圖。

  四、實驗題(22題8分,23、24題各9分,共26分)

  2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問題時,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猜想B: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同學(xué)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步驟(a)和(b)是為了驗證猜想  (選填“A”或“B”);

  (2)步驟(a)和(c)是為了驗證猜想  (選填“A”或“B”);

  (3)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探究方法是          。

  (4)實驗中應(yīng)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         。

  23.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進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關(guān)結(jié)論。請你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1)將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得到如圖所示的光路圖。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

  (2)將蠟燭、透鏡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燭焰、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觀測情況記錄在下表中。

  實驗序號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zhì)

  1 30 15 倒立、縮小的實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實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實像

  5 5 正立、放大的虛像

 ?、偕媳碇袑嶒炐蛱?中像的性質(zhì)為           ,實驗序號4中像距為   cm。

 ?、诋?dāng)燭焰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

  24.某同學(xué)“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該同學(xué)先后三次將同一木塊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使其沿斜面向下運動,逐漸減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觀察木塊運動的距離,從而得出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

  (1)該同學(xué)在實驗操作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是(不要求解釋錯誤的原因)         。

  (2)更正錯誤后進行實驗,從實驗中可觀察到,隨著摩擦力的逐漸減小,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逐漸    ,運動的時間越來越  。但由于實驗中摩擦力          ,所以不可能觀察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運動的情形。

  (3)在上述實驗觀察分析的基礎(chǔ)上,可以推測:如果摩擦力減小為零,水平面足夠長,那么木塊在水平面上的運動速度既不減小,也不增加,運動方向也不發(fā)生改變,木塊將        。

  五、綜合題(25題7分,26題10分,共17分)

  25.一重20 N的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試求:

  (1)當(dāng)物體以3 m/s的速度勻速直線上升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將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當(dāng)用15 N的力向上提該物體而沒有提動,這時該物體所受力的合力為多大?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材料后面的問題。

  一條懂得“慣性”的小狗

  在18世紀,英國一位著名的物理學(xué)家曾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

  有一天,這位物理學(xué)家懷里抱著一條小狗,來到皇家學(xué)會。他請圍觀的同伴取來一個裝滿了水的臉盆,并將那條小狗浸在臉盆中一會兒。

  “請各位注意!”他說道。

  這時,這條渾身濕透的小狗已離開臉盆,不停地抖動身體,以抖落體毛上的水。

  “你們注意到?jīng)]有?我的狗懂得慣性呢!”物理學(xué)家得意揚揚地說。

  其實,這條小狗的反應(yīng)和其他任何一條淋濕的小狗并沒什么不同,只是不自覺地利用了慣性而已。

  請根據(jù)你的閱讀,回答下列問題:

  (1)小狗是如何利用慣性抖落體毛上水的呢?請解釋其中的原因。

  (2)慣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請舉出一些人們利用慣性的實例。

  期中測評

  1.D 2.B

  3.C 假設(shè)在運動過程中重力突然消失,則支持力消失,對地面的壓力為零,摩擦力為零,物體將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體將沿水平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4.A A項,飲酒后,酒會對人的中樞神經(jīng)起麻醉抑制作用,使人的反應(yīng)能力下降,酒后駕車易發(fā)生交通事故,所以酒后不駕車與慣性無關(guān);B項,駕車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汽車發(fā)生事故或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而造成的危害;C項,汽車在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為了避免撞擊事故,行車應(yīng)保持一定車距;D項,汽車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路面越滑,滑行的距離越遠,故雨后路滑,應(yīng)減速慢行。故本題選A。

  5.C A是直接從實驗中得到的結(jié)論,B和D是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后做出的推理。而當(dāng)水平面足夠光滑時,由實驗現(xiàn)象推理可知小車將永遠運動下去,但小車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可見實驗結(jié)論表明“小車受到力的作用就運動,不受力的作用就不運動”的說法是錯誤的。

  6.B 汽車靜止在路面上時,汽車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汽車緩慢水平行駛時,汽車對路面的壓力等于汽車的重力,故B正確;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時,所受牽引力與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慣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故使用安全帶和安全氣囊不是為了減小慣性,而是為了減小由于慣性帶來的危害,故D錯誤。

  7.C 發(fā)光物運動到3 s時離凸透鏡的距離為40 cm-8 cm/s×3 s=16 cm,此距離大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小于 2倍焦距,因此發(fā)光物通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像。

  8.B 根據(jù)題意,小車表面光滑,m1、m2兩小球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dāng)車突然停止時,兩小球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速度運動,所以兩小球不會相碰。

  9.D 從題圖可以看出,小明所拍的照片比小紅的大,由凸透鏡成像時物像的關(guān)系可知,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故小明離小強距離近,A、B錯誤;小紅要使底片上的像與小明的一樣大,即要使像變大,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知,必須要增大像距,同時減小物距,也就是要增大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同時縮短鏡頭與小強的距離。

  10.D 由題圖知,木塊相對于小車向左運動,則木塊受的滑動摩擦力方向與木塊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水平向右;由于木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滑動摩擦力Ff=F=4 N。由上分析知,選項A、B、C錯誤,選項D正確。

  11.解析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重垂線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若墻的棱或鏡框的邊與重垂線平行或重合,則表明它們是豎直的。

  答案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12.解析 從焦點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平行主光軸射出。

  答案 凸 焦點

  13.解析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眼鏡甲形成的光斑中間較暗、四周亮,說明將光發(fā)散了,是凹透鏡;眼鏡乙形成的光斑中間較亮、四周暗,說明將光會聚了,是凸透鏡。

  答案 凹 凸

  14.解析 當(dāng)直升機靜止在水平停機坪上時,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都作用在直升機上,是一對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當(dāng)直升機在豎直方向加速升空時,所受合力與運動方向相同,故合力方向向上。

  答案 平衡力 向上

  15.解析 艦載機往航母甲板上降落時,相對于甲板的位置不斷發(fā)生改變,因此以甲板為參照物,艦載機是運動的。艦載機著艦后,由于慣性不會立即停下來,因此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放下著艦鉤,鉤住甲板上的攔阻索,對艦載機強行減速,攔阻索的阻力使艦載機停下來,改變了艦載機的運動狀態(tài)。艦載機停在航母甲板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屬于一對平衡力。

  答案 航母甲板 慣性 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支持

  16.解析 套環(huán)離開手后,不再受手拋的力,只受重力,重力大小可根據(jù)G=mg求出。

  答案 重 0.196 豎直向下

  17.解析 由題圖可知,此時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偏高,為了使像下移,落在光屏中心,在透鏡的光屏不動時,應(yīng)將蠟燭向上調(diào)。蠟燭由H點移到A點,物距減小,故像距應(yīng)增大,因此光屏應(yīng)向右移,此時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燭焰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答案 上 右 放大

  18.解析 本題綜合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由虛像總是正立的、實像總是倒立的可知,甲圖小林看到的是字放大的虛像,乙圖小林看到的是字放大的實像;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甲圖中的書本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以內(nèi),乙圖中的書本位于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可見在此過程中,凸透鏡是逐漸遠離書本的;圖乙所示成像情況為物體在凸透鏡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或幻燈機)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 虛 實 遠離 幻燈機(或投影儀)

  19.解析 由題圖可知,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此時合力大小等于兩個力之和。小紅用的力為200 N,小明用的力為400 N,故合力為600 N,方向向右。

  答案 如圖所示

  20.答案 如圖所示

  21.答案 如圖所示

  22.解析 由于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多個,因此設(shè)計實驗時應(yīng)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裝置圖可知,(a)(b)是保持壓力大小不變,只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因此是驗證猜想A;而(a)(c)是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大小,因此是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鍵;實驗中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因為此時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同。

  答案 (1)A (2)B (3)控制變量法 (4)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則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大小相等

  23.解析 (1)一束與主光軸平行的平行光線射到凸透鏡上,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將會聚在一點,這一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為透鏡的焦距。結(jié)合題圖判斷,該透鏡的焦距為10 cm。(3)在序號2的實驗中物距u=25 cm>2f,此時所成的像為倒立、縮小的實像;由于光路的可逆性,通過對比序號1和序號4的兩個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序號4的實驗中像距為30 cm;當(dāng)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遠像近像變小,物近像遠像變大”,本題中燭焰靠近透鏡,光屏應(yīng)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1)10 (2)同一高度 (3)①倒立、縮小的實像 30 ②遠離

  24.解析 在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做斜面實驗時,應(yīng)使同一物體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下滑,而不能用不同的力去推動,這樣不能保證物體滑到水平面上時具有相同的速度,從而不能采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得出結(jié)論;在保證物體滑到水平面上速度相同時,水平面的摩擦力越小,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遠,運動的時間越長,照此推理,若水平面摩擦力為零,則物體將會運動很遠,將做勻速直線運動,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摩擦力不可能沒有,故不能觀察到木塊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的情形。

  答案 (1)分別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塊 (2)變長 長 不可能為零 (3)做勻速直線運動

  25.解析 (1)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1=G=20 N。(2)沒有提動,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表明它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時受到的合力為0。

  答案 (1)20 N (2)0

  26.答案 (1)當(dāng)小狗身體向一側(cè)抖動時,由于慣性,一部分水仍停在原來位置,而狗的身體已離開原來位置,這些水被抖落。剩下的水隨狗的身體向這一側(cè)運動,當(dāng)狗向另一側(cè)抖動時,剩下的水由于慣性繼續(xù)沿原方向運動,這樣便又抖落一部分水。

  (2)例如:用力甩掉手上的水;拍掉衣服上的灰塵等。


下學(xué)期八年級物理期中試題相關(guān)文章:

1.八年級物理下期中試卷及答案

2.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復(fù)習(xí)題

3.八年級下物理期中試卷

4.初二上學(xué)期物理期中試題及參考答案

5.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試題及答案

416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