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
初二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
自信心下妙筆生花,好狀態(tài)下能力揮灑。沉著應對萬事俱備,人中才子舍我其誰。沖刺考場發(fā)揮超常,全心投入畢露鋒芒。祝你馬到成功,金榜題名,初二物理期中考必勝!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初二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初二物理上冊期中試題
一、選擇題 (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答案正確)
1.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 低聲細語”來形容聲音,這里的“高” 、“ 低”描述的是
A.音色 B.響度 C.音調 D.頻率
2.生活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現象一,剝開棒冰紙時,棒冰周圍冒“白
氣”;現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以上兩種現象產
生的原因分別是
A.棒冰局部升華,呼出的水蒸氣液化
B.棒冰局部升華,戶外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C.棒冰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呼出的水蒸氣液化
D.棒冰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戶外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
3.電視機等家用電器的開啟、關閉及頻道轉換,可以通過遙控器實現,遙控電視機的光是
A.紅光 B.紅外線 C.紫光 D.紫外線
4.廣場舞(俗稱壩壩舞)風靡各地,在廣場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傳出的音樂聲中翩翩起
舞,對此,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將音量調大是提高聲音的音調 B.音樂聲是通過空氣傳到人耳的
C.音樂聲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噪聲 D.音樂聲由音箱中發(fā)聲體振動產生的
5.陽光燦爛的日子,行走在綠樹成蔭的街道上,常常見到地面上有一些圓形的光斑,這些
光斑是
A.樹葉的實像 B.樹葉的虛線 C.太陽的實像 D.太陽的虛像
6.科研人員發(fā)現,將一種合金液添加到兩金屬塊之間,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屬塊連接起來,
從而實現常溫焊接.這種合金液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與下列現象相同的是
A.初春,薄霧縹緲 B.盛夏,夜深露重
C.深秋,天降濃霜 D.寒冬,滴水成冰
7.在校園藝術節(jié)上,小夢為全校師生演奏了享譽海內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關
小夢二胡演奏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二胡弦停止振動弦還會發(fā)聲 B.二胡聲能在真空中傳播
C.二胡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D.二胡聲一定不會成為噪音
8.圖8所示的物態(tài)變化的實例中,屬于熔化的是
9.現在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氣體溫度計,卻是根據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如圖9所示,球形容器內是空氣,下方的燒杯內盛水,一天,發(fā)現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則表明氣溫
A.降低 B.升高
C.不變 D.無法確定
10.一個人沿路行走經過某一盞路燈,在走路過程中,路燈照射人,人的影子長短在變化,
其變化情況是
A.逐漸變短 B.先變短再變長 C.逐漸變長 D.先變長后變短
11.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間里,冰不再熔化。對此現象,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
A.冰的溫度降低,達不到熔點,所以冰不再繼續(xù)熔化
B.房間的溫度太低,冰不能吸熱,所以冰不再熔化
C.冰和水的溫度都是0℃,沒有溫度差,冰不能吸熱,則冰不再熔化
D.房間與冰的溫度都是0℃,沒有溫度差,冰不能吸熱,則冰不再熔化
12.如圖12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光屏上的AB范圍內觀 察
到了不同顏色的光,則
A.A處應是紫光 B.只有AB之間有光
C.將照相底片放到AB范圍B的外側,底片會感光
D.將溫度計放到AB范圍A的外側溫度不會升高
二、填空(每空1分,共38分)
13.人說話時,把手指放在喉結處,會感到聲帶在 ,發(fā)出的
聲音在空氣中以 的形式傳播;那些刺耳難聽、令人厭煩
的聲音稱為 .
14.盛夏時節(jié)天氣炎熱,小莉從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來,頓時感覺涼爽了.冰棍在熔化
過程中要 熱量;哥哥從冰箱中取出瓶礦泉水,不久后發(fā)現,原本干燥的
瓶壁上有了許多水珠,這是發(fā)生了 現象(填一種物態(tài)變化名稱)
15.超聲清洗及超聲碎石是利用聲能傳遞 的性質工作的,而回聲定位則利用了
聲能傳遞 的性質.(選填“能量”、“方向”或“信息”).
16.如圖16所示為液態(tài)燭蠟和水在凝固時的溫度﹣時間圖像,則圖 是表示水
的凝固圖像.甲圖中該物質在t1至t2時間內的狀態(tài)是 ,要 熱
量(選填“吸收”、或“放出”).
17.如圖17所示,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
出桌外的一端,輕撥與重撥鋼尺,則鋼尺發(fā)出聲音的 不
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則鋼尺發(fā)出聲音的 不同.(選
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18.如圖18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折射后,被分解成
七種顏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條七彩光帶,這個現
象叫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塊紅色玻
璃,我們在白屏上能看到 ;如果將白色光屏
換成綠色紙板.我們能看到 .
19.中考英語聽力測試時,清晰的朗讀聲是通過 傳入耳朵的;
考試期間,考場周圍禁鳴喇叭,這是在 處減弱噪聲.
20.彩色電視畫面上的色彩是由紅、 、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頻率高于 Hz
的聲音叫做超聲波。
21.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fā)熱,具有 效應,而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它
能使 物質發(fā)光。它們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 m/s。
22.唐代的孔穎達在名為《禮記.月令》一書疏注中的“虹始見”條下寫道:“云薄漏日,
日照雨滴則虹生”,這里雨虹的產生是 現象。英國物理學家 首
先研究了這一現象,他通過三棱鏡將一束太陽光分解為七種顏色的光。
23.如圖23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裝入了不同量的水,用棒敲擊
瓶子時,可發(fā)出不同音調,那么發(fā)聲體是 ,
發(fā)出的聲音音調從左至右是 。(選填“升高”、
“降低”或“不變”)
24.(1)圖中的溫 度計甲的示數為 ;溫度計乙的示數為 。
(2)有一種能反映空氣水蒸氣含量的裝置叫做干濕泡溫度計,它
是由兩個相同的溫度計并列制成的,其中一個溫度計被濕布包
起來了,兩個溫度計的讀數不一樣,濕泡溫度計的讀數較
(填“高”或“低”),這是由于濕布中的水在 時要吸
熱,在一定溫度下,兩個溫度計讀數的差別越小,表示空氣中
的水蒸氣含量越 (填“多”、 “少” 或“無法確定”)。
25.北京奧運會“祥云”火炬燃料為丙烷氣體,為了便于儲存或攜
帶,常溫下采用 的方法使其液化,液化需要 (選填“吸熱”
或“放熱”);嚴冬時節(jié),我們經??吹讲AТ吧嫌忻利惖?ldquo;冰花”,這是 (選
填“室內”、“ 室外”或“室內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 (填物態(tài)
變化名稱)形成的。嚴冬時節(jié)里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是 現象。
26.在“觀察太陽光通過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活動中,當挖有三角形小孔的硬紙板距
離地面較近時,地面上的光斑是 (兩空都選填“圓”、“橢圓”、“正方”
或“三角”)形的;當硬紙板距離地面較遠時,地面上的亮斑是 形的。
三、解答題(本題共7題,第27題2分;第28、30題每題8分;第29題6分;第32題4分;第31、33題每題5分,共38分)
27.(2分)室內一盞電燈S(電燈可看作一點光源)。請畫出不透明物體AB在墻壁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標出影子的位置。
28.(8分)如圖28所示,是郭明和李華同學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的情景,通過酒
精燈對水加熱,使水沸騰,他們記錄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1)此實驗除了實驗裝置圖中畫出的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器材是 .
(2)繼續(xù)實驗,觀察到水沸騰時的現象如圖中的圖 (選填“a”或“b”),水
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 (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3)本次實驗中水沸騰時的溫度為 ℃.
(4)根據記錄在圖中畫出水的沸騰圖像.
(5)實驗中發(fā)現,水從開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可能是: .(寫一種原因)
(6)郭明同學在家中觀察水壺中的水沸騰時,從壺嘴噴出一股“白
氣”,在最靠近壺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見“白氣”,這是由于 .
(7)給半杯水加熱,水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2中a所示,若
其他條件不變,給一整杯水加熱,則水的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
正確的是 (選填“a”“b”“c”“d”)。
29.(6分)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fā)現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
響的,他對此進行了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度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種規(guī)格的琴弦,因為音調高低取決
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于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1)小華選用了 H、I兩根琴弦,是為了研究音調的高低與 的關系;同組的小惠選用
A、D 、F三根琴弦來進行實驗,你認為能研究音調與該因素的關系嗎? (能/不能)。
(2)小惠想選用三根琴弦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弦橫截面積的關系,應選 _(填寫編
號)的琴弦。
(3)小華認為:如果想選用三根琴弦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材料的關系,還要添加一根
銅琴弦J,請寫出它的長度為 cm和橫截面積 mm2。
(4)在評估交流中,同學們一致認 為采用三根琴弦實驗較合理。理由:
。
30.(8分)小明同學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實驗。
(1)請在圖甲中作出蠟燭AB的像A/B/。
(2)小明發(fā)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大小與像離小孔的遠近有關,于是他測出了不
同距離時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像到小孔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
請你根據表中的數據在圖乙坐標中畫出h和s的關系圖像。
(3)從圖中可以看出h和s滿足的關系是:
(4)將蠟燭向上方移動,則它在半透明紙上的像將向 (填上方、下方)移動
(5)小明發(fā)現:夏天,太陽光通過樹葉間縫隙,會在地面上留下許多圓形的光斑,它們實際是 ,其形成原理是: 。
(6)接著,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四種開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丙所示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31.(5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汽 車 防 凍 液
汽車在行駛時,發(fā)動機的溫度會升得很高.為了確保安全,可用水循環(huán)進行冷卻.實際上,水中往往還要加入不易揮發(fā)的防凍液(原液),加入防凍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長時間開車也不容易沸騰.
有關資料表明,防凍液與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沸點不同,具體數值參見下表(表中防凍液含量是指防凍液在混合液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
防凍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點/℃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點/℃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給汽車水箱中加防凍液時,宜使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本地常年最低氣溫低10~15℃.考慮到混合液也會影響散熱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凍液的含量不宜過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凍液含量由30%逐漸增大到90%,則混合液凝固點的變化情況是 .
A.逐漸升高 B.逐漸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請在圖中作出混合液沸點與防凍液含量的關系圖像;由圖像可以推知,防凍液的含量達到75%時,混合液的沸點大約是 ℃.
(3)長時間使用后,汽車水箱中的混合液會減少.與原來相比,混合液的沸點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其原因是
.
32.(4分)小明有一只溫度計,雖然它的玻璃管的內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標度卻不準確.它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中的讀數是 -23 ℃,在標準大氣壓下沸水中的讀數是102 ℃.
(1)當它指示的氣溫是24℃時,實際的溫度是 (2分);
(2)它在溫度為 時,可以當作刻度正確的溫度計使用.(2分)
33.(5分)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黑色花為什么很少見
我們生活在姹紫嫣紅、色彩繽紛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們看到的黑色花卻很少.
植物學家對四千多種花的顏色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只有8種黑色花,而且還不是純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原來花的顏色與太陽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關.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紅、橙、黃、綠、藍、靛、紫)組成.光的顏色不同,其熱效應不同.有色不透明物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吸收與它顏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體吸收各種顏色的光.花瓣比較柔嫩,為了生存,避免受高溫傷害,它們吸收熱效應較弱的光,而反射熱效應較強的光.這就是我們看到紅、橙、黃色花多,而藍、紫色花較少的緣故.若吸收七種色光,受高溫傷害就更大,花也更難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1)紅花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吸收什么顏色的光?
(2)材料中提出“光顏色不同,熱效應不同”,請你比較紅色光與藍色光的熱效應強弱;
(3)材料中沒有提到白花.請你推斷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況.
下一頁分享>>>初二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