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26課小石潭記課后練習(xí)
八年級語文下冊26課小石潭記課后練習(xí)
八年級語文課本《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yōu)秀山水游記。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八年級語文下冊26課小石潭記課后練習(xí),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語文下冊26課小石潭記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佩環(huán) 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八年級語文下冊26課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xiàn)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yuǎn)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yuǎn),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八年級語文下冊26課小石潭記課后練習(xí)
1. 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xiàn)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答:文中突出地表現(xiàn)了“小石潭”清幽冷寂幽靜的特點。順序是: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2. 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答: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來描寫潭水的清澈。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但又無處不在寫水。通過魚兒在水里游,寫出了水的清,又通過太陽光照下來,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3.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景語皆情語。”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瀏覽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境
答: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
4.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則變換成什么手法?
答: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變換成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強調(diào)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fā)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
6.請說說“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一句的妙處?
答:正面寫了游魚,側(cè)面寫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寫魚,對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魚靜的優(yōu)美畫面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
7.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
答: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八年級語文下冊26課小石潭記課后練習(xí)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