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仿生自薦信范文
自薦信應該濃縮大學生活或研究生生活的精華部分,要寫得簡潔精練,切忌拖泥帶水。以下學習啦小編推薦閱讀寫仿生部的自薦信參考。
寫仿生部的自薦信
敬愛的 老師:
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封信!
我是***,來自******************。于2012年參加了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并取得了如下成績:
政治:66 英語:68 數學:131 專業(yè)課:128 總分:393
我查閱了一下往年數據認為能進入復試,冒昧的提前和您聯系。
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我系統的學習了有關自動化專業(yè)的知識,對自動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對于控制工程專業(y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除此之外還學習了matlab,protel,c語言等專業(yè)軟件,為更深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在校期間,我一直腳踏實地,成績優(yōu)秀,獲得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的稱號。并且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 ,計算機二級C語言的考試。
我參加了學校安排的金工實習和各項試驗,完成了自動控制理論的課程設計和電子課程設計,不盡鍛煉了自己動手操作能力,更端正了我嚴謹務實,細心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而不再拘泥于課本上的理論,更渴望在更多的實踐中學習。在班級和社團也都擔任過一定的職務,鍛煉了我的交際和生活能力。
大學三年的生活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讓我更多的意識到自身在專業(yè)知識和研究方面的不足,我想讀研究生是因為一來自己專業(yè)知識雖然廣泛,但是不精通,希望能夠深入學習一門知識,二來自己目前的研究動手能力有限,希望將來不僅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更能將自己所學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因此我希望能夠進入中南大學繼續(xù)學習關于控制技術的知識,尤其對老師研究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使自己在此方面有所建樹,常希望能夠成為你的學生,得到您的指導。
期待您的回復!
此致
敬禮
學生:*****日期:**年2月26日
仿生歷史由來
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人類各種技術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發(fā)明的源泉。種類繁多的生物界經過長期的進化過程,使它們能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從而得到生存和發(fā)展。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人類以自己直立的身軀、能勞動的雙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語言,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促進了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獲得了高度發(fā)展。
因此,人類無與倫比的能力和智慧遠遠超過生物界的所有類群。人類通過勞動運用聰明的才智和靈巧的雙手制造工具,從而在自然界里獲得更大自由。人類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觀察和認識生物界上,而且還運用人類所獨有的思維和設計能力模仿生物,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增加自己的本領。
仿生學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游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復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
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只航行自如。鳥兒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飛翔。然而人們更希望仿制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并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
設計和制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
仿生歷史起源
隨著生產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生物系統是開辟新技術的主要途徑之一,自覺地把生物界作為各種技術思想、設計原理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源泉。
人們用化學、物理學、數學以及技術模型對生物系統開展著深入的研究,促進了生物學的極大發(fā)展,對生物體內功能機理的研究也取得了迅速的進展。此時模擬生物不再是引人入勝的幻想,而成了可以做到的事實。生物學家仿生學和工程師們積極合作,開始將從生物界獲得的知識用來改善舊的或創(chuàng)造新的工程技術設備。生物學開始跨入各行各業(yè)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行列,而且首先在自動控制、航空、航海等軍事部門取得了成功。于是生物學和工程技術學科結合在一起,互相滲透孕育出一門新生的科學——仿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仿生學正式誕生于1960年9月。
由美國空軍航空局在俄亥俄州的空軍基地戴通召開了第一次仿生學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議題是“分析生物系統所得到的概念能夠用到人工制造的信息加工系統的設計上去嗎?”斯蒂爾為新興的科學命名為“Bionics”,希臘文的意思代表著研究生命系統功能的科學,1963年我國將“Bionics”譯為“仿生學”。斯蒂爾把仿生學定義為“模仿生物原理來建造技術系統,或者使人造技術系統具有或類似于生物特征的科學”。簡言之,仿生學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學。
確切地說,仿生學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特質、功能、能量轉換、信息控制等各種優(yōu)異的特征,并把它們應用到技術系統,改善已有的技術工程設備,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工藝過程、建筑構型、自動化裝置等技術系統的綜合性科學。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仿生學屬于“應用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從工程技術方面來看,仿生學根據對生物系統的研究,為設計和建造新的技術設備提供了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徑。仿生學的光榮使命就是為人類提供最可靠、最靈活、最高效、最經濟的接近于生物系統的技術系統,為人類造福。
自薦信相關文章:
4.自薦書范文
5.北大自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