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陳先生一封信
陳先生,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經(jīng)感受到了輿論的多元與復雜,當你走向社會,會更多接觸到這種輿論生態(tài),請堅守自己強大的內(nèi)心,堅守自己內(nèi)心崇高的愛與原則。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致陳先生一封信,供你參考。
致陳先生一封信篇一
親愛的老陳:
我們素不相識,聽說了你的故事,我決定給你寫這封信。
跟你一樣,我對你的女兒懷有復雜的心情。她都讀到大學了,還沒有學會“親親相隱”的道理,反而去揭發(fā)自己的父親,令人痛心,更令人擔心——如果這傻孩子走入社會后仍是這個樣子,人情世故半點不通,動輒批評這個、舉報那個,怎么在這復雜的世界立足?
對你的遭遇,我非常同情。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卻弄得沸沸揚揚舉國皆知。不就是開車時接個電話嗎?誰敢賭咒發(fā)誓自己開車時沒接打過電話?電話響了,領(lǐng)導找你、同事問你、朋友約你,接慢了都不合適!跟亂闖紅燈的行人、野蠻變道的汽車、防不勝防的車窗垃圾還有半夜里轟隆隆飛馳的“二環(huán)十三郎”飆車黨們相比,我們只不過是接個電話,簡直應(yīng)該算是模范守法公民好嗎?影視劇里天天出現(xiàn)開車接打電話的場景,可也沒見編劇們立馬派個警察去制止啊。
老陳,我知道你最近一定聽了不少大道理。交通事故已經(jīng)躋身當今人類幾大“殺手”之列、傷亡率逐年上升……拿那些遙遠的數(shù)字嚇唬誰呢?癌癥倒是頭號殺手,不也得聽概率論的嗎?我相信,一定也有人跟你嘮叨過“規(guī)則”意識。什么是規(guī)則?過去,“圣旨”是我們中國人奉行的圭臬。后來沒了皇帝,有了憲法,法定的“規(guī)則”逐漸成了體系,國家已經(jīng)宣示,“人治”要變“法治”。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我們也都清楚,“潛規(guī)則”的根須在這片土地扎得更早、太深。你只不過開車接個電話就要挨罰,“特權(quán)車”什么時候能夠依法上路?我們的孩子規(guī)規(guī)矩矩參加高考,別人給孩子明目張膽找人替考;我們的孩子千辛萬苦考入大學,別人神不知鬼不覺把孩子從差校轉(zhuǎn)入名校。前路漫漫,總有一些“別人”待在我們身邊,你說,我們手里的方向盤到底該往哪個方向轉(zhuǎn)?
老陳,不管怎么說,不希望你過多責備女兒。她還只是個孩子。如果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像她這樣尊重公共秩序,尊重其他個體,也許壓根兒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場風波,而中國人呈現(xiàn)給世人的面目,也不會總與“插隊”、“隨地吐痰”、“全球掃貨的土豪”和刻在名勝古跡上“到此一游”的題名聯(lián)系在一起。我想,女兒對你的舉報,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質(zhì)問和挑戰(zhàn)——問題在于,這個國家今天的國民,愿意選擇誰的一邊?
親愛的老陳,聽了你的故事,我的感受一言難盡,期待與你進一步交流。
XXX
X.X
致陳先生一封信篇二
老陳:
您好!看到有關(guān)你的新聞后深有感觸。很慚愧,像你父親一樣,我以前開車時也有接聽和撥打電話的陋習,受你愛父之心和此舉的感動,以后一定會改掉。想起前幾天,我的孩子批評我吃飯時還在刷手機,內(nèi)心也無比溫暖。謹以此信向你表達支持與敬意。
你的行為贏得了多數(shù)人的支持,也有少數(shù)人質(zhì)疑和反對——你要寬容這種七嘴八舌的雜音,這就是輿論,當有關(guān)你的新聞變成一個大眾傳播事件后,很多評論就跟你、跟事件本身無關(guān)了,你不要被這些爭議所干擾,不要被“舉報父親”這個渲染性標簽壓得喘不過氣來,堅信自己是以這種父親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我知道,你這樣做,絕不是“吾愛吾父,吾更愛原則”——而就是純粹的愛父親,以這種讓父親記憶深刻的方式改掉陋習。這種愛,只要父親能夠理解就足夠了,無須別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爭議和質(zhì)疑,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一個愛父親的女兒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沒有將心比心,沒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個湊熱鬧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觀者。當這件事成為一個大眾話題時,你已經(jīng)成為一個被消費的熱點。大眾傳媒工業(yè)從這條新聞中各取所需:網(wǎng)友需要的是倫理沖突和情法爭議,媒體需要的是勁爆新聞和反常故事,評論員需要的是噱頭和談資,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師需要的是以案說法,道學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點擊的熱點,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溫暖雞湯。
而這一切,與你的需要沒有關(guān)系。作為一個曾一直努力想讓父親改掉抽煙習慣的我知道,作為女兒的你,要的只是父親能改掉這個開車陋習,要的是父親免于被這種陋習所傷害,要的是開車的父親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從新聞看,你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父親老陳后來領(lǐng)悟到“覺得女兒確實說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對家人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家人愛的一種體現(xiàn)”。——父親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讀到了你的愛,那就足夠了。
這個世界上,說服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是想說服每個人,讓每個人都點贊,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畫,你永遠都無法滿足所有人。很多時候,你只須介意你愛的人的感受,只要說服那個你想說服的人,你愛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這是你跟父親兩個人的事,是為了影響和拯救父親,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雜音。你這樣做,只是想讓父親改掉陋習,你成功地讓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理解了你的愛,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親親相隱”之類的偽倫理討論所誤導,那是鍵盤俠牽強附會的亂闡釋,這不是會讓父親受到嚴懲的告密,而是一種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義滅親”之類的高調(diào)贊美所迷惑,這是把你和父親對立起來的高級黑。這不是什么“大義”,就是純粹而可愛的愛父之心,你“滅”掉的也不是親情,而是父親的陋習。能意識到開車打手機的交通陋習,是原則;能在一再勸說無效后堅持用其他方式去影響,是韌性;能在窮盡各種方式后想到報警,是可愛和智慧;最終贏得了你父親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話。
小陳,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經(jīng)感受到了輿論的多元與復雜,當你走向社會,會更多接觸到這種輿論生態(tài),請堅守自己強大的內(nèi)心,堅守自己內(nèi)心崇高的愛與原則。
XXX
X.X
致陳先生一封信篇三
陳先生,您好!
通過網(wǎng)絡(luò)我對你的遭遇有了些許了解。我想說,如果我是您的女兒,我也會對您進行舉報。我這樣做不僅僅是因為您的行為違反了交規(guī),更因為那個接通的電話已經(jīng)將您,將您的家人置于危險的境地,因為您開車時還載著家人。更將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懸崖之上。我想和你談?wù)?,不知道您可否愿意,因為生命關(guān)天,我們必須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無悔。《古詩十九首》又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其實在這天地逆旅中,每個人都只是暫住之客,我們的生命即脆弱又短暫,無法重新來過。也正因如此,我們不僅應(yīng)該時刻記住那份關(guān)系到生命的責任,而且應(yīng)該對自我的生命心懷敬畏,不因任何可以避免的外因而失去對它的尊重。說到這我想起了史鐵生,那個“職業(yè)是是生病,業(yè)余是寫作”的殘疾作家。當他而說出“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時,當他窮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殘存時間寫下《病隙碎筆》時,當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彈斷希望不滅的盲人琴師時,陳先生,希望您能夠懂得,正像當代詩人郭小川所說,“但愿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讓我們無悔此生。
敬畏與自己相關(guān)的生命,此生有責。我們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無數(shù)生命緊密相連,而這些與我們相關(guān)的生命,都是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需要對它們心懷敬畏???,那為了讓獨居的母親頤養(yǎng)天年而辭官奉母的潘岳掛起的官印,在提醒我們,敬畏親人的生命;觸,那落在為了給發(fā)燒的妻子降溫而只穿單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訴我們,敬畏愛人的生命;聽,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聽到摯友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吟出的“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的詩句,在教導我們,敬畏友人的生命。陳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當我們因敬畏而為與自己相關(guān)的生命負起責任時,我們才可以俯仰無愧,坦然前行。
敬畏與自己無關(guān)的生命,此生崇高。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我想,如果我們還可以對與自己無關(guān)的生命心存敬畏,則我們的生命一定可以更加崇高,正像尼采說的那樣:“我的靈魂清澈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如韓愈一般,為了天下蒼生不受蠱惑,上《論佛骨表》,被貶潮州仍“肯將衰朽惜殘年”;如東林學派一般,為了黎元百姓樂于樵蘇,發(fā)出正直呼喊,慘遭屠戮卻成為“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如新東方學校一般,為了汶川同胞重振希望,捐款支教,耗費巨大終獲民政部“中華慈善獎”。陳先生,相信您十分清楚,這些人之所以值得我們敬佩,正是因為他們都能對那些與自己無關(guān)的生命心懷敬畏,方能普施大愛,讓自己的生命清澈而崇高。
這紅塵,太污太苦太錦簇;這人情,總浮總疏總麻木。陳先生,您可以看到,當今時代,食品安全隱患多多、醫(yī)患矛盾逐漸升級、老人跌倒無人攙扶,人們對生命的敬畏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越是在這時,我們越應(yīng)該不斷自?。簩ψ晕业?、與自己相關(guān)或無關(guān)的生命,我們都要心懷敬畏。大儒張載說:“為生民立命。”我真誠地希望您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將對生命的敬畏放在心頭,畢竟,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畢竟,這是我們等過了無盡黑暗才睜開的雙眼;畢竟,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XXX
X.X
致陳先生一封信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