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文章有哪些
春天的文章有哪些
春天來了,燕子飛回來了,花兒笑起來了,小河動起來了,魚群游起來了…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色,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春天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春天的文章:總有那一片蛙聲(古清生)
在南國的時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塊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來臨,它便會生長許多的小草,甚至開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著金翅嗡嗡地飛。許多小孩子們,很喜歡在那塊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們認為好玩的游戲。這樣的日子總是很溫馨的,因為陽光、花草和小孩子們,足以把春天裝點得美麗而又親切,讓人忍不住掩卷,心馳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時節(jié),就會有一場場的雨水降臨,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樹洗得很綠,那種很清涼的綠,并且注滿整個的草地。于是孩子們用紙折起小小的潔白的紙船,來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啟航他們的小小的夢想。
唯有月夜,那塊草地是完全屬于我的。這時候夜安睡了,一輪皎潔的月兒來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來于何處的小蛙,歡快地跌跌地跳躍,仿佛是要把那一輪月兒從水中端詳個究竟,或者坐在月兒之上,讓月兒浮托它走。小蛙們?nèi)缤⒆?,待它們游戲得盡情的時候,就一齊坐在水上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離不去的蛙聲了。慣于在夜里讀書和寫作的我,就極愛著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聲,能讓我的思緒飄浮,進入這樣一個季節(jié)深處。
但我卻沒有了南國的那一扇窗子,羈旅北京的日子長長,我的窗前,縱是也有這樣一塊草地,一簇綠柳,在春天的陽光里,還會有一樹杏花裝點。但是北國沒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們折紙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會有雨,那是槐花開放的時節(jié)了。北京的雨會與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個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這樣的雨,仍不會積上一洼水,引來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這芬芳里找不到棲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執(zhí)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夠積成一個洼子,這樣一個清淺的彌漫著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輪皎月把水映得銀銀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們圍著月兒唱歌,那該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為我是能夠找到這樣一個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個癡情展卷的學子,甚至水邊,還留著孩童戲水的赤足的腳印。可是,我的出走,卻并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我想終歸是有這樣一個地方的,是我沒有找見它罷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時光,我在鍵盤上演繹著一個個的夢,情至深處,會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聲,是南國的春宵里那天真爛漫的蛙鳴,初是淺淺低低的幾聲,孤獨而悠遠,漸漸地匯合起蛙的合唱,且愈來愈臨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時人便恍惚地進入以往的時光,一顆羈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熱,為之深深的感動。但待我有心凝神細細地聆聽,卻發(fā)現(xiàn)窗外是一片寂靜,靜得月的清輝飄落到柳葉兒上發(fā)生的細小的沙沙聲都能夠聽到,只是沒有了蛙聲。哦,此時的我,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來那一片蛙聲,它源于我的夢里,或者說,是那永遠也拂不去的幻聽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這樣,我打開了電腦,輕輕地敲出一段懷想的文字,不覺間窗外就有了一片蛙聲,是如許的親切,如許的溫馨,它拂動著春夜的暖風,沿了情感的脈絡縷縷入心。然我猛然地覺醒,卻分明是,寂夜無邊!人不由地發(fā)現(xiàn),那暖暖的一縷情思,竟也就化成兩滴浸冷的淚珠,冰凌般的掛在兩腮。
春天的文章:太平湖之春(吳象)
請別懷疑這題目多了一個字,不,這里說的不是太湖,而是黃山麓太平縣的太平湖。
如果說太湖是鑲嵌在錦繡江南的一顆璀燦耀眼的明珠,那么,太平湖則是深藏萬山叢中的一塊尚未雕鑿的翡翠。它是皖南山區(qū)青弋江上游的一座水庫,一九七二年建成蓄水,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它的湖光水色,堪與黃山媲美美,足使黃山增輝。
去年深秋,我從安慶經(jīng)青陽去黃山,在湖上坐地一次輪渡。同行的同志指點著遠處群山的一個峰巔說,那就是黃山光明頂。還告訴我,這個水庫壩址在涇縣、太平交界處的陳村,原來叫陳村水庫。淹沒區(qū)主要在太平,東西兩頭各跨涇縣、石臺的一小部分。為便于管理,全部劃歸太平縣管轄,改名太平湖。它是安徽省最大的水庫,水面達十三萬畝,水深平均四十多米,可蓄水二十八億立方以上。湖中部寬廣,上下游是彎彎曲曲、寬窄不等的峽谷,風光秀麗。黃山腳下添了一大片湖水,真是“好水好山看不足”啊!可惜那次匆匆一過,來有及領略太平湖的風光。
今春,終于得到一個暢游太平湖的機會。
早飯后從縣城出發(fā),汽車沿著凄溪河向北,穿過叢林中一條郁郁蔥蔥的山區(qū)公路,行進約二十四公里,便來到湖邊的共幸碼頭,這正是去年經(jīng)過的地方。在蒼翠的群山環(huán)抱之中,突然出現(xiàn)這一大片清澈碧綠的湖水,一種靜謐之感油然而生。離岸登艇,船經(jīng)龍門、黃荊等地轉(zhuǎn)向西南沿麻川河上溯到新民公社的三門,折回小河口再向東北到陳村水壩,然后循原路而歸。回到共幸已是黃昏。天下著小雨,湖面風起浪涌,涸水彌漫,蒼茫一片。領略了一天的湖光水色,深深地印在腦子里的是一個“綠”字,綠是太平湖之春最使人陶醉的特色。船從寬廣處到了峽谷地帶,兩巖的青山緊挨著湖水,一片蔥翠,密密叢叢,好象進入了一個和諧的透明的翡翠般的綠色世界。山是綠的,樹是綠的,澄澈如鏡的湖水也是綠的。盛開的杜鵑花,深紅大紫,夾雜著白色的油桐,還有那岸邊村莊里的青瓦白墻,從竹林中穿出來直到湖邊的石板小路,點綴在這無邊無際的綠色世界之中,越顯得春光明媚,生機盎然。有些地方杜鵑滿山,從山腳跟一直開到山頂,成簇成叢,陣陣一幅迷人的山水畫,更加好看。水上交通開始發(fā)展,班輪、渡輪和機帆船不多,但富有江南特色的烏蓬船、小木船、獨人漁舟和竹筏不少,船只劃破碧綠透明的湖水,漾起一層層輕柔的細浪,象綠色的綢緞向兩邊擴散,正如古人所描繪的那樣:微風靴紋細……
黃山北麓黟縣、石臺、太平的泉水和溪澗,匯集為青溪河、舒溪河、麻川河、凄溪河,均注入太平湖,即青弋江上游,又匯合烏溪、漕溪諸水,經(jīng)涇縣、南陵、繁昌在蕪湖匯入長江。黃山南麓的水則匯為新安江由皖入浙經(jīng)杭州從錢塘江入海。這兩條江,上游許多支流都發(fā)源于黃山,風光旖旎,不相上下,可是知道新安江并贊美它的人不少,而具有東南山水之勝的青弋江卻幾乎默默無聞。但這也有個好處,使它保持著樸素的自然風貌,至今沒有任何污染。太平湖控制的流域面積達兩千八百平方公里,全部有森林覆蓋,沒有泥沙淤積之虞。山青則水秀,太平湖如此清澈幽美,不是沒有原因的,也是值得珍惜的。船在峽谷中前進,不時轉(zhuǎn)換方向。一下子似乎到了盡頭,拐一個彎,又出現(xiàn)了新的天地。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太平湖兩岸的山,氣勢形態(tài)各各不同,引人入勝。到了荊陽附近,湖中出現(xiàn)十幾個高矮不等的島嶼,有長的,有圓的,被湖水相隔,似斷似續(xù),錯落有致。如果在這一帶開辟天然養(yǎng)鹿場,養(yǎng)兔場,設立湖心飯店、島上賓館,一定很受歡迎。游過黃山的人,沒有不為這座名山的雄偉、秀麗所傾倒的。在黃山之觀看云海,更是氣象萬千,變幻莫測,忽隱忽現(xiàn),虛無飄緲,有如仙境。徐霞客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當代一位著名作物說:“不上黃山就不懂得我們祖國的偉大,山河的壯麗。”這些話都很中肯。但是爬黃山確實費勁,要出很多的汗,即使樂在其中,也還是比較吃力,年老體弱的人只好望山興嘆。太平湖則另有風光,而且老少咸宜。它沒有黃山那樣宏偉的氣魄,那么神奇的變化,但它的曲折幽深,秀麗中顯出恬靜、溫柔,這種詩情畫意同樣能使人依依眷戀,流連忘返。爬了黃山,再來游湖,既是最好的憩息,又可領略另一種自然美,好山好水互相輝映。湖北岸廣陽,距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華山,不到一百公里。如果從后山另壁公路,只有二十公里。從事黃山規(guī)劃的同志,主張把黃山、太平湖、九華山聯(lián)結(jié)起來,建設為一個完整的旅游區(qū),這是很理想的。
早在一千多年之前,大詩人李白已被青弋江的綺麗風光所吸引,留下許多動人的詩篇。青弋江古稱涇溪、涇川,上游就是注入太平湖的青溪、麻溪、舒溪、凄溪諸水。李白《與謝良輔游涇縣陵寺》詩中寫道:“乘君素舸泛涇西,宛似云門對叵溪”,他把涇溪同浙江著名的風景區(qū)若耶溪比美。《涇川送族第淳》一詩說:“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進一步認為游了涇川,若耶溪就不在話下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膾灸人口的名作中所詠的桃花潭,就緊挨著太平湖,屬涇縣水東公社萬村。桃花潭西二里多路是太平縣的碧,與西山對峙。李白不僅流利游覽過,而且居住過,也留傳下一首名作:“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窨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游青弋江的具體經(jīng)過我不了解,但可以肯定,他從涇縣的澀灘、桃花潭、落星潭經(jīng)太平縣的碧山到石臺陵陽,往來多次,歷時數(shù)月,有很多知交契友,寫了不少名篇佳作。如能加以考證,整理出來,當會使太平湖大為生色,吸引更多的游客。
太平湖特別麻川河地區(qū)是革命老根據(jù)地??谷諔?zhàn)爭初期,新四軍軍部曾駐涇縣云嶺兩年多,當時的后勤部、軍械所、傷兵醫(yī)院等后方機關(guān),都在太平湖北岸的樵山公社的深山密林之中,至今還有不少遺跡。一九四一年驚震中外的茂林事跡后,新四軍留下還有不少遺跡。一九四一年驚震中外的茂林事變后,新四軍留下了少數(shù)的部隊仍在這一帶堅持抗日游擊戰(zhàn)爭。新民公社的農(nóng)民懷念當年的游擊隊,就按他們兩位負責人的名字為公社命名。我們的游艇到達的終點是三門村,當時是新四軍的兵站。一九三九年三月,周恩來同志曾兩次路過這個地方,結(jié)識了熱心主張抗日的開明紳士劉敬之及其子劉寅,并應他們父子之請題詞留念:
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十五日
綏靖地方,保衛(wèi)皖南,為全聯(lián)導(注)為群眾倡。
因抗日機緣來皖南,道出三門,兩遇劉主任及其公子,談及捍衛(wèi)鄉(xiāng)里,驅(qū)逐日寇,大義凜然,極可欽佩。爰書此應敬之主任及其公子旭初先生之屬。
周恩來
劉家經(jīng)營茶葉,聞名國內(nèi)外的猴魁,有七十多年歷史,就是劉家創(chuàng)始的。產(chǎn)地在三門村山接續(xù)后的猴坑。此處海拔五百余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終年霧露潤,濕度大,日照短,所以鮮土層深厚,細嫩柔軟,外泡時湯清葉綠,水色明亮,香濃味醇,初飲進口微苦,繼而頓覺甘美清爽,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馬萬國賽會榮獲一等金質(zhì)獎章。因系尖茶之魁,故稱猴魁。目前正值采茶季節(jié),社員們忙著在茶園采摘春茶。我忽然想起在云嶺新四軍紀念館里見過的一張照片,周恩來同志和葉挺將軍站立在竹筏上,沖破亂石淺灘的激流前進,凝眸遠眺,神態(tài)嚴肅。當時抗日烽火漫天,民族存亡未卜,他們正籌劃指揮部隊挺進敵后,光復國土。如今青弋江上游的險灘已沉眠湖底,出現(xiàn)了碧綠平靜的太平湖,數(shù)十噸輪船可以在這深山坳里暢行無阻。山區(qū)的竹木茶葉,可以從水路運往全國各地。先烈地下有知,當會含笑欣慰。
黃山腳下有這么個翡翠般的太平湖,恐怕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至今尚未引起應起應有的重視。太平湖,太平湖是美麗的,但還不富饒。它應當更美麗、更富饒,也有充分的條件可以變得更美麗、更富饒。希望同志們,特別是旅游部門和其他有關(guān)部門的領導同志們,親自觀賞一下這塊尚未雕鑿的翡翠吧,太平湖正披著春天的盛裝,在向你招手呢!
春天的文章:錦江春色來天地(鐘樹梁)
——杜甫草堂游記,為紀念杜甫誕生1250周年作
“錦江春色來天地”,才過了元宵燈節(jié),成都巳經(jīng)是著濃如酒了。
成都郊區(qū)大部分是蔬菜田,一望無涯的各種菜蔬,蔥蔥蘢蘢,油光水滑,像綠色的絲綢覆蓋了大地。偶有一兩塊油菜田,像黃金的島嶼呈現(xiàn)在綠渡中間,黃燦燦、金晃晃地射人眼睛,越顯得春光明媚。“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官到洗花溪”(陸游詩)。浣花溪,百花潭,樹密而水清。溪水曲折縈回、饒有情意地穿流在菜田花樹之間。兩邊岸上,新栽的楊柳枝枝弱,才發(fā)芽幾天就拋出了萬縷綠絲,好似十五、六歲的少女,希發(fā)于陽光之中。“村村自花柳”,我傍著清流,來到了草堂。
成都春濃,草堂的春色更濃。高大的楠木、松柏和許多經(jīng)冬不凋的喬木,各以它們高標挺秀的老干新枝伸向天宇,灑下了滿園綠陰。草堂民族形式的平房建筑,亭臺廊館,都靜幽幽地前庇在大木千章之下。工部飼后面有萬竿修竹,“蒼翠拂波濤”,綠條搖動,白云在上面飄流,遠遠望去,似乎是綠波中的點點歸帆。竹外的桃花、李花、玉蘭開得正好,光艷照人。草堂里的密葉繁陰,調(diào)花亂蕊,把玻窗、畫屏都映照得五彩斑斕。我特別留意的是那些消木樹。草堂內(nèi)外約有五千株梢木樹,是成都市少年兒童在好幾年前為了體現(xiàn)“榿林礙日吟風葉”的詩意而栽種的。果然,“飽聞梢木三年大”,它們早已成林;春天,又長出了新的嫩葉。我想當年種樹的少年兒童,大概也快要長大成人了吧?
這時游人不多,草堂分外寧靜。只聽見春鳥飛鳴,樹葉低語和參觀者偶爾的一兩句交談聲。“心清聞妙香”,不知從哪兒吹來了一陣陣的香風,——這是幽蘭的芳香。我們懷著“高山仰止”的心情,升堂(詩史堂),入室(杜甫紀念館)。
杜甫紀念館的一部分展室內(nèi),全是杜甫詩意畫。一跨進門來,就走入了一座藝術(shù)之宮。這兒是具有特殊新穎色彩的畫廊。集眾家的手筆,繪出一人的詩意,反映了公元第八世紀唐帝國的一個動亂時期以至漫長的中國封建主義時代。它們記錄了祖國壯麗的名山大川,淳厚的民情風俗;描繪了在殘酷的封建壓迫下勞動人民傷心修目的景象和封建貴族荒淫無恥的生活;也畫出了詩人筆底的成都草堂和栩栩如生的花卉、翎毛。
社甫的集子內(nèi)有不少題畫的詩,但詩人絕不肯僅僅為應酬而作。在一幅佳作的面前,他總是“興與煙霞會”,“對此興與精靈聚”,那么地聚精會神,刻意創(chuàng)作,對畫題詩。而我們的畫師也“不是無心學”,特別是解放后的畫家都是有心人,都能深切體會詩人的愛憎,對詩情詩意,心追力摹,傳神于丹青,為詩作畫。詩情畫意兩相結(jié)合,使你流連觀賞,舉步難移。
我驚佩干《又呈吳郎》的工細。這幅畫把詩人晚年更加同情貧苦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再現(xiàn)了出來。堂上,詩人似乎在勸說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不為困窮寧有此!”堂下,“無食無兒一婦人”,手持竹竿,背倚棗樹,似乎在窺察堂上的動靜,有所希冀也有所畏懼。但是詩人懇摯的姿態(tài),使人感到堂上堂下,了無遮攔,詩人的感情與人民的感情正相交流。“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從前讀此詩如聞其聲,現(xiàn)在通過畫師的創(chuàng)造,更使人觸摩到詩人對窮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和無限體貼的偉大胸懷。而詩人周覽字內(nèi),“正思戎馬淚沾巾”的精神也溢于紙上了。已故的齊白石老人,九十四歲時畫出了詩人在草堂所吟的詩“細雨魚兒出”、“批杷對對香”等四幅詩意畫。其中的“枯棕”,本是詩人寓意之作,刺剝削者剝民有如剝棕,使本具歲寒之姿的棕櫚,競先子蒲柳而凋喪。這張畫難于落筆的地方是一個 “枯”字,尤其是要通過“枯棕”的表現(xiàn),反映出詩人“使我沉嘆久”的心情。我們的老畫家意在筆先,蒼勁的幾筆飽含怒意,并題上杜甫詩句“有同枯棕木”,掌握住了這篇詩的精義所在,給人的啟發(fā)不少。而“荔枝”一幅,朱實累累,豐腴可愛,畫的是《病橘》詩中的兩句詩意:“憶昔南海使,奔騰獻荔枝”。它有著深廣的歷史意義。兩句詩一經(jīng)題在紙上,荔枝的顏色愈鮮,而封建統(tǒng)治者的齷齪荒.唐便愈覺可憎。詩畫相成,達到了血肉不可分離的境地。
草堂管理處搜集并征求了杜甫詩意畫和墨書數(shù)百件,新作品還在源源而來。我們的畫家用他們風格各級的畫筆,縈繞著歷史的風煙,映帶著草堂的花月,更蘊含著偉大詩人的激情和血淚,繪制出了各有特色而又統(tǒng)一于杜詩的總的情意中的詩意畫;構(gòu)成了琳瑯滿目。百花齊放的民族畫廊,亙古常新的錦江春色。
看了詩意畫,時已當午,窗外的陽光分外耀眼,我的心里也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熱力。想到我們的詩人最偉大的地方就在干他的“熱”。那一種意老愈摯也愈者愈熾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熱”。從詩人幾十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使人深深感到他對祖國、對人民、對家人故舊、對文學藝術(shù)莫不是滿腔熱情,滿懷熱望;有時他悲歌流涕,也流的是滿眼熱淚。
詩人火一般的熱情,植根于他對祖國、對人民一往情深、真心真意的愛;植根于他的強烈的愛憎和分明的是非感。如果說詩人早年的“窮年憂黎元”、“下憫萬民瘡”,基本上還是站在客觀立場上的熱烈的同情心,那么,在被遣歸家后的“請為父老歌……四座淚縱橫”,已進一步趨向于人民。在成都時,遭田父強邀飲酒的“故起時被肘”,以至在夔州時對一貧老婦人的“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則是更進一步地與因父野老親如摯友并感到與窮人有相同的命運了!
詩人對人對物也都是熱其所當熱。他對李白是極熱的。那不僅因為“白也請無敵”,清新俊逸,令人傾倒;還更由于李白的“嗜酒見天真”;由于李白的蔑視一切權(quán)貴,佯狂可哀;由于“世人皆欲殺”。他對自己的妻子是熱的,那也不是一般的“篤于伉儷之情”;還更由于“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遭逢亂世,同受苦難的命運,把他們的心緊緊聯(lián)系了起來。草堂內(nèi)的花木禽魚,都得到詩人親手的培植和愛撫,高楠,丁香,黃鶯,蜻蜒,他都巨細不遺地為他們唱出贊歌;而“新松恨不高千尺”,雖然這是有寄托的詩句,但詩人對于良木嘉樹無比熱愛的心情也情見乎詞了。
詩人對詩歌創(chuàng)作是熾熱的。他的熱誠真到了“詩成泣鬼神”的程度。詩人是以詩為史,將身許詩,對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自覺的、極強烈的責任感,這是與封建社會里的不少士大夫大異其趣的。他曾說,他“不敢廢詩篇”。請聽,這是何等堅決的、出自內(nèi)心的詩的誓辭:只有忠于祖國和愛人民的詩人,才會對詩歌如此的熾熱。而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學詩猶孺子”,“新詩改罷自長吟”,“語不驚人死不休”:十分的虛心,百倍的努力,絕對的執(zhí)著,無窮的愛和火熱的心!
詩人縱使在“羈旅病年侵”、“天地日榨羌”的窮途末路中,對祖國和人民也依然滿懷著熱望。詩人垂老之年,雖然情緒有時不免衰颯,但是壯心未已,希望人民過幾天安樂日子的迫切心情從總的說來是至死不衰的。詩人在草堂所作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那種宏偉的志愿是不用說了;在夔州所寫的“安得務農(nóng)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錢”,這種偉大的幻想也不用說了;就是在湖南所寫的《鳳疾舟中伏枕書懷》這一篇絕筆之作也還諄諄道及“公孫仍恃險,侯景來生擒”,疾恨于楊子琳、臧價等一般亂世軍閥,隱然有投畀有北、拔亂反正的殷切期望。
詩人的熱淚總是流向國家人民,“少陵野老吞聲哭”,“痛哭松聲回”,都不是絕望的眼淚,在涕淚長流中更認清現(xiàn)實,關(guān)懷祖國,靠近人民。而“鄰人滿墻頭,感嘆亦虛欷”,“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更是與人民的熱淚相交流。晚年登岳陽樓,戎馬關(guān)山,憑軒流涕,這是我們的詩人把幾十年的家國憂傷之感和千萬人民的號泣痛苦之情,凝聚在一把眼淚之中而灑向白浪滔滔的洞庭。使人悲歌,使人慷慨,給人以沖擊、鼓舞的力量,這一把眼淚,它蘊藏著多么巨大的熱力啊!
詩人也有“冷”的一面。那是對那些不仁的貴人,炙手可熱的權(quán)臣,縱暴殺人的將軍,酒肉腐臭的朱門和黃金浪擲的惡少??傊?,是當時封建朝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那些殘民以逞的“鷗梟”、“虎狼”之徒。對于這些人,詩人完全不是什么“溫柔敦厚”、“寬厚和平”,他是“嫉惡懷剛腸”。對人民越熱,對這些人越冷。詩人對他們是冷眼相覷:如說,“唐堯真自圣,野老復何知?”“自古圣賢皆薄命,奸雄惡少皆封侯。”而更多的時候是出之以冷嘲,予以無情的揭露:“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是刺明皇、貴妃,“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是刺朝廷諸大臣。再如“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后克長嘯,我前狨又啼”,這更把黑暗社會陰森恐怖的形象描繪無余。有時簡直是橫眉冷對:“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我行我素,寧死不移的精神也躍然紙上。至于“惡竹應須斬萬竿”,則是對殘賊之人大張撻伐、除惡務盡的戰(zhàn)斗精神的充分流露了。
詩史堂上懸掛著陳毅同志的一副對聯(lián),就是杜甫的這兩句詩:“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皮須斬萬竿”。陳毅同志認為這是杜甫最好的詩。由干歷史條件的限制,詩人未能徹底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未能深察人民痛苦的根本原因,這也表現(xiàn)在某些詩篇上。但是,這不過是熒煌光焰中的幾點輕煙,減不了杜詩的光采。“不廢江河萬古流”,我們的詩人以詩為史,秉筆而書,翻起了詩歌藝術(shù)上的熱浪和巨瀾,波商云麗,源遠流長,而沽丐無窮。詩史堂的正中有朱德委員長撰書的對聯(lián):“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這是對詩人最恰當?shù)脑u定。
紀念館內(nèi)還陳列著毛主席來游草堂的一組照片。毛主席的來游,給草堂帶來了光輝。草堂和紀念館正是在黨的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下而得到發(fā)展和建立起來的。為了了解近一兩年來草堂的進展,我又來到草堂管理處。
草堂管理處同整個草堂一樣,也是春色與詩意交融。管理處的后院內(nèi)有一樹盛開的垂絲海棠,嫩綠的葉子陪襯著粉紅的花朵,千絲萬蕊,臨風搖曳,它的右上方是置書萬卷的藏經(jīng)樓。上面幾間平房窗明幾凈,墻壁上滿是杜甫詩意畫。管理處的同志熱情講述了近年來草堂的新發(fā)展。
草堂現(xiàn)有自宋迄今的社詩注木155種,連同其他有關(guān)杜詩的圖書共400多種;拓片、實物、詩意畫、法書等各項文物2200多件。每一種書和每一件文物都來之不易,由于管理處的辛勤搜集和全國各地的積極支持,才使他們薈萃一堂。其中如元刻杜詩多種和明人畫《飲中八仙歌》都是海內(nèi)僅存的珍品。藏經(jīng)樓寬敞幽靜,詩卷與文物相倚,有如“珊瑚碧樹交枝柯”。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既要整理文物,布置展覽,編輯資料,培養(yǎng)花木,還要接待從全國以至世界各地不遠萬里而來的參觀者,幾年來接待的客人數(shù)以萬計。他們還要解答來自各個方面所提出的有關(guān)詩人及其作品的種種問題,逐漸形成社詩研究的一個中心點,充分發(fā)揮所藏資料的作用。又還要“重尋子美行程舊”(陸游詩),親到各地探尋詩人的遺跡、遺事。目前除陜北和甘肅還沒有直接派人去過外,其它凡是社甫走過的地方,都已經(jīng)“步蝶隨春風”,一步一探尋,發(fā)掘和搜集到的“地下礦藏”與“口上碑文”不少。他們還愉快地擔負起傳播和普及歷史文化的責任,使杜詩精華為廣大勞動人民所掌握和吸收,詩人的高貴品質(zhì)為人人所了解和學習,以促進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發(fā)展。除安排各種展覽和出版通俗讀物而外,還經(jīng)常組織賽詩會、賽畫會、賽歌會,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熱鬧非常。今年紀念詩人誕生1250周年,他們還有一系列動人的計劃。我深深感到:他們工作的嚴肅、活潑、新鮮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本身就是一首好詩。
情著激動的心清,我來到工部飼內(nèi)詩人的塑像前,從祠內(nèi)望出去,草堂真是風日清美,花木鮮妍,房舍整潔,文物粲然。在我眼前忽然展開了我童年時候來到這里的景象:塑像還是這一座,顏色卻舊得多;草堂內(nèi)有十幾張茶桌子,幾個和尚在賣茶;草堂各處的墻壁都被污損,竹子樹木也被雕壞,寫滿了某些游人的“大作”和“大名”,甚至詩人的衣衫也被涂抹和刻削。我至今還記得我的父親游草堂詩中的一聯(lián);“煮茗嗔僧懶,題詩笑客勤”。我的眼前又展開了另一番景象,那是解放前夕的草堂:花木被摧殘了,楹聯(lián)被燒毀了,詩人一身難保,塑像也被破壞了,詩史堂變成馬圈,工部祠住著傷兵,革深沒胚,游人絕跡。當時的人曾有這樣幾句形容的話:“草堂草堂,有草無堂?;臒熉荩瑪”陬j堂。”
我更想到1200年前,詩人始到成都,“主人為1、林塘幽”,得到幾個朋友的幫助,在草堂定居下來??墒遣萏玫男藿?,主要是靠他自己的慘淡經(jīng)營。他常常寫信出去覓桃樹,覓梢木,要松樹秧子,要綿竹,自然有送來的也有未送來的。他在草堂的一段時間,雖然錦里春光爛漫,花柳無私,但是“恒饑稚子色凄涼”,也常常廚灶無煙。最后不得不被迫離開。1200年后的今天,“為卜林塔”的主人,卻是新中國人民;杜甫草堂雖然處在成都一隅,卻為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所想望;草堂的光輝照耀著世界上為人民的事業(yè)而歌唱的進步的詩壇。波蘭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的題字說得好:“中國人民把詩歌放在這樣高的地位,這點很重要。”是的,只有今天的中國人民才真正懂得詩歌的巨大意義,更加熱愛為人民說話的詩人,才會把詩歌放在這樣高的地位。我們今天才可以說:“杜甫草堂天下稀”。
我仿佛看見,詩人杜子美已經(jīng)離開了自己的座位,他走向眾多詩人群中,他在傾聽賽詩會上宏亮的誦詩聲,他在觀賞眾美如云的詩意畫,他在撫摩少年兒童為他栽種的青青的槍木。一千二百年間事,有如噩夢初醒。他驚嘆于今天才真正是“錦江春色來天地”,他迎著春光,離開了草堂,經(jīng)巴峽,穿巫峽,下襄陽,向洛陽,重游齊趙,再歷咸陽,他的足跡遍于中國。他要把自己的第二度生命再獻給祖國,獻給詩,他將以自己的凌云健筆,“毫發(fā)無遺憾”地寫出波瀾老成的格調(diào),最清最麗的詞句,為偉大的新中國寫出最新的篇章。
1962.3.25
看過“春天的文章”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