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描寫風景的文章:花海淹沒下的古村落
學習啦:《花海淹沒下的古村落》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作者描寫了鹿頭這一古村落的風光景色。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吧!
人間四月,柳綠花紅。受朋友邀約,一起踏上了前往鹿頭的行程。鹿頭距離我的家鄉(xiāng)并不遠,起初,我只是知道鹿頭有一座江家大院,還有趙進揚、朱堅的烈士廳。可我從未走近他的歷史。正像一路上漫山遍野怒放的杏花、桃花以及連翹花,我認識它們,它們不認識我。我不來,它依然爛漫。我來了,它在春風里綻放得更加嫵媚、更加妖嬈、以至于生動得讓我樂不思蜀。
記憶里,鹿頭是涉縣涵蓋自然村最多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大抵有五十多個。這些村子留給人們的印象,總是因交通閉塞被大山隱藏著。在過去的年代里,這些村子里的人們,祖祖輩輩走出大山的唯一路徑,就是沿著一條條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去顛簸。機會終于來了。去年,一條叫做圣福天路的寬闊、平整的柏油路,翻山越嶺穿過這里,將這些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村子,像珍珠般串在了一起,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讓人信步可及。
徜徉在老周背、荒地峧、石板峧、柳樹渠這樣無人居住的村子里,總是給人一種歸人的感受。雖然我不是歸人,我是過客,但既陌生而又熟悉的村子,還是讓我懂得了靜寂下的鄉(xiāng)愁,是怎樣的一種滋味。
時令早春,當一些喬木及灌木叢還是蕭索的時候,一樹樹杏花、桃花便開放得分外妖嬈。在花影的掩映下,一排排,一座座殘垣斷壁的房屋映入了我的眼簾。村子里已經(jīng)空無一人,村民大都在上世紀的1996年洪災后,遷移了出去,集中住進了新村,想當年,人們未必想離開自己的家園,只是受地勢和交通的制約,無奈之下才背井離鄉(xiāng)的,而留下這些老宅子,只能在歲月里沉默著。
由于蟄伏在山凹里,出門就是石頭。這些房屋大都為石頭砌筑的墻體,屋內(nèi)低矮,逼仄,看上去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建造的。有的房屋,為圖個好看,采用青磚擂上一堵前墻,其他的墻壁,依然就地取材用石頭。至于房頂呢?還是傳統(tǒng)的木實結(jié)構(gòu),有的房頂已經(jīng)坍塌了下來。
這些村子住人的時候,大的有一百多戶人家,小的只有十幾戶。小時候曾聽說,住人的房子,房子才會堅固。因為屋子通風,梁檁木實就不會因溫度、濕度遭受蟲蝕的腐爛,甚至坍塌。而此時的村子,就像失去了它的靈魂,大門緊閉,鐵鎖緊上,滿目都是蒼白的。如果用人跡罕至來形容,我覺得不為過分。走在這些村子里,曾經(jīng)用碎石鋪成的街面,被剛剛從石縫間探出頭的小草侵襲著,一腳踩上去,仿佛你就是久違的來客。往日那些裊裊的炊煙、謙遜的面孔,一去不復存在,只有瓦藍的天空下,幾朵白云云卷云舒,閑適地飄浮在新村與老村之間,訴說著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賞花需是先春早,莫待花枝老。 走在鹿頭的天路上,漫山遍野的花海,把村莊包圍得嚴嚴實實。視野所及之處,那一片片、一樹樹杏花粉中帶白,如雪似玉、銀波瓊浪、層層疊疊,像陽春白雪,如朦朧霜月。一陣春風吹來,花瓣形成了好看的杏花雨,杏花雨像魚鱗飛舞,如飛練水滴,沸沸揚揚,飄飄灑灑,悠悠地飄蕩在空中,又簌簌地落在阡陌上,瞬間,就把地面鋪成一片雪白的世界,宛若月光的清輝流瀉。再看不遠處的桃花,粉紅色的小花,也在風中靜靜地綻放著、搖曳著,釋放出的淡淡芬芳,足以讓人沁心肺腑。
間于杏花和桃花之外,山崗上黃色的小花,是連翹花。連翹屬于一種中藥材,其功效可以清熱解毒。相比杏花、桃花的嫵媚,連翹花雖然比不上它們的妖嬈,也不及它們的冷艷,但同樣也不遜色,一團團、一簇簇,開得純粹,開得熱烈,像黃金滿甲,如九月黃菊,它展現(xiàn)的是一種崇高的凌風之骨,不像杏花、桃花一樣,一陣疾風吹來,花瓣就會七零八散地落下。
我認為這三種花是鹿頭報春的信使,也正是因為這漫山遍野的花,把鹿頭的大山裝點得濃淡相宜、粉墨華彩,像童話世界的畫卷在緩緩展開,也如大自然的調(diào)色盤在徐徐暈染。
花開年年總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站在鹿頭的山崗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醉看花兒的怒放,總會給人留下幾分舒暢和別樣的愜意。想當年,這些花兒總是伴著熟悉的身影,而現(xiàn)在面對的卻是八方的來客。
最讓我對鹿頭文化感興趣的,莫過于這里的江家大院了。據(jù)《涉縣志》記載:江家的先祖原籍是涉縣更樂村,在清嘉慶年間來到了鹿頭,后來,家族里出了著名的書法家,以及經(jīng)商的眾多人物。他們經(jīng)過若干年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把一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小村打造成了一方商賈的寶地。
江家大院與偏城的劉家大院、木井的馬家大院,并駕齊驅(qū),堪稱明清時代涉縣的三大貴族。江家大院的布局無異于二者,也是二進或者三進的老宅子。據(jù)說,在那個人聲鼎沸的時代,這里的商人,生意不僅風靡華夏,而且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歐洲,難怪江家大院的一些門樓,有的是民族特色,有的就是一種歐式的風格了。
說起門樓,我要重點說下這里的豎庭石??粗环錆M文化底蘊的豎庭石,我的興趣油然而生。“閑聽秋聲移竹母,靜眠涼月枕桐孫。”通過內(nèi)容,可見主人對生活是怎樣的一種恬適安逸。不言自明,你也會懂得這是何等的一種狀態(tài)。如果說,這是一種幸福感,那另外一種愿景,或許也是激發(fā)他的子孫們,勵精圖治地去傳承,去營造這種生活方式。“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涵養(yǎng)轉(zhuǎn)深沉。”想必江家人絕不會自我陶醉,自我滿足的,他們在世代的商道中,積累了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求知經(jīng)驗。凝視著這幾副出彩的對聯(lián),我想起了溫故而知新這句孔子的名言,相信這是江家人對謙虛、謹慎、好學的全新解讀。“誠密堅亦洞,慮淡物自清。”“清身勤儉德,博業(yè)稽高文。”好的對聯(lián),總是讓人越斟酌越有味道,當我按下快門的同時,也不得不為江家人勤奮好學、孜孜以求的家規(guī)家訓肅然起敬,讓他隨著影像一起刻在我的記憶里吧。
不是說江家大院的所有豎庭都是刻字的,那些不刻字的,據(jù)說都是明代時的豎庭,因為明代或明代以前的豎庭不流行刻字。不刻字,那就刻下細密的線條組成幾何圖形來裝飾石面。別輕視這些不起眼的線條石面,卻別有洞天。據(jù)《江家大院》的主編曹老師講,那些線條內(nèi)的平行四邊形圖案,看得只有一寸的寬度,可需要石匠們用鏨削刻下十八條線條,才算稱之為上品,否則,是不允許安裝在江家的門樓下的。
返程的時候,汽車伴著一路的花海,疾馳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圣福天路上,面對車輪的飛速轉(zhuǎn)動,我又不想走得過于匆匆,覺得那樣會有悖于鹿頭古村落的慢生活。盡管一條康莊大道會帶動他們的發(fā)展,可鹿頭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還需要沉下心來去慢慢品味。
作者:趙華剛
公眾號:清漳兩岸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