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憶文章:老鋪
塵封的記憶,因為滿眼金黃的油菜花而開啟。
印象里的老鋪,已然“老”了。不規(guī)則的石板路,也不再光滑,多情的苔蘚染青了它,也小了它,夾縫中稀稀落落的野草在微風(fēng)中搖曳。
老街不是很長,兩則的店鋪幾乎都關(guān)了門,只留下一間豆腐店還在苦苦地掙扎著,歲月早已把門板漆黑、刷爛。
老人們常說起這里的繁華與熱鬧,話語中總帶著些許的懷念與遺憾,但隔江對面的“新店”,已經(jīng)不可阻擋地取代了它,老鋪只能無可奈何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
兒時,老鋪的盡頭是當(dāng)?shù)刈畲蟮慕ㄖ?mdash;—加工廠。農(nóng)忙過后,鄉(xiāng)親百姓們都挑著曬干的稻谷、麥子,到這里加工成大米或面粉、面條。工廠里是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讓地面都震動起來,嚇得兒時的我不太敢靠近,只能遠遠好奇地看著工人們忙碌著。最感興趣的就是看著機器里出來的面條,工人們用半米來長的竹竿晾起,架在太陽底下曬干。但是,看多了也就膩了。
加工廠的辦公室墻上貼的是毛主席像,還有朱德、華國鋒、列寧、馬克思等偉人。墻上還有標(biāo)語,但已經(jīng)不記得是什么了。
后來,加工廠也解散了,有一段時間也成了榨糖廠,加工甘蔗。再后來,甘蔗沒什么人種植了,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也就悄然逝去,成了塵封的記憶。偶爾,清晨還會有對面河岸打鐵鋪,傳出陣陣的打鐵聲,但時間也讓打鐵鋪漸漸老去……
1984年的洪水徹底讓老鋪成了廢墟,洪水讓他們徹底失望了,只好陸陸續(xù)續(xù)搬走了,老鋪最終成了碧綠的菜園,加工廠也只剩下四面的圍墻,孤零零的被周圍的水田和菜園包圍了起來。
電視還沒有出現(xiàn)在農(nóng)村時,電影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奢侈的,只有逢年過節(jié)時,才有機會享受那僅有的娛樂“大餐”。別的村放映時,成群結(jié)隊的手電大軍就在沿著小路,趕赴“盛宴”。于是,電影放映隊就把老加工廠改成了露天的電影院,售票價一般是二角。但對生活在山村的百姓來說,還是太貴了,加上白天農(nóng)活忙完了,也累壞了,哪里還有精力看電影?小孩子們呢,貪的是熱鬧。這個村的,那條村的,圍在“電影院”門口,總想找機會混進去,混不進去的,久久不愿離去,哪怕是聽聽聲音也好。天氣一冷,眼看進去無望,也就只好裹裹衣服,哆嗦著,嘴里念叨著,一步一回頭地打道回府。
如今的“電影院”早已消失,不留痕跡。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次修建的“侖嶺中學(xué)”,迎風(fēng)飄揚的鮮艷的五星紅旗,老鋪已經(jīng)真正成了記憶中的老鋪。
老鋪旁邊溶江干流的水依然流淌著,歡唱著,流淌著歲月的思念,歡唱著古老的歌謠。岸邊的青林翠竹依舊伴隨著溪流,伴隨著遠處的青山,一直在守望著這片土地。背望那連綿不斷的山脈,那塊方正烏黑的“猴根石”,是否還記得這片土地,它曾經(jīng)叫做“老鋪”?
【本文作者: 范遠填(微信公眾號:湖景語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