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回憶文章:背影
親情回憶文章:背影
那個幾十年前的背影,如一座雕塑一直在我腦海屹立。
八十年代初期,全國上下刮起了頂職之風,也是老一輩人最后一次退職讓子女頂職的機會,好多父輩為了不錯過這次機會,寧愿犧牲自己的黃金年華,提前離職,讓子女頂替上崗,父親也是千千萬萬父輩其中的一個。
此時的弟弟上初中三年級,正夜以繼日的奮戰(zhàn)中考,一個消息打破了家里的寧靜,那時候我和兩個姐姐除了大姐在村小學任民辦教師外,都待業(yè)在家。父親還是決定讓他最小的兒子,放棄中考,頂替他的崗位,在當時體面的供銷社工作。為此,我和兩個姐姐心里不平衡了很久,哥哥內(nèi)招到供銷社工作,弟弟頂替到供銷社工作,唯有三個女兒沒有職業(yè),母親也為此不平過,但兒子女兒都是肉,她也無力改變。
就這樣,父親退出了他供銷社主要領(lǐng)導職務(wù),在商海叱咤大半輩子的父親,葉落歸根,回到了他離開幾十年的故鄉(xiāng),成為一名退休人員,過早地結(jié)束了他的社會角色。
記得那是剛退休后不久的一個早晨,我起得很早,看見父親在宿舍里背對著堂屋,像一座雕塑,一動不動地坐在一把椅子上。后來聽母親說,父親就這樣一動不動地坐了整整一夜。以至于那個背影至今還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印成了永恒。
那時候的我們,也許除了母親外,沒人真正理解父親那靜坐的一夜,腦海里翻騰的是些什么畫面。父親的思緒一定像一個漏斗,還像一個過濾器,把自己戎馬生涯,似幻燈片一樣一一過濾,從漏斗里流淌,有的過濾不了的渣渣漬漬,把漏斗堵塞,沉淀,把父親定格成一尊雕塑,內(nèi)心卻在翻江倒海。那個背影里背負了多少沉重的包袱和責任,還有多少堵得發(fā)慌的,卻也無法釋放的敝屈。
一生叱咤風云的男子漢,一下子成為一名無業(yè)人員,那落寞,失落,落差,似一個沉重得不能自負的包袱,背負在父親的背影里,以至于那背影幾日之內(nèi)彎了許多,后腦勺頭發(fā)也少了許多,變得更加光亮。那一夜,那背影,讓我變得更加懂事,懂得大人的不易。也知道,我們山一樣的父親,也會有坍塌的那一天。平常每天早上起來就蹦蹦跳跳的我,因為那個我腦海里永恒的背影,一下子變得步履沉重:“我們的大樹老了!”
也是從那個背影之后,我們不再幻想著走出大山,走出鄉(xiāng)村,只能每天隨母親種地鋤禾,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因為我知道,父親的背,已不能再為我們頂天立地,摭風擋雨。
其實,父親離職的時候,還只有50多歲,為了兒子,他放棄了自己美好的人生歷程,放棄了自己領(lǐng)導職位,早早地脫離社會,做了一名無業(yè)人員,這也許是父親那一夜靜坐其中的成分,也是他背上那個包袱中的一塊石頭,他的職業(yè)生涯從此結(jié)束,這一些也是我現(xiàn)在才能體味到的。其實那時候,因為父親沒有讓我們姐妹仨頂職,我們對父親多少還是懷有一些嫉恨,對他重男輕女作法很是不解。后來想起,其實父親怎么做都是很難,反正名額只有一個,讓姐妹仨中的那一個不去他心里不疼?現(xiàn)在我才知道,父親那時候是多么地左右為難啊,后來他常常對母親說:“孩子大了真讓人操心,小時候還好點,給點吃的穿的就行了!”那時候我根本不理解父親說這話的心情和為難之處。我現(xiàn)在才知道孩子大了要讀書,找工作,談婚論嫁,給他們帶孩子,那一點不讓父母操心。
記得我高中畢業(yè)后,母親總是在父親耳邊嘮叨著,誰誰家的孩子找到工作了,村支書的孩子在當赤腳醫(yī)生了。父親總是緊鎖眉頭,一言不發(fā),他何嘗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好工作,好歸宿。
轉(zhuǎn)商品糧戶口的時候,父親為了解決哥哥和大姐的戶口問題,深更半夜從單位步行十幾公里回家,又在深更半夜低聲下氣地敲開村支書、村會計的門簽字寫證明,在天不亮之前趕回單位辦理其他手續(xù),父親多少次為了兒女有一個幸福的未來一夜未眠。
父親一生正直善良,剛直不阿,寧折不彎,可是為了自己的兒女有一個美好的前途,父親卻將自己折成了九十度。
父親為了讓我在一個社辦企業(yè)上班,求爺爺告奶奶地向人說好話。為了讓二姐能在供銷社上班,父親不知道跑了多少路。為了讓嫂子調(diào)回家鄉(xiāng)工作結(jié)束兩地分居的生活,去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求人。為了讓哥哥從外地調(diào)回本地裝病求得領(lǐng)導同情才把哥哥調(diào)了回來。為了讓大姐在村小學教書,父親身為在外工作的領(lǐng)導低三下四地找村干部。我現(xiàn)在才知道,我們的脈管里不光流淌著父親的血,還流著父親為我們操勞的多少汗水,以至于凝聚成父親那一尊我永遠難忘,雕塑一樣的背影。我們兄妹五人的幸福生活,是父親這堅強的背背負而來的!
那次去南京的時候,在車上我就想起父親在南京長江大橋上拍下的一張留影,那時候的父親高大偉岸,寬闊的額頭里裝下的是商海地智慧,富態(tài)的臉膛滲滿了兒女的福氣,挺拔地腰身蒼勁有力,那時候的父親,就是兒女們的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山,承載五個孩子的衣食住行、前途和命運。以至于我去南京的時候,一定要到南京長江大橋上去尋找父親的足跡。我默默地在心里念叨:“父親幾十年前來過的地方,今天我也來了,父親的背影,我卻沒有看到!”
每當我聽到劉和剛的那首《父親》,我就會想起父親那個不眠之夜的艱辛背影。
【本文作者:王玉玲(微信公眾號:隨州文藝)】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