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之何時握緊拳頭 何時放手
能屈能伸是智慧,能屈能伸。做人,屈伸有度才好,不可太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之何時握緊拳頭 何時放手,希望大家喜歡!
關(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之何時握緊拳頭 何時放手(一)
常聽人說過,大丈夫生于天地間,要能屈能伸。
樹直易折,人直易敗,曲折有度,才是生活的強者。
深秋的勁風(fēng)為什么吹不折荒草?因為荒草知道曲伸,承受不起,自可以躲避和彎曲,適當(dāng)?shù)牡皖^、躬身,換來的將是長久的昂揚和挺直。為什么再高的山峰我們都能征服?因為我們懂得曲折而行,迂回、曲折看似倒退,實際是前進中適當(dāng)?shù)撵`活,這才是智者。
為了目標百折不撓,比勇往直前的冒險,成功幾率大很多。為什么我們起跑的時候,要躬身曲膝?因為,躬身曲膝積聚的是力量,不彎不曲何處借力,這就是生活中的智慧。
生活中性子直來直去常常會碰壁,彎曲是為了伸直,積聚更大的能量,彎曲是為了達成目的,而忍屈求全的上上之策,不是軟弱,不是逃避,不是一味的彎曲,更不會彎曲到夭折,因為他是有度的,到了一定的時候,他會打出重重的一拳,讓你沒有還手的余地,沒有還擊的機會,人生旅途不全都是筆直的大道,有江河,有山川,如果不迂回,不繞道,你終將有過不去的溝坎,懂得屈伸,即使再荊棘的路也是坦途。
做事我們要懂得屈伸,要懂得變通,遇到不能直達的,換個曲折點的方式,循序漸進,直話達不到目的,我們不防換種說話方式,或者以退為進,或許,放棄這邊,收獲那邊,這樣效果更好。
屈伸之道,待人接物也一樣,不能一味要求別人聽自己的,也不要一味去聽別人的,如果直接反駁或者命令,那樣只能把事情搞糟,不如,委婉點,雙方都后退一步想問題,也許,雙方更容易達成默契。
能伸能屈,就像小草,不與負重抗衡,彎曲一下,獲得的是負累的減少,是身心的輕松,是為了站直身子更好的生長。
能屈能伸,就像我們走步,雙腿僵直注定走不遠,屈伸自如,才能健步如飛。
能屈能伸,就像魚兒游泳,自己的能量畢竟是有限的,屈伸也可借助外部的能量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可逃避對手的攻擊。
能屈能伸,就像我們寫書法,如果沒有曲折,只有直線,如果沒有圓潤,只有邊角,那就不會有深意和美感,有抑有揚,有屈有伸才有意境。
低一下頭,彎一下腰,不能說你就會一輩子丟人,變曲為直是一種智慧,能屈能伸是一種堅韌。
能屈能伸是忍讓,是為了更大的目標,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可謂大丈夫,所以“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為天下之不能為之事” 。
能屈能伸是堅強,為了勵精圖治,勾踐可以“臥薪嘗膽”也可謂大丈夫,所以“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何時握緊拳頭,何時放手,就是所謂的要懂得能屈能伸,我們有時要把自己看的輕一點,平凡一點,不要去哪里,惟我獨尊的模樣,七個不服,八個不輸,除了上天,我就是天下第一的樣子,殊不知,人人一口唾罵也能把你淹死,你不要自名清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現(xiàn)在你強,只是你沒遇著更強的人,虛心學(xué)習(xí),才是正道,知道何時握緊,又要懂得何時放手。
何時握緊拳頭,何時放手,這是一種智者的表現(xiàn),這是一種智者的風(fēng)范,更是一種智者的品性,因此他們知道適度,知道能屈能伸,方為能人。
能屈能伸是智慧,能屈能伸。做人,屈伸有度才好,不可太剛。
何時握緊拳頭,何時放手,是一種人生哲理,更是一種智慧。
關(guān)于生活隨筆散文之孝之雜談(二)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圍爐夜話》(清)王永彬
如今的社會,“孝”這個字可能離的太遠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會的進步太快了?還是人性消失了?還是人太懶惰了?古時有二十四孝,廣為流傳,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會,有很多的人,家里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好好去服侍,卻在父母死后,高調(diào)的舉行追悼會,以為做了這些別人就會以為你是個孝子嗎?還有這些人,對自己的父母不是罵就是打,甚至幾十年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問,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變成城市里的人了,覺得在農(nóng)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還有的娶了媳婦之后,聽媳婦對自己的父母說三道四的,從而慢慢厭惡自己的父母。
那么想想問問這些人,你們?nèi)绻麤]有父母給你們生命,你們有這樣成就的就會嗎?換個角度來說,你們有孩子嗎?如果你們老了,你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對你們,對你們就像陌生人一樣,對你們就像瘟神一樣,你們的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想?
古訓(xùn)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為什么古人認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dāng)?shù)某潭壬鲜潜居谔煨?,那么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結(jié)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dǎo)方法,使之生根、發(fā)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jīng)地義之事,已經(jīng)習(xí)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xí)慣,乃漸漸遺忘于腦后,最后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dǎo)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后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guān)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xí)慣成自然”。
古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
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溺愛著自己的孩子,不是說溺愛這樣不好,但要做到溺愛適度,同時也要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要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
孝道,絕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對家庭的自私,而是從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身邊事開始,從自己做起,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使我們的愛心和責(zé)任感日擴日大,最終努力修養(yǎng)到大公無私之境界。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
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yǎng),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huán)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yǎng)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