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故事精選5篇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于史記故事,方便大家學習。
史記故事1
【公儀休拒魚】
出處《史記·循吏列傳》
公儀休在魯國為相,這個公儀休在飲食方面的愛好就是吃魚。
一日,就有人投其所好給他獻上了一條魚。
按咱們今人的“理解”,一個堂堂相國,收人一條魚算什么,讓人直接拎到廚房去得了。
可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是,他老人家竟然堅決不受。他的弟子們都勸他,你老人家最喜歡吃的就是魚,如今人家送上門來了你怎么反而不要呢?公儀休解釋說:“我正是因為喜歡吃魚,才堅決不接受這條魚的。
你們想,如果我今日收下了這條魚而導致有朝一日丟了相位,雖然我喜歡吃魚,卻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祿買魚吃了。
如果我不收這條魚,保住自己的相位,就能夠長久地靠自己的俸祿買魚吃了?!?/p>
史記故事2
一鳴驚人
楚穆王死后,他的兒子侶繼承了王位,就是楚莊王。莊王即位三年,從未向國內(nèi)發(fā)布過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尋歡作樂,還下了詔令說:“有敢進諫者,格殺勿論!”最后,大臣伍舉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冒死闖入王宮進諫。莊王當時正左手懷抱著鄭姬,右手懷抱著越女,坐在歌舞樂人中間,與各位美女嬉戲。伍舉對楚莊王說:“大王,我要向您進獻一個謎語?!彼又f道:“有一只鳥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飛不鳴,這是什么鳥呢?”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叫,一鳴驚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但過了幾個月,莊王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淫逸放縱,不理朝政。蘇從大夫感到十分生氣,就冒著生命危險入宮進諫。楚莊王說:“你沒有聽到我的詔令嗎?你不怕被殺死嗎?”蘇從毅然回答說:“能夠舍身而使您變的賢明,這正是是我多年的夙愿?!背醣淮蟪紓兊闹倚母袆恿耍谑蔷屯V挂葑鳂?,開始處理政務。他殺死了幾百個罪人,擢升了幾百個有功之臣,并任用伍舉、蘇從管理政務,楚國很快就發(fā)展壯大起來,舉國上下歡欣鼓舞,對他十分擁護。當年,楚國就滅亡了庸國。隨后,楚國又攻打宋國,得到了五百輛戰(zhàn)車。
史記故事3
背水一戰(zhàn)
楚漢相爭的時候2113,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5261兵攻打趙國。趙王4102帶了二十萬大軍在1653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交戰(zhàn)后,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后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zhàn)。
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后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zhàn)后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后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p>
史記故事4
齊楚結(jié)盟
公元前309年,齊湣王為了瓦解秦楚聯(lián)盟,就派使者給楚王送了一封信說:“現(xiàn)在秦惠王死了,武王繼承了王位,他任用樗里疾、公孫衍,可是楚國還是服從秦國。樗里疾與韓國友好,公孫衍與魏國親善,如果楚國一定要服侍秦國,韓國、魏國肯定會害怕,到時它們就一定會借這兩個人的力量與秦國聯(lián)合,韓、魏一旦與秦國聯(lián)合,那么燕國、趙國也會去服侍秦國。到時候四國都與秦國聯(lián)合,那么楚國就只有當秦國的一個郡縣的份兒了。楚王您何不幫助我協(xié)力收服韓、魏、燕、趙,然后和他們合縱一起尊崇周王室,以便按兵養(yǎng)民,號令天下呢?到那個時候,天下沒有人敢不樂意聽從您的,您也就功成名就了。那時,楚王率領諸侯共同攻打秦國,一定能打敗它。到時楚王您便可以奪下武關、蜀、漢地區(qū),占有吳國、越國的財富,專享長江、東海的利益,韓國、魏國也會割給您上黨,那么楚國將比現(xiàn)在強大百萬倍。況且大王您被張儀欺詐,喪失了漢中的地盤,然后大軍又在藍田受挫,天下人沒有不替您心懷憤怒的。今天您竟想先服侍秦國!大王您還是仔細考慮考慮吧?!?/p>
楚王正想與秦國聯(lián)合,見到齊王的書信,猶豫不決,就交給群臣們議論。大家也意見不一。昭雎說:“大王您不如與齊國、韓國深交以抬高樗里疾的權位,這樣,您才能得到韓國、齊國的支持要回地盤。秦國在宜陽打敗韓國,可是韓國卻還服事秦國。到時候秦國攻打三川,趙國攻打上黨,楚國攻打黃河外,韓國一定會滅亡。楚國即使再去救助韓國,也不能讓韓免遭災難了,可是為了保全楚國我們又必須援助韓國。齊國之所以信任韓國,就是因為韓公子昧是齊國的國相。韓國已經(jīng)從秦國奪得了武遂,如果大王再好好親善它,使它憑借齊國和自己的力量抬高樗里疾的地位,到時樗里疾得到齊國、韓國的支持,他的主人就不敢拋棄他了。所以,如果現(xiàn)在楚國幫助樗里疾,他一定會向秦王說情,把侵占楚國的土地歸還給楚國?!睉淹跤X得他的話有道理,便放棄了原來的計劃,改與齊、韓兩國結(jié)盟。
史記故事5
【紂王暴虐】
黃河的下游有一個部落叫商,傳說商的祖先契在堯舜時期和大禹一起治過水,很有功勞。后來,因其畜牧業(yè)發(fā)展得很快,武力也漸漸強盛起來,到了夏朝的末年,商部落的首領湯率領部眾了夏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最后一個王叫辛,是歷出了名的暴君,人們稱他為“商紂王”。
商紂王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明的人,頭腦靈活,善于雄辯,只是后來他把自己的口才多用于拒絕大臣們的進諫上了。他身材高大,很有勇力,早年曾親自帶兵和東夷打仗,可謂身經(jīng)百戰(zhàn)。他很有軍事指揮才能,經(jīng)過多年的奮戰(zhàn),最后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了淮水和長江一帶。
由于長期的戰(zhàn)爭,國力消耗很大,這無疑加重了商朝百姓的負擔。可是,商紂王為了自己享樂,根本不管民眾的死活,他大量搜刮民財,沒完沒了地修建宮殿,擴大獵場,百姓的苦難越來越深重。
商紂王在他的別都朝歌造了一個“鹿臺”,把金銀珠寶放在里面;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鉅橋”,把剝削來的糧食貯藏在里邊。他每天沉迷于玩樂,根本不關心國家大事。
有一次,為了討寵妃妲己高興,商紂王想出了一個窮奢極欲的主意,他叫人把熟肉掛在樹枝上,在水池中灌滿好酒,然后,歌之舞之,借以助興。
他和妲己還有王公貴族赤身裸體,盡情取樂??柿撕人刂械木?,餓了吃樹枝上的肉,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商紂王的荒淫無度引起了百姓的怨恨和大臣們的不滿,許多人建議他勤政愛民,以天下為重??墒牵碳q王不但一點也聽不進去,反而還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zhèn)壓他們。誰反對他,他就把誰剁成肉醬,這叫醢刑;要么就制成肉干,這叫脯刑;最殘忍的還有“炮烙”,就是讓人在燒紅的銅柱上行走,最后掉進火坑燒死。
九侯、鄂侯、西伯昌是三個諸侯小國的首領,號稱“三公”,曾經(jīng)幫助商紂王掌握軍政大權??墒?,殘暴的商紂王對他們也是橫加迫害。
九侯的女兒是商紂王的妃子,因為她私下里議論了幾句商紂王和妲己,就被商紂王給殺了。商紂王擔心九侯怨恨自己,就把他騙進宮中,施以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醬。鄂侯知道此事后,進宮勸阻商紂王,不料想,商紂王根本不想聽他說話,干脆對他施行了脯刑,制成了肉干。
西伯昌對兩位老友的遭遇深感同情,他因為內(nèi)心悲傷,所以連連嘆息。商紂王知道后,立即把他捉了起來,關在里。西伯昌的部下為其疏通,趕快搜羅許多美女駿馬、奇珍異寶獻給紂王,又送了大量的禮物給紂王親信的大臣。
紂王見了諸多的寶物,高興得又是拍手,又是跺腳,他說:“隨便拿出一樣就夠贖他了?!?/p>
于是西伯昌得到了釋放。
商紂王的叔叔比干是一個忠臣,他勸紂王:“您不能再這么下去了,必須改一改了?!?/p>
商紂王大怒,對比干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你難道是圣人嗎?我要看看你的心是幾個孔!”說完,命令左右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
大臣箕子也是一個忠臣,曾多次勸諫商紂王?,F(xiàn)在他看到了比干的慘狀,驚恐不已,為了避禍,他開始裝瘋,想方設法去給別人當奴隸??墒?,紂王并沒有放過他,還是把他抓起來,關進大牢。
由于紂王的暴虐,商朝的百姓開始逃亡,就連大臣們也紛紛抱著他們的祭酒器具和樂器,逃向遠方。
西伯昌就是其中的一個。
西伯昌離開商紂王,在一個偏遠的名叫“周”的諸侯小國住了下來。他勤于政務,發(fā)展生產(chǎn),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同時,也有許多的諸侯國脫離了商朝的統(tǒng)治,歸順到他這里來,“周”的力量一天天強大起來。
西伯昌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一心要討伐商朝,可是他還沒有完成滅商的大業(yè),就病死了。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兒子發(fā)繼位,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姜太公為師,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寺做他的助手,積極擴充兵力,準備伐紂。
第二年,周武王把軍隊開到盟津,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孟津縣,舉行了一次檢閱,有八百多個小國諸侯,不約而同地到盟津會師,要求隨同武王一起攻打商朝。
大約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認為時機終于成熟,便又會師于盟津,舉行了一次誓師大會,宣布了商紂王的種.種罪行,鼓勵大家同心伐紂。
商紂王聽到消息,立刻拼湊了七十萬人馬,由他親自指揮,到離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迎戰(zhàn)武王的軍隊。當時,武王只有五萬人馬,而紂王的人馬卻有七十萬。紂王想:難道我七十萬人還怕你五萬人嗎?
誰知,紂王的七十萬軍隊是臨時組織起來的,其中還有大量的奴隸,他們平時就恨透了紂王,哪里肯為他賣命打仗呢?牧野一戰(zhàn),周武王的軍隊一沖上來,紂王的人馬就掉轉(zhuǎn)矛頭,一起沖向紂王。
紂王兵敗后匆匆逃回“鹿臺”,當夜就放了一把火,自己跳進火堆自殺了。
商朝既滅,各諸侯小國一致推舉周武王為天子。中國歷又一個奴隸制國家周朝開始了。周朝定都鎬京,也就是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世稱“西周”。
史記故事精選5篇相關文章:
★ 史記讀書筆記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