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故事初一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么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中國成語故事初一,歡迎查閱。
中國成語故事初一1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名叫伍舉。有一次,他的岳丈犯了法偷偷地逃跑了,有人造謠說,伍舉的岳丈畏罪潛逃,是伍舉向他通風(fēng)報信并送他逃走的。伍舉怕楚王聽信謠言治他的罪,便帶著一家老小逃到臨近的鄭國去了。
伍舉在鄭國住了一段時間,覺得不安全,便準備再逃往晉國。
正在伍舉將要逃亡的時候,伍舉的好友、蔡國大夫聲子恰巧出使晉國。他在路過鄭國時碰到了伍舉,便問:“你怎么到鄭國來了?發(fā)生了什么事?”
伍舉把自己外逃的前因后果和準備逃往晉國的想法告訴了聲子。聲子聽后為伍舉抱不平,說:“你暫時到晉國去躲一段時間也好,但我一定使你早日回到楚國!”
于是,伍舉又帶著一家老小,跟著聲子一起前往晉國。
聲子在晉國辦完事后,特地來到楚國。楚國的令尹子木接見了聲子,并詢問他說:“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相比,你以為哪國的大夫才能要勝一籌呢?”
聲子回答說:“晉國的人才沒有楚國多,晉國雖然有不少大夫很有才能,不過他們多半都是楚國人。這些人因為在楚國得不到重用,所以到了晉國。楚國不少有用的人才都被晉國收走了。就像杞梓、皮革等,在晉國都受到了重用。有人說,這叫楚材晉用!”
聲子接著說:“楚國不珍惜人才,讓人才外流,所以同晉國交戰(zhàn),好幾次被晉國打敗。這就是因為有不少楚國人在為晉國出謀劃策。”子木聽后大吃一驚。
聲子接著又說:“這次你們大夫伍舉因受到別人的誣陷,不得已出走他國了,我聽說他現(xiàn)在也到了晉國。可惜,楚國的又一個人才將被晉國利用,這對楚國來說是一個損失啊!”
子木覺得聲子說得很有道理,馬上下令恢復(fù)伍舉的職位,并派人把他接回到楚國。
中國成語故事初一2
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手下有兩位寵臣,一個是以仁孝聞名天下的老將軍潁考叔,另一個是英俊倜儻的青年將軍公孫子都。孟子曾贊揚這位青年美男子說:“不知道公孫子都長得好看的人,就是沒長眼睛的人?!?/p>
公孫子都平時恃寵驕橫,又武藝高強,箭術(shù)高超,百發(fā)百中,無人能比。他向來對潁考叔非常不服氣,總想顯示自己比潁考叔更有才干。
有一年,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劃討伐許國(許國是一個小國,在今河南許昌市。鄭國在許國的北邊,今河南的新鄭就是它當(dāng)時的都城)。
這年夏天的五月,鄭莊公在王宮前檢閱部隊,發(fā)派兵車。但是潁考叔和公孫子都卻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考叔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zhuǎn)身就跑;公孫子都一直都瞧不起潁考叔,當(dāng)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考叔奮勇當(dāng)先,爬上了城頭,指揮士兵攀上城墻,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攻破城門,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嫉妒。他覺得這么大的功勞不能讓潁考叔一個人給占了,于是抽出箭來對準潁考叔的后背就是一箭。潁考叔當(dāng)時一心只顧攻城,沒有料到背后會射來暗箭,只見這位勇敢善戰(zhàn)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下來,氣絕身亡。
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考叔是被許國的士兵殺死的,趕緊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xù)戰(zhàn)斗,終于成功破城。鄭國 軍隊全部入城,而許國的國君許莊公則逃往衛(wèi)國,許國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鄭國的版圖。
日后,人們便把像公孫子都這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情況,稱為“暗箭傷人”。不過,做為成語卻并不限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尋找機會傷害別人的,都可稱為“暗箭傷人”。
后來,盡管鄭莊公知道是公孫子都射死了潁考叔,但卻狠不下心嚴懲公孫子都。同時呢,鄭莊公又覺得如果不懲罰這個暗害潁考叔的美男子,自己心里實在是過意不去。左右為難之下,鄭莊公只好在潁考叔靈前拜祭,詛咒那個暗箭傷人的卑鄙小人不得好死。
中國成語故事初一3
在商朝末年,商紂王昏庸無道,揮霍無度,天下的百姓怨聲載道,周武王姬發(fā)順應(yīng)民意,,了商紂王的殘暴統(tǒng)治,商紂王最后在露臺點火自焚,商朝也就此滅亡了。
商紂王死之后,周武王并沒有感到輕松,因為想要盡快的結(jié)束戰(zhàn)亂,安定天下,必須首先要安頓好紂王留下的軍隊,他征詢姜太公的意見。
太公說,“我聽別人講,喜歡一個人就會連同喜歡他屋頂上丑陋的烏鴉,而憎恨一個人就是看到他家的籬笆墻也會深惡痛絕。這句話很明白,大王應(yīng)該殺掉那些將士,斬草除根不留禍患,只有這樣才可以穩(wěn)住大局,統(tǒng)治天下?!?/p>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意見,就問了邵公,邵公說,“將士中有罪的殺掉,沒罪的可以放掉,大王以為如何?”
周武王仍然覺得不滿意。
這個時候,周公站出來說,“大王取得了天下,應(yīng)該以仁德感化百姓,既不偏愛自己的親友部下又能尊重其他的人,這樣才能夠平復(fù)民心,我看應(yīng)該讓紂王的部下回家務(wù)農(nóng)和家人團聚,這樣既去除了敵對的勢力,又讓他們各得其所,安居樂業(yè),大王覺得怎樣?”
武王聽后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得到了安邦治國的良策。
于是他按照周公的建議,治理天下,使周朝不斷的強盛起來。
周武王雖然沒有采納姜太公的建議,但是愛屋及烏卻成為千古流傳的一句成語。
愛屋及烏,本意是愛某個人就連他家屋頂上的烏鴉也喜愛。比喻喜愛某人,從而愛及和他有關(guān)的人和事物。
中國成語故事初一4
三國時候袁紹身邊有一位門客。名叫崔琰[yǎn],他從小學(xué)習(xí)武藝,不過直到23歲才開始讀論語詩經(jīng)等書籍。
崔琰為人耿直很有見識,朝廷的官員們對他十分推崇,連曹操都很敬重他。當(dāng)時袁紹手下的士兵非常殘暴,甚至挖開墳?zāi)箽墧橙说氖?,于是崔琰勸說袁紹命令士兵不要這樣做,袁紹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并且封他為騎都尉。
崔琰后來跟隨曹操的時候,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為嗣[sì]子(繼承人的意思),崔琰就反對說,自古以來的規(guī)矩都是立長子,怎么能立小兒子呢?這是不可以的呀!曹植雖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對人才的識別方面有獨到之處,崔琰有個堂弟名叫崔林,年輕時沒有什么成就和名望,親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卻對這位堂弟相當(dāng)器重,常常對別人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意思是說,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后來崔琳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lián)沃鞑尽⒂分胸┑裙俾?,后來在魏文帝曹丕朝中?dān)任司空,被封為安陽鄉(xiāng)侯,成為魏國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器,后來大器晚成這個成語意思常用以比喻一個人成才成名較晚。
中國成語故事初一5
東漢末年,劉表擁兵十萬,稱雄荊州。他外表儒雅,但內(nèi)心多疑,當(dāng)時曹操和袁紹都想拉攏劉表,但劉表卻不知道該歸順誰。
有一天,劉表的屬下韓松說,曹操一旦擊敗了袁紹,就會移兵進攻我們,那時將軍你就難以抵抗了,所以歸順曹操乃是萬全之策。
劉表說,如今天下大亂,未知所定,我也難以適從,目前曹操住在許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他們的虛實如何?
韓松說,我是您的屬下,自當(dāng)為你效勞,就是趕湯蹈火,我也勇往直前,在所不辭,如果將軍已做出歸順曹公的決策,那么派我進京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進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義就不能再為將軍效勞了,到那時將軍就不要為難我了。
劉勞含糊其辭讓他去一趟再說,韓松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封他為太守。
劉表得知后,認為韓松是對自己的叛逆,準備等韓松回來后就殺了他。
韓松回來一進門,劉表大罵,韓松逆賊,竟敢叛我。
韓松說,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將軍辜負我,不是我辜負將軍。
劉表啞口無言,劉表的妻子便悄悄地勸勸他,韓松是本地頗有影響的人物,況且他理直氣壯,誅殺他很難以服眾啊!
劉表自知理虧,只得下令赦免了韓松死罪。
后來人們就用赴湯蹈火來形容,即使面對滾燙的熱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喻不避艱險,湯是熱水的意思。
中國成語故事初一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