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如何找到適合的復習方法
初三同學如何找到最適合的復習方法,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畢竟初三是人生的一個分叉線,大家都不想在這里失去前進的動力。所以小編就又來給大家分析了。
平時的復習課,在不少學生看來有“炒冷飯”的嫌疑,為此課堂上難免掉以輕心。而這堂課一開始,程老師先講了她剛送走的一位保送生的復習故事,一下抓住了學生的心。
“學校發(fā)了一套習題冊,她馬上去書店一模一樣買一套。凡是做題過程中,做錯了的、不確定的、猜測出來的題目,她全部在備用本中做出記號。每一輪復習,她就只需把這些錯題重新理解分析,一次次下來,圈出來需要做的題越來越少。別人考前越來越緊張,而她卻越來越自信?!?/p>
程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做了無數(shù)張試卷和習題,最后無非就是想發(fā)現(xiàn)自己不會做的那幾道題目,把它們理解清楚。“所以復習方法得當,往往事半功倍。”
這堂復習課,程老師特地選了第五冊科學第三章“功和能”,因為這塊內(nèi)容把力學、電學與熱學等聯(lián)系在一起,綜合性和應用性在初中科學中達到了最高點。她希望通過對這一章節(jié)幾個知識點的復習方法的介紹,學生能“以點帶面”為自己設計一套最合適的復習方法。
課堂實錄
課堂的第一項作業(yè),是請學生做一道填空題:寫出這章節(jié)中的各種計算公式,比如功、功率、勢能、動能、機械能守恒、杠桿平衡條件、豎拉滑輪組動力共計20多項。盡管內(nèi)容很基礎,但不少空格還是讓學生抓抓腦袋?!巴瓴怀蓻]有關系,只是讓大家看看自己的腦子里對這一章節(jié)的熟悉情況?!背汤蠋熣f,別看是一張最簡單的表格,而搭建起來的卻是這一章節(jié)的整個框架。
程老師的復習課,就是從最簡單的知識點開始,“知識梳理”完畢后,再以“錯題淘金”、“點擊中考”兩塊為實戰(zhàn)場所,通過例題的形式,鞏固、理解和應用。
關鍵詞一:功和能
基本公式為“功:W=F×S,勢能:E=mgh,動能:E=1/2×mv2,機械能守恒:E總=E動能+E勢能?!?/p>
這些公式,書本上都寫得很清楚,學生回答得都很爽快,推導過程也很順利。但程老師的公式分析卻沒有到此為止。她拿出平時學生的作業(yè)本中出錯率比較高的一道題目,請學生練一練:
“從斜面上滾下來的小球能將水平面上的木塊撞擊一定的距離,我們說滾動著的小球具有動能。同樣的小球從斜面的更高處滾到水平面時,速度___ ,將木塊撞得____,則小球的動能___,所以說小球的速度____則動能越大。從同一高度滾下的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剛滾到水平面時,所具有的速度____(填”相同“或”不同“)?!?/p>
根據(jù)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zhuǎn)化,前面幾個空格,學生一下就填出來了,依次是:“更快”、“更遠”、“越大”、“越大”。但最后一格,大家有些舉棋不定。可等程老師對公式稍作變身,學生馬上就明白了:
根據(jù)能量守恒,對同一個小球來說:mgh=1/2mv2,即v2=2gh,即v= 2gh.所以說速度與質(zhì)量無關,則最后一格的答案是“相同”。
關鍵詞二:豎拉滑輪組
在公式之前,先得認識“n”。n是滑輪中承擔總重繩子的段數(shù),最簡單的求n的辦法,就看有幾段繩子和物體或動滑輪接觸?;竟接校骸袄=1/n×(G物體+G動滑輪),繩子走過的距離S=n×h(物體抬高的距離),拉力所有的有用功W=G物體×h,拉力所做的額外功W=G動滑輪×h=FS-G物h……”
從這些基本公式中,程老師更想要推導出的卻是書本上沒有出現(xiàn)過的公式:求做功效率的公式為W有用功×W總功,繼續(xù)推導下去,即為G物×h/F×S=G物×h/G物×h+G動滑輪×h=G物/(G物+G動滑輪)。即機械效率=G物/(G物+G動滑輪)
“在很多題目中往往需要我們思考稍微轉(zhuǎn)一下彎,這樣學到的知識,就能具體用來解題了,不會一拿到題目無從下手了。”程老師再以作業(yè)本上錯誤率很高的題目為例:
“某同學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時,提出了下列架設:①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動滑輪重有關;②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被提物重有關;③滑輪組機械效率可能與物體提升高度有關;④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可能與承重繩子段數(shù)有關。然后,一位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同一套滑輪組,以進行對比實驗來驗證提出的架設,該實驗可驗證的假設是( )。A①B②C③D④”(左圖)
這時,已經(jīng)難不倒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公式,效率就和物體的重量和動滑輪的重量有關,圖畫中動滑輪不變,物體個數(shù)發(fā)生變化,重量也就變化,答案毫無疑問是“B”。
關鍵詞三:斜面
科學中,“斜面”是經(jīng)常碰到的。與它有關的基本公式有:F力所做的有用功W=G×h,摩擦力所做的額外功W=f×S,總的功為W=F×S.
而重頭戲還是在后面的演變過程:根據(jù)以上公式,做功效率=G×h/F×S=G×h/G×h+f×S,即F×S =G×h+f×S
當摩擦力f=0時,F(xiàn)S=Gh,即F/G=h/S
一個全新的斜面原理就出現(xiàn)了:同樣條件下,斜面越長,所需的推力F越省,斜面越陡就越費力。
2006年的中考卷,就考了這方面的知識,這道7分的題目不少學生都有不同程度丟分:
小周學過有關“機械效率”的知識后提出了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和斜面的傾斜程度有沒有關系”針對這個實驗他做了在斜面上勻速拉動物體的探究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俑鶕?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求出第三次實驗的有用功為()焦,總功為()焦,機械效率為()。
?、谕ㄟ^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你認為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
?、弁ㄟ^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你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所獲得的初步結(jié)論是:()。(上圖)
第一小題,挺簡單,答案依次是有用功G×h=1.25,總功F×S=3.1×0.50=1.55,機械效率即兩個之比。第二小題根據(jù)前面的推導公式,這時可以輕松得出“費力”。而第三小題,程老師提醒一定要審題清楚,注意用語簡練:“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傾斜程度有關系,斜面越陡,效率越高,斜面越平,效率越低?!?/p>
待幾個知識點全部復習完,程老師再請大家來做一開始那張24格的填空題,許多同學已經(jīng)嫌空格太小了,因為原先的一個公式,已經(jīng)演化出好幾個新的等式。
課后互動
家長提問:中考可以用計算器嗎?平時學生用計算器可以嗎?
老師錦囊:中考可以用計算器,但不能用有記憶功能的快譯通之類的。平時在科學考試中一般學校也是允許用計算器的。希望同學在平時使用計算器時不要一邊審題一邊就將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器,還是要按照要求先寫公式再代入數(shù)據(jù),化簡后再將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器。這樣可以減少差錯,還可以培養(yǎng)思維和運算能力。
家長提問:我孩子所在的學校,初三科學是分化學和物理老師分科教學的,但中考是合科考的,擔心會影響考試。
老師錦囊:不必擔心。無論是合科還是分科,學校肯定是充分的考慮過。一般學校都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最有利于學生的方式。分科教學中老師會安排課時進行合科題目訓練的。
家長提問:孩子初二時科學還學得很不錯的,進入初三后化學知識學得多了,不知道為什么退步?復習該怎么進行?
老師錦囊:首先,要靈活記憶,要熟練掌握化學方程式,要知道反應的原理,和反應的條件,從知識的特征看,知識有些瑣碎,難記愛忘。特別是初中生,又多偏重理解不愛記憶,要避免這點,可通過適當?shù)木C合練習加深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掌握。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掌握技巧。這一點依然要求同學要過好課本關。任何復習資料都不能代替課本。中考中的題目還是體現(xiàn)了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因此,在總復習中必須重視課本的閱讀。閱讀課本時,要全面看課本內(nèi)容,如,例題、實驗和綜合運用內(nèi)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倧土曤A段必須堅持基礎知識到位,邏輯思維到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到位。
課后留聲
程詩卉媽媽(青春中學):
“經(jīng)典學堂還開初三的課嗎?”詩卉的媽媽上完課,就急著來打聽,“程老師教的就是不同,稍微一點撥,女兒就理解了。”詩卉的成績其實挺不錯,語、數(shù)、英都很拔尖,但苦惱的是,一加上物理成績,就只好徘徊在中游水平了。為此,著急的爸媽還特地給女兒請了家教,但強化的效果仍不理想?!吧线^程老師的課后,詩卉一直跟我說:”老師上得真好‘?!皨寢岄_心地說,其實課堂上的作業(yè)詩卉都做過,但再拿到題目時照樣生疏,歸結(jié)原因,還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題意?!钡@回女兒好像一下子明白過來了呢!“
王夢潔媽媽(杭六中):
夢潔的媽媽一說起程老師的課就連連稱贊,“她教課的思路特別清晰,語言又簡潔,連我都聽懂了呢!”這位媽媽說,夢潔的理科成績不太理想,物理題目太抽象了,每次看孩子做題都覺得特辛苦,自己幫不上忙只好干著急。但這次不同了,因為上完課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兒自豪地把課堂作業(yè)“炫”出來:“媽媽,我都做出來了呢!”“看見她能有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心里就覺得松了口氣?!眿寢尭袊@地說,“什么時候才能再有機會聽到程老師的課啊?”
田昕(蕭山高橋初中):
“我們等這節(jié)課等了很久呢。媽媽一個月前就看到預告了,就等著挨到電話報名的時間。我以前上過王曜君老師的課,覺得特別有意思,所以程老師的課都巴望很久了。
程老師雖然上的是復習課,但是我覺得特別受益。因為她把所有公式都做了細致地梳理和歸納,本來腦子里零散的知識點,就很清晰地集中到一塊兒了。
而且學校里老師只教我們記住公式,做題時把公式套進去就成。但我常常會把公式忘記掉,考試時就只好吃啞巴虧了。但程老師把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演示給我們看,現(xiàn)在我再也不會為忘記公式而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