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材改革有哪些變化?
高中英語教材改革有哪些變化?
2019年秋季新學期即將開始,教材改革在全國范圍開始實行,具體有哪些變化呢?小編在這里整理了英語教材改革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變化一:課程目標
其主要有四個要素構成: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文化意識指學科的價值取向,它指引著課程承載的文化,文化是有價值取向的。所以特別關注對學生跨文化的認知,跨文化態(tài)度的形成,以及跨文化行為。
思維品質是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提出的一個全新的素養(yǎng)要素,具體指在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技能、文化意識、學習策略上等技能上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即應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是落實學習質量的重要的保障。在整個課程實施當中要把對學生學習能力即將來學生自主發(fā)展這樣的能力放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當中,構成學生將來終生發(fā)展的一個基礎。
變化二:課程結構的變化
新課標規(guī)定高中英語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
必修課程(6學分):全體學生必須修習的課程,旨在構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共同基礎,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英語學業(yè)質量水平一的要求,滿足高中畢業(yè)基本要求。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應以必修課程的內(nèi)容和學業(yè)質量水平一為命題主要依據(jù)。
選擇性必修課程(8學分):供有學習興趣和升學考試需求的學生選修,與必修課程形成遞進關系;學生在完成選擇性必修課程的8學分后,方可參加高考。高考應以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內(nèi)容以及學業(yè)質量水平二為命題主要依據(jù)。
選修課程:為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包括國家設置的提高類、基礎類、實用類、拓展類、第二外國語類等課程和學校自主開發(fā)的校本課程。
變化三:課程內(nèi)容(六要素)
第一個要素主題語境:在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語言教學,使語言教學有了主題意義,并通過語篇來呈現(xiàn)的。
第二個要素語篇:語篇有不同的類型,所以也稱為語篇類型。語篇當中承載語言和文化知識,也就是它是一個載體,把語言知識、文化知識通過語言承載在語篇當中。
第三個要素語言知識和第四個要素文化知識:在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學習,是一個意義探究的過程,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學習詞匯和語法的教學。對于這樣的一個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對信息的獲取、信息的理解、內(nèi)涵的分析、比較、評價、批判等等。那么這個過程實際是需要運用語言技能,也需要運用學習策略,第五個要素語言技能和第六個要素學習策略就作為課程的內(nèi)容。
總結:
六個要素通過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運用技能和策略,促進語言文化的內(nèi)化和思維的發(fā)展。在課程內(nèi)容調(diào)整之后,教學方式也需要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過去的那種模式化、表層化或者碎片化的教學,應該重新思考走向一個整合、關聯(lián)、發(fā)展的課程。
變化四:更新更全的附錄
1.新《課標》增加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劃分》。
2.《詞匯表》:03版《實驗稿》收錄了3500個單詞,而新《課標》共收錄了3000個單詞,含義務教育階段要求掌握的1500個單詞。
高中英語課程應學習和掌握500個單詞(表中加有一個*號),累計達2000。
選擇性必修課程應學習和掌握1000個單詞(表中加有兩個*號),累計達3000。各地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增加200個單詞。
新課標相比2003年課標要求的3500高考核心詞匯,共刪除了789個單詞,并相應增加了一部分單詞。
3. 《語法項目表》:新《課標》在句子成分部分,增加了按結構分類;主從復合句部分,增加了同位語從句;去掉了間接引語。
4. 增加了《教學案例及課文原文》,這些也是考生今后寫教案設計的范文參考。
5. 去掉了《功能意念項目表》及《話題項目表》。
高中英語教材改革有哪些變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