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說明文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主動獲得社會、自然、人體保健等知識,而且要在訓練學生語文能力和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智力,特別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小學語文教學說明文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小學語文教學說明文方法
一、讀:設法讀精彩
首先是指向性朗讀,許多說明性文章中往往會有許多術語,讀起來會很拗口,內容也難以理解。閱讀教學時更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其次是情趣性朗讀,如模擬讀、想象讀、美讀等。這樣多種方式、層層推進地讀,就會讀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悟出言外之意。
二、品:品析語言,悟出方法
我們在教學說明文時,應該不知不覺中巧妙滲透、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從中感知到了語言的精妙,領悟到了文本中用詞的準確性,切不可枯燥講解。
1、自主感悟,感受不同的說明方式。說明文的語感教學,在引領學生掌握文本所承載的科學知識的同時,更應點撥學生體會其說明方式的豐富多樣。在知識梳理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滲透,使知識獲得與方法滲透合二為一。
2、理清關系,感悟語言的邏輯性。說明文教學,要致力于從整體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說明文的內在邏輯結構,這對學生今后說話寫文章有條有理是大有裨益,也是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依托。通過教師一步步精心地預設,不僅使學生讀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間的因果關系,發(fā)展了邏輯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授他們以“漁”,掌握讀懂此類文章的方法。
3、替換比較,體會遣詞造句的準確性。比較是語文教學常用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換詞或刪詞等方法,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拓:有效拓展,學會表達
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書本的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說明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文本的特點,適度拓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活用說明方法,提升語言的表達能力。
1、從科學知識維度出發(fā),從內容上關照,拓的是課本內容。通過實踐,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豐富更立體的感知。
2、從語言學習緯度出發(fā),發(fā)展語言??破瘴闹幸灿形谋镜目瞻c,在空白點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利用習得的表達方法進行仿寫。
3、從教學活動形式上拓展。教學時教師還可以舉辦讀書會、演講會、圖片展等語言實踐活動,落實大語文教學觀,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四、積:積累詞句,厚積薄發(fā)
力求在“當堂”的閱讀活動中讓學生更多地“記”下一些詞句,盡量是浸潤性積累,“潤物無聲”自然而然地積累字詞句段,當然也需要強記性積累,必要的讀讀背背,逐漸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小學語文教學說明文方法
一、變知識教學為素質教學
新課程要求: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主動獲得社會、自然、人體保健等知識,而且要在訓練學生語文能力和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智力,特別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由于說明文本身具有知識性強等特點,往往使教師只考慮學生理解課文知識,而上成一堂知識傳授課,忽視了學生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改變這種傾向呢?我認為,關鍵是要轉變這種“知識教學”為“素質教學”,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提高學生素質上下工夫。
1、在聽、說、讀、寫中加強語言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口頭說話和書面表達能力。說明文教學同樣要體現(xiàn)其他文體教學的特點,重視聽說讀寫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對于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在課堂上可以加強聽說讀寫訓練,讓學生聽讀課文后,能迅速說出被介紹事物的特點以及相關的知識,也可以指導學生用所學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口頭介紹事物,說清楚事物的特征,教學中還可以加強讀寫訓練,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說明方法進行片段寫作練習,達到以寫促讀,以讀導寫的目的,力求一課一得。
2、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加強思想教育。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不但是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說明文教學應該遵循這一要求,體現(xiàn)這一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想教育。其實,在我們中學教材中選編的許多說明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課文大多與人們的品質、情操、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有表現(xiàn)祖國園林美的《蘇州園林》。
有展示變幻莫測氣象的《看云識天氣》《大自然的語言》;有反映我國古代及現(xiàn)代勞動人民杰出的智慧和精湛技藝的《中國石拱橋》《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有回顧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革命斗爭艱苦歷程和革命前輩不怕犧牲精神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有反映祖國科技迅速發(fā)展和歌頌在科學技術上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的《向沙漠進軍》等等。這些課文都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可靠的依據(jù)。
因此,教師應該緊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蘊含的深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崇高理想等思想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
3、在指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提高自學能力。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聽說讀寫能力,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說明文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在他們提高自學能力的同時,體驗獨立獲取知識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并不失時機地指導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達到“教為不教”的最高境界。
二、變枯燥講解為趣味教學
由于說明文知識性強而缺乏生動的故事性,學生學起來有枯燥乏味之感,特別是有些教師為使學生理解掌握課文中介紹的知識而不厭其煩地講解灌輸,結果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的乏味甚至昏昏欲睡。怎樣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關鍵是教師在備課中要深入鉆研教材,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把學生沒興趣的教材內容和感興趣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師生齊心協(xié)力,演好每一臺“戲”。
1、課前激趣,使學生的身心一開始就處于最佳的愉悅狀態(tài),變被動為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如我在教《看云識天氣》這篇說明文時,特地選一個有陰云的天氣,讓學生先猜一猜近兩天是否有雨,在學生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時,出示本節(jié)課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學本課來驗證,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性,還可以大膽用生物課、物理課中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際操作和觀察分析中認識事物,明白事理。還可以組織多種有趣的游戲和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十幅浮雕內容時,出示十幅浮雕的圖片,并打亂次序,讓學生通過自學后重新編排次序,看誰用的時間最短。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更多的有關說明文的讀寫知識。
三、變照本宣科為知識補充
中學語文教材中所有入選的說明文中,科普說明文占一定的比例。這類說明文有些由于選編時間較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課文所反映的科技知識已經(jīng)落后于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水平,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培養(yǎng)。從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角度上講,這些教材已經(jīng)凸顯了它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說明文時,要注意補充新的內容,避免教材的局限性。
比如《中國石拱橋》寫于1962年3月,距今已有50年之久。文章的最后一段介紹了我國解放后拱橋方面的新成就。但是,五十年后的今天我國的拱橋技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提高,拱橋大都采用鋼筋混凝土澆鑄,特別是建橋新技術已經(jīng)用很粗的螺絲鋼柱把橋面吊到拱圈上,使拱圈由橋下移到橋面上。補充這些新的知識,不僅使學生對課文中的知識有了更新更全的了解,而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
這些新知識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自己去補充去豐富。教完一篇說明文后,可以適當要求學生閱讀有關的資料,如教完《死海不死》后,要求學生閱讀有關的地理書籍,讓學生對死海有更全面的認識。
3小學語文教學說明文方法
一、初為人師,傳統(tǒng)的實踐者
記得教《統(tǒng)籌方法》時,完全模仿恩師的教法。先介紹作者,然后讓學生讀課文、分段。之后就開始講解開水泡茶的原理,讓學生說說哪種方法好,為什么?終于得出結論:省時,科學。于是,一步步講解“下定義”的說明方法。教三遍,估計學生學會了,再復習其它說明方法。最后做習題。
結果是,學生仍然一學就會,一做題就忘,越學越糊涂,說明方法見了就怕,說明文見了就頭大。自己非常痛苦。
二、事實警示,傳統(tǒng)的思考者
我意識到,書不能這樣教了,日子不能這樣過了。然而,說明文到底有什么值得挖掘的地方呢?
直到教至畢業(yè)年級,做了許多閱讀題之后發(fā)現(xiàn):學生最好得分的文章竟然是說明文!
在那一本本的閱讀資料中,只有說明文能帶給學生意想不到的樂趣,單是題目就令人神往,諸如《地球之腎》、《飛人的戰(zhàn)靴》、《走進空間站》,比起一些記敘文乏味的煽情,科技的魅力占了上風。于是,說明文的知識與趣味使我折服,也切實意識到:要改變說明文教學的思路,把可愛的說明文帶給學生。
三、臥薪嘗膽,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者
在十三年的教學生涯中,從第五年開始摸索新的方法,并隨時改進,現(xiàn)在有了一些成形的方法,歸納如下:
1、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讓說明文有用
如教學《看云識天氣》時,這樣導入“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但古人卻能預知天氣。同學們猜一猜他們靠什么幫忙?”學生頓時開動腦筋,最后不難得出:“可以借助天象”?!澳敲吹降资窃趺椿厥履?今天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助手——云?!币胝n文后,讓學生通過列表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之后小組討論確定答案。
當天的作業(yè)是——觀察天上的云,預測明天的天氣!學生非常高興,趁機引導他們:“很快就學會知識的原因是作者用了很多特殊的說明方法,現(xiàn)在來認識它們?!庇谑?,學生快樂地接受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2、借用其它學科知識,讓說明文變形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中的《被壓扁的沙子》是一篇邏輯性很強的文章,用語言敘述不太好懂。于是,我在教學中引入了數(shù)學的證明題格式和化學的方程式。
先讓學生找到斯石英的段落,慢讀兩遍,我將文字變成方程式,用方程式解釋“斯石英的變化過程”。
再讓學生讀最后幾段,又用證明題的形式把斯石英存在與恐龍滅絕的關系表達出來。
變形后的說明文使學生茅塞頓開、眼界大開:既學了知識又看懂了文章,還認識到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
3、吸收其它文學形式,讓說明文出彩
文章由于目的不同,故而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吸收其它文學形式,有助于說明文的理解。在《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中,我適時引入了對聯(lián)的形式對比羅布泊的今夕,讓學生在閱讀后把下聯(lián)對出。只有熟悉課文才能有所獲得,于是學生積極閱讀,都想成為對聯(lián)高手。
4、不斷進行寫作訓練,讓說明文回歸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說明文教學當然離不開寫作練習。在八年級的教學中,我一直不斷地進行寫作練習,從說明局部到說明整體,一點點地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觀察——寫作的模式。學期中組織年級的作文競賽——《鐵七中的玫瑰花》,并將出色作文結集成冊,傳閱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興趣。
四、探索反思,揚鞭奮進
現(xiàn)在看來,我不自覺地進行了情境教學,而且就像專家所說“先把教材吃透,吃進去再吐出來”,才能在課堂上有所創(chuàng)新。但是我認為,把“枯燥”變成“可愛”,把“討厭”變成“期待”,應該只完成了教學改革的第一步,轉變學生的態(tài)度;把“無效”變成“有效”,把“盲目”變成“ 清醒”,才是幫助學生準確拿分的必經(jīng)之路。
4小學語文教學說明文方法
一、讀為基礎
語文知識是在靈活的課堂教學中被學生認知、吸收的,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其閱讀感知能力是教學的關鍵。由于小學生對科普知識具有較大的認知差異,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讀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對于各個學段的教學都極為重要。小學教材中的說明文語言較之文學作品語言客觀嚴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反映科學術語較為拗口,難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存在斷層。
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地引導學生通過讀體會規(guī)范言語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讀懂科學知識,讀準科學語言,讀透科學感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多種讀的方式充分認知文本。初讀整體感知文章大致內容,理清文章行文邏輯順序,如質疑—舉例論證—總結,精讀時引導學生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所使用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在整體回顧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品味語言準確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窺豹”的表達效果。
如在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文,如何讓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孿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間相似的地方進行比較,以科學證據(jù)來肯定科學家的推斷,教師要注意進一步加深其對文本的語言的準確性和內容的生動性,如能否將說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詞語刪去,引導學生說出原因,體會刪去后文本意思的改變,從而加深學生對說明文用詞嚴謹規(guī)范性的。在科普說明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列數(shù)字、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使用,讓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文中語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說明方法。
二、思為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將說明文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或者引導學生直接通過文本閱讀獲得知識,忽視學生在文本感知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思考,可能進一步導致師生之間的知識落差?!八^知識落差是指教師傳授的知識量與學生可能接受的知識量之間的比差。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優(yōu)化教學過程,追求課堂教學容量,使學生在聽課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要通過客觀分析學生的基礎現(xiàn)狀及接受能力,來確定恰當?shù)闹R落差?!备鶕?jù)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說明文語言較為形象簡明,教師應當在引導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采用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如根據(jù)說明文的表達方式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記敘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實用性說明文,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多以事物說明文、科普說明文為主,
學生通過嚴謹規(guī)范的語言獲得對說明形象的認知,學生在品讀具有文學趣味的說明語言的同時,根據(jù)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當學生把握說明語言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對課外知識內容進行重新分解組合,從而提出其他問題,這就是動態(tài)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生成問題。說明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容易生成各種臨時性的動態(tài)問題,這種問題的生成恰巧是學生個性化思考的結果。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轉變自身的角色,及時補充科學知識,與學生進行平等互動的交流,讓學生能將文本教學中的疑惑充分化解。
在小學說明文教學中,師生的思考極為關鍵,教師的思考能夠為預設教學提供基礎,學生的思考能夠為教師的及時總結反思提供基礎,兩者之間互為因果。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進一步將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課堂學習中獲得感性知識,與自身的背景知識進行雙向結合,真正地激發(fā)學生自身向往科學、熱愛科學的內部情感。
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地預設說明文教學。關注于傳授科學知識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技能,有效地聯(lián)系三維目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重視學生的質疑,敢于正面教學目標的落差。另一方面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帶領學生探究說明文中的科學價值,分清主次、重難點教授知識,切勿將說明文文本的字詞篇章知識、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一鍋燴,進而偏離說明文教學的初衷。再者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思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以課堂互動對話的方式,進行平等對話溝通,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在說明文教學中真正地改變自身的角色定位,成為科學知識探究的小主人,教師成為啟發(fā)點撥作用的引路人,合理引導教學活動。
三、行為反饋
說明文以科學知識為基本內容,教學時具有自身的規(guī)律,教師不僅要抓住文本中的知識重點,帶領學生學習表達方法和語言文字,還應當將課內文本知識拓展遷移到課外,讓學生通過掌握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能舉一反三地對同類型的科普文章進行有效地解讀,為自身的寫作技能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轉變已習得的知識為實踐技能,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向壁壘中積極課外觀察、實驗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科學反饋的方式,開發(fā)利用說明文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識。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毙W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小學語文教學說明文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