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一看書就犯困?
為什么你一看書就犯困?
外界信息轉(zhuǎn)化率偏低的情況下,人就會有放空、發(fā)呆乃至犯困的傾向??磿咐е皇瞧渲械囊粋€典型情境。下面是學(xué)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讀書技巧的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文/葉壯丨知乎
先放出結(jié)論,有些人說看書就困,歸根結(jié)底是:
外界信息轉(zhuǎn)化率偏低的情況下,人就會有放空、發(fā)呆乃至犯困的傾向。看書犯困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情境。
有人批評別人看不進書,是——
· 動機原因——你不帶著求知欲去讀,你困了。
· 微觀環(huán)境原因——你這廂看書,你老媽那廂打麻將大呼小叫。
· 宏觀環(huán)境原因——你全家都沒愛看書的氛圍,打小你就沒培養(yǎng)起看書的好習慣,所以見字兒就著。
· 閱讀習慣——你躺著看你能不困嗎。有人自我批評看不進書。是——
· 我看不明白——來來回回看,還是不知道說什么。 · 我不擅長看大部頭——我是看動漫出身的,全是字兒我看著困。
· 我是易困體質(zhì)——我干什么我都愛犯困。
其實在我看來,全是間接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剛才提到的那一個:你信息的轉(zhuǎn)化率不行。
大家先來跟我看一段話:如果氣球炸了,但人們聽不到破裂聲,因為他們距離氣球的位置太遠了。關(guān)著的窗戶也會阻止聲音的傳播,因為大多數(shù)的樓隔音效果良好。由于所有的運作有賴于穩(wěn)定的電流,因而電線中央的一處破裂也可能導(dǎo)致問題。當然,這家伙可以大喊大叫,但人的聲音再大也不可能傳得很遠。另外的一個問題是樂器上的線可能會發(fā)生斷裂。如果這樣,訊息就沒有搬走了。很明顯,最好的情況是距離更短些,這樣潛在的問題會少不少。在面對面接觸時,出錯的情況是最少的。
再來看另一段話: 武松叫他說一句,卻叫胡正卿寫一句。王婆道:"咬蟲!你先招了,我如何賴得過!只苦了老身!"王婆也只得招認了。把這婆子口詞也叫胡正卿寫了。從頭至尾都寫在上面。叫他兩個都點指畫了字,就叫四家鄰舍畫了名,也畫了字。叫土兵取碗酒來供養(yǎng)在靈床子前,拖過這婦人來跪在靈前,喝那老狗也跪在靈前,灑淚道:"哥哥靈魂不遠!今日兄弟與你報仇雪恨!"叫兵把紙錢點著。那婦人見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只腳踏住他兩只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yǎng)在靈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四家鄰舍眼都定了,只掩了臉,看他忒兇,又不敢勸,只得隨順他。
諸位看官,哪段看著困?前段是John Bransford和Maricia Johnson兩位教授在1972年研究語言認知加工時專門為了讓人們“犯困”的閱讀材料后者是《水滸傳》里武松殺嫂選段。
1974年,Harviland和Clark給參加實驗的人們呈現(xiàn)了一些流水賬一般的段落,之后通過測驗來確定人們的理解程度。面對下面這兩句話時,人們的反應(yīng)明顯不一樣:
我們從車中拿出了一些啤酒。啤酒是溫的。
我們檢查了野餐的食物準備。啤酒是溫的。
人們對后面的這句話加工時間更長,回憶效率更低,復(fù)現(xiàn)水平更差——說白了,就是第一反應(yīng)沒太看明白,而且就算看明白了也很快忘掉了。這就是典型的信息轉(zhuǎn)化率不高。
你看一篇艱深的數(shù)學(xué)論文看不到一千字就昏昏欲睡,最大的原因是你看不懂,跟你有沒有興趣著實沒有什么太直接的關(guān)系,能看懂又喜歡的人自然會看的津津有味。
我好幾次嘗試看《紅樓夢》,基本在“寶玉初嘗云雨情”這一章過后就堅持不下去了,因為也就云雨情我能很連貫的看下來。主席當年在鬧市中認真學(xué)習,長期以來一直是段佳話,但是——你把他看的書一水兒全換成英文原著你讓他試試,他也困。我也曾經(jīng)嘗試看過一些經(jīng)文,完全看不懂的時候也困,自己都覺得缺乏該有的敬意,再一次與閱讀經(jīng)文相關(guān)的討論過后,受很多高人啟發(fā),現(xiàn)在再看也能有所體悟了,信息轉(zhuǎn)化率上來了,竟然也變得手不釋卷起來。
你肯定有這樣的經(jīng)歷——看一段話看的云里霧里不明就里,翻來覆去的看又可能因為生詞或詭異的翻譯導(dǎo)致依然稀里糊涂,硬著頭皮看下去吧——一頁看完了以后在腦海中拷問自我:這廝到底講了個啥?是我差到看不懂還是他根本沒寫清?
不是我生得傻,不是他寫得差,只是“看不懂”三字讓喜悅的閱讀變成了困意中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