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方法:你對文筆的理解是不是錯了?關鍵要素是什么?
寫作方法:你對文筆的理解是不是錯了?關鍵要素是什么?
寫作新手腦袋里總會有一籮筐問題:“生活太平淡,感覺沒啥好寫的”、“如何開始動筆?”、“如何克服拖延癥?”、“如何寫場景?”、“如何寫好一個人物?”、“要不要列提綱?還有那個高頻問題——“沒有文采怎么辦?如何提升文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郁一
(內向,不愛說話)
感覺自己寫的東西很low,就像一個小學生,剛認識幾個字,才寫的文章。舉個例子。下面三個句子,我就只能寫1或者2,反正3是肯定寫不出來。
1、小明抱著小紅痛哭流涕。
2、小明抱著小紅,撕心裂肺地哭泣。
3、小明緊抱小紅,感覺整個世界都死了。
很多時候根本寫不下去,文章最后都是憋出來的。我想請教文筆是怎么練習的?除了多讀多寫以外,有沒有具體點的方法?我閱讀量并不少,但寫出來的東西就是慘不忍睹。
一個好作家,就能用小學詞匯著大作
在我收到的咨詢里,問文筆的越來越多。我是向來不支持“文筆即寫作”的。寫不好而去磨文筆,充其量只是給病牛抓了一遍虱子,遠非猛藥。
我對文筆沒有偏見。如果寫作諸技能也有一個鄙視鏈,文筆雖不會墊底,但也不會太靠前。剛入行時,眾多前輩告誡“文本為末”,曾不以為然,現(xiàn)在看來,卻是金玉良言——遠離寫作的鬼魅:立意矯揉、粉飾詞匯、無病呻吟。
道理是這個道理,現(xiàn)實則是另一回事。文筆為表,有其優(yōu)勢。就像華山派的劍氣之爭,劍宗重招式,易于速成,氣宗則講究氣為主、劍為從。初練,定是劍宗占上風,假以時日,則劍宗再難望氣宗項背。
以劍喻筆,也是這般關系。今天我們就索性丟掉那些動不動練數(shù)十年煩人的內功,好好聊一聊招式,即狹義的文筆:駕馭字詞句之術。
斯蒂芬·金是個好作家,高產高質,碼字成壕,實為我輩楷模。其履歷也不用多說了,扔部電影原著即可鎮(zhèn)場——《肖申克的救贖》。
老金的“工具箱”理論通俗實在,顆粒度之細非常適合文筆困惑者。
這個理論很顯淺,即每個作家都應自制一個工具箱。第一、二層擺放最常用也最共通的東西——詞匯、語法、風格的要素。三層以下的我們就不說了,是各式各樣的重器好物,且因作家而異,有點各門各派看家功夫的意思了。
以上三大件,我們一個一個來。
1、詞匯
工具箱的第一層,詞匯。
簡單直白的詞就是好詞,不要用一些故作高深、實則你不熟悉的詞。極端一點,如@郁一所自嘲,只掌握小學生詞匯,也不礙事。
老金有句貼心話:“就詞匯而言,你大可以滿足于自己已經(jīng)有的,絲毫不用妄自菲薄。就像妓女對害羞的水手說的:‘你有多少不重要,甜心,怎么使用才重要。’”
總之,有話直說,不要嘗試去粉飾詞匯,也不要故弄玄虛,把句式搞得七拐八彎,但要保證用詞準確、簡潔、達意。
因此,@郁一,可能要打破你的認知了,你常寫的“小明抱著小紅痛哭流涕”沒有任何問題,比你自認寫不出的第三句要好。(小明緊抱小紅,感覺整個世界都死了。)
2、語法
理解并安放好詞匯后,工具箱的第一層還應該有語法。
別擔心,不是中學考試那些令人生厭的語法點。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沒錯,只是一點:最好的句子結構就是簡簡單單、清清爽爽的“主謂賓”。此前的文章里我也說過,要讓句子如珠子般分明通透,而非麻繩堆那樣拖沓糾纏。
再換句話就是:戒掉長句,用短句吧,且多用名詞和動詞。
3、風格的要素
告別詞匯和語法,工具箱的第二層,應擺放“風格的要素”。
威廉·斯特倫克和E·B·懷特合著的《風格的要素》對老金影響很大。這本英語世界最著名的寫作指南,一個世紀以來,樹立了英文寫作的諸多法則,對其他語種的書寫,也極具參考價值。
例如以下一些基本原則:
使用主動語態(tài);
使用肯定、明確、具體的詞語;
省略不必要的詞;
避免一連串結構松散的句子;
多用名詞和動詞;
不要生造不倫不類的副詞;
……
感興趣的話,可以細讀此書,國內有中文譯本。這里著重說一下副詞,老金對它們有切齒之恨。他有句著名的形容:通往地獄的路是副詞鋪就的。
所以,@郁一在提問中的第二句例句就中招了。(小明抱著小紅,撕心裂肺地哭泣。)依然不及第一句好。
文筆難道就這么簡單?不,難在語境
不知道@郁一看至此會不會蒙圈。啥?我最想扔掉的“小學生體”才是最好的?
木心說過:“《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句子也是,滿足了簡潔宜人的基礎要求,在合適的語境中,它才算真正的好。
余華寫過“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的句子。好不好呢?不知道,好像還有點喂雞湯的架勢。
它實則出自《活著》中福貴的自述——
“做人還是平常點好,掙這個掙那個,掙來掙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jīng)]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
這下好不好呢?起碼不賴吧,全都是小學詞匯,簡約、不著修飾,全是短句,也沒有一個副詞。小說行文至此,其語境必定催生這樣的句子——風燭殘年的福貴,被時代裹挾凌遲,失去所有至親,只剩老牛相伴,當他蹲在田埂上回憶一生,與命運這樣對話。只能如此了,馬景濤式的不行,保爾·柯察金式的也不行,因為語境全不對。
再來,王小波也寫過“假如你是一只豬”。這句好不好呢?不知道,還有點要飚段子的既視感。
這其實是出自王小波的長篇《尋找無雙》——
“假如人生活在一種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會把這種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豬,生活在暗無天日的豬圈里,就會把在豬圈吃豬食看作極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豬的記性是被逼成這樣子的,不能說是天生的不好?!?/p>
這樣好不好呢?反正我就倆字:牛逼。詞匯范圍不超過小學六年級,也沒復雜的句式,那力量從哪里來呢?來自作者的智慧、洞察力和勇氣。這是一則荒誕的寓言,處處是批判和隱喻,這段為豬的辯護,單句尋常,合則非凡。
說到底,一個句子只要符合基本的規(guī)范,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要看其用在什么樣的語境中。而語境的背后,則是更厚重的東西在加持,例如作家的智慧、見識和對世界的理解。這些大氣象、大格局非朝夕可得,都是笨功夫,外加漫長的歲月研磨而成。
不過今天談“劍宗”,還是老老實實地談文筆招式,上述工具箱里的“三大件”既是方法,也是捷徑,小練即可立竿見影。
但別忘了,這只是登珠峰前找對了一雙鞋。沉迷句式辭藻的雕琢,過分追求文句的清奇迤邐,不會走太遠。畢竟寫作最后拼的,還是智識、格局、視野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