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是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制定的一種科學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鍛煉計劃。即根據對鍛煉者所測試的實驗數據,按其健康狀況、體力情況及運動目的,用處方的形式制定適當的運動類型、強度、時間和頻度,使鍛煉者進行有計劃的周期性運動的指導方案。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運動處方,供您參考。
大學生運動處方
制定大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必要性
1.體育乃德育、智育之基
毛澤東同志在早年的《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曾提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2]可見,體育在他看來是德智之本,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夠勝任工作和學習,是第一位的。
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學生的“精神世界的多面性——對提高道德、智力、情感和美感方面的需求與愛好——取決于身體的發(fā)展、健康與勞動的協(xié)調一致”。“體育是使人的精神生活充實和文化知識豐富的起碼條件”。[3]這貫穿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基本思想,即學校體育和學生的身體健康是學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2.大學生身體素質狀況堪憂大學生身體素質呈逐年下降趨勢。[4]
3.當前學校體育構成不能滿足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所需
當前學校體育的構成。當前學校體育的主體部分是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外體育活動包括全校性和年級性活動、體育協(xié)會、個人鍛煉等形式。
體育課在傳授體育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體育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般高校每周只有一次約1.5小時的體育課,可以想象,每周只憑1.5小時的體育課來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大型的課外活動的目的是單純的,一般是以爭取集體榮譽為目的,每學期只有一到兩次,它的覆蓋面也是很小的,只有那些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才會參與,所以是有很大局限的。體育協(xié)會和自發(fā)的個人鍛煉對提高身體素質的作用是最明顯的,但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如項目單一,缺乏指導等,使得參與者覆蓋面亦不甚廣。
4.大學生體育運動具有單一性和盲目性
實地觀察可以發(fā)現,大學校園內學生的體育活動項目主要集中在籃球和足球乒乓球等項目,下午籃球場和足球場往往人滿為患而其它如排球、羽毛球、網球等場地卻是門可羅雀。這說明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是單一的。
對某班學生調查發(fā)現,學生對所參與的體育運動項目的常識不甚了解,規(guī)則、技術、戰(zhàn)術更是知之甚少。他們的愛好僅僅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面,并沒有一個長期的,為提高身體素質而鍛煉的計劃。因此說,大多數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制定大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條件
1.體育課已基本完成運動技能的傳授
當今大學本科體育課程一般開設兩學年,每一學年學習一門體育技術并進行考核。這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使學生“掌握兩項體育技能”的要求。[5]經過兩年的體育課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兩項體育技能,為以后的自我鍛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有計劃的鍛煉創(chuàng)造了條件。
2.大學的硬件環(huán)境為大學生自我鍛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在當今大學擴建的形勢下,高校告別了原先一下課就如同集市一般的擁擠場面,取而代之的是地廣人稀、略顯冷清的校園環(huán)境。但同時,學校運動場地隨之也擴大不少。除去正規(guī)的體育場地,其它可以進行鍛煉的潛在運動場地也處處皆是。因此,學校占地的激增為學生從事自我鍛煉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大學生健身運動處方實例
1.宏觀結構:
低強度化的競技體育項目+綿緩運動項目
競技體育項目指具有規(guī)則和正式比賽,被國際認可的體育項目,如各種球類、田徑類等項目。[6]而綿緩運動是指“以綿長柔緩為基本運動特征的較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是適度負荷運動之一族,包括導引運動、太極運動和舞武運動。”[7]在這其中,為大學生所最為熟悉的就是太極拳,也是諸多高校體育課教授的運動技能之一。二十四式太極拳具有高度的普及性,即使沒有學過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書本,視頻等在較短的時間學會。
2.舉例
“二十四式太極拳+籃球”健身運動處方
(1)運動目的:改善心肺功能,增強體質。
(2)運動形式與方法:二十四式太極拳一般采用整套練習的方法。其方案如表1:
表1二十四式太極拳鍛煉方案
打籃球可采用練習、半場比賽、全場比賽等形式。其方案如表2:
表2籃球鍛煉方案
負荷強度:運動強度是單位時間內的運動量。是運動處方“量化”的核心,而運動量是取得鍛煉效果與安全性的關鍵。評定運動強度的指標比較多,但我們最常用的還是以心率來確定,主要有年齡減算法:運動適宜心率=180(170)—年齡。凈增心率計算法:運動后心率—安靜時心率≤60次min,為強運動量;≤40次min,為中運動量;≤20次min,為弱運動量。為了較精確地確定適宜心率,需做極限或癥狀限止性運動試驗以確定最大心率,然后取最大心率60%~65%為運動適宜心率。[8]
運動時間、頻度與時間帶[1]
運動時間:對于身體健康且經常鍛煉者,每次持續(xù)運動時間在20~40分鐘,至少15分鐘。對從未參加過運動鍛煉或身體虛弱者,鍛煉初期每次運動時間可適當減少,待身體適應后再逐漸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直至達到要求的限度。對于以減肥為目的者,可適當延長運動時間,一般不少于40分鐘。
運動的頻度:一般采用每周三次或隔日一次較好,每周運動總時間不得低于80分鐘。
運動的時間帶:因人而異。一般建議在早晨進行太極拳鍛煉,而在下午課外活動時間進行籃球鍛煉。
(5)制定大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注意事項:
一、做好準備活動;
二、冬季注意防寒;
三、患病時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