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術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探索
武術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而且已被列為基礎教育的一門普及課程在小學開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在武術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探索。
在武術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探索
武術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文化,而且已被列為基礎教育的一門普及課程在小學開展。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無論從技擊性、健身性、娛樂性、觀賞性,還是從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等方面,武術都可以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對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產生重要作用。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踐者,也是素質教育的探索者。
在素質教育的各項內容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德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武術訓練中的武德教育是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實踐證明,武德教育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對他們日后形成良好的道德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有著直接和深遠的影響。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在學校武術隊正式訓練開始后,隊員們訓練熱情很高,學習很努力,教學進程很順利。但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如衣物隨意擺放,換鞋區(qū)和放衣物的臺子一片雜亂。筆者沒有簡單地批評說教,而是去把雜亂的衣物擺放整齊,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分撿各自的衣物,通過勞動,優(yōu)化了學習環(huán)境。由此可知,小學生還處于樹立正確是非觀和形成良好習慣的初始階段,不能急于進行功夫的教授,而是首先要重視武德的灌輸和教育。但是,中華武術文化博大精深,武德涵蓋的內容廣泛,要想使他們接受并理解,最終達到自覺去做,最好的做法就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應在平時的訓練中言傳身教,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素質教育就要從細微處著手,點點滴滴地在行為實踐中影響學生,提高他們的素質。
教師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知識技能,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的身心素質,高雅的審美情趣;應當利用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優(yōu)化育人方法,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谶@樣的指導思想,在后來的訓練中,筆者特別注重利用訓練的休息時間,給學生講述一些仁、義、禮、智、信、勇,尊師重教,待人誠懇,為人謙虛等方面的小典故。每個小故事講完后,筆者都會模擬情景,以小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親身體會,學會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調教,武術隊的整體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在武術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探索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學習文化知識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因為愛好武術而耽誤學習是不正常的。筆者采取多元化的混合性訓練方式,在訓練教學中揉合文化課知識的內容。比如在集合或訓練中,筆者會用英文來表述一些學生學過的或是簡單的詞句;在做熱身游戲時,加入數(shù)學中的加減乘除法口頭運算,通過結果是單雙數(shù)來判斷奔跑的方向等,這樣的游戲特別受歡迎。作為對比賽落后者或動作沒完成者的懲罰,或在訓練間歇,筆者要求他們背誦語文課文。這樣把課上和課外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大大增加了學生訓練的新鮮感和積極性,同時鞏固并促進了文化課的學習。
學生不自覺地亂堆放衣物,忽略學習等現(xiàn)象,看似雖小或與“道德”二字無直接關聯(lián),但這是武德的側面涵蓋,是武德開啟的基本點。“德高,旨正,紀嚴,風良,禮謙,志堅,學勤,技精,儀端,境美”是現(xiàn)代武德的內容。武德隸屬于體育道德范疇,由于武術有著區(qū)別于其他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受民族道德的影響和滲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道德規(guī)范。認真實施武德教育,讓學生很好地了解武德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修養(yǎng)和對武術進一步的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優(yōu)秀的品德素質。
總之,在武術這一大教育體系中,不僅僅研究功架、套路、難度的教授,還應當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學生在道德、品行、學習、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作為武術文化的傳播者,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抓住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征,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循循善誘,切實把學生看作知識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既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和潛能,更要通過武德教育,幫助學生知道做怎樣的人,怎樣做人,學會生存、發(fā)展,學會學習、勞動、審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風貌。這完全符合素質教育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