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
太極拳在推手和散手技擊中的戰(zhàn)斗方針可概括為四個字:"舍已從人"。這是總法、總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
太極拳在推手和散手技擊中的戰(zhàn)斗方針可概括為四個字:"舍已從人"。這是總法、總綱。你要打我,一般的應付辦法是擋你、躲你,然后再尋找機會打擊你。不過還有比這更高明的辦法,那就是你要打我,我引著你的手往我身上打。我順著你來來力,加上弧線和螺旋運動,你的力量就要聽我指揮。給它定個公式--你的力加上我的力通過弧線和螺旋運動統(tǒng)歸我指揮,這就是太極拳的" 有人說,我不用"舍己從人"的原則,照樣可以擊倒人,難道不行嗎?我們說,雖然你照樣可以擊倒人,但那不是太極拳的勁,也遠不及太極拳技擊法之精妙。太極拳要求我們在對抗中無論條件多么苛刻,都要順從對方,要能在各種條件下"舍己從人" ,并且運用沾、粘、連、隨,來解決問題。同時,"舍已從人"要明確達到"已順人背"、"引進落空"的目的,讓對方落空而不是落實。你來了我就把你空了,要發(fā)就發(fā),要打就打,曲伸開合聽自由。這是太極拳推手、散手中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瀟瀟灑灑的境地。 "舍己從人" 的核心部份是變被動為主動,是用最優(yōu)選的方法來保護自己。要以我為主,巧妙地瓦解對方的進攻,同時組織和實施我方的進攻。"舍"不能白舍,否則為浪費;"從"不能盲從,否則就要受制。 做到"舍己從人"應掌握以下要點: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一 、要順從并改變對方的勁力
交手時甲乙雙方都向前,乙方跳出去了。感覺上可能只是一撞就出去了,其實甲在與乙交手的瞬間動作中加上了個很小的圈,正是這個小小的弧線運動使乙方飄了起來。所以雙方搭手,首先要找準對方勁力的方向,要盡量順隨對方的勁力并設法改變它的方向,否則自己出去了還稀里糊涂。平時就要鍛煉自己靈敏的觸角和聽勁的功夫,不要考慮一時一事的得失,贏了別人一下,那是一時的得,只有作到一搭手、一接觸就能知道對方來力的大小、長短、方向和速度,才能有永久的得失。順從對方的力僅是表象,順的過程是將自己的力與對方的力合二為一, 然后用弧線和螺旋運動來改變這個力的方向。要求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去化解對方第一、第二、乃至第三個勁力。試想有了這種順從加改造的辦法,那么不論他是多么大的來力,都必然落空失勢,從而受制于我。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二 、要不丟不頂
推手時有兩個勁是明顯錯誤的,一是"丟",二是"頂"。"丟"、"頂"是練太極拳最容易犯的通病。"頂"就是僵,"丟"就是軟。"頂"使力道太硬,如果你的螺旋運動走得有棱角、有平面、有直線、有凹凸、有斷勁,對方很容易察覺到你的意圖,變出另外的招數(shù)來不讓你走,這樣就產(chǎn)生了"頂"。我們說棚勁是太極拳的總勁,對方來了力,接手即是棚,棚的方向很多:上棚、前棚都可以,然后引導對方向什么方向延伸都是對的,只有"對頂"的方向是錯誤的。但對初學者來說,對抗時候,往往是那么多正確的方法擺在面前你卻視而不見,只會用一個方法--頂。但這又是練太極拳無法逾越的一個階段,勤學苦練,自然可以縮短逾越這個階段的時間。在克服"頂"的同時要注意防止"丟"。"丟"就是軟、松懈、無防備、全軍潰泄。"丟已"與"舍已"大不相同,"舍已"是為了求變,而"丟已"則無主動可言,無變招可繼,非敗不可。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三 、要有循環(huán)防御、連續(xù)打擊的意識 "舍己從人 ",
"引進落空"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打擊點走了以后,下一個打擊點要迅速補上去。對方打過來,你的手退回來了,但肘一定要頂上去,否則就是把陣地送給了對方。用手死守前沿可能造成"頂";擔把自己的陣地拱手相送就是"丟"。如要"不丟不頂",就要善于用第二點來保護第一點,用第三點來保護第二點,打完手有肘,打完肘有肩,打完肩又有手,手下去又有肘,周而復始,連續(xù)不斷。這僅是上三節(jié)的變化,如能左右逢源、周身一家,利用手、肘、肩、胸、胯、膝、腿、腳等循環(huán)打擊則更加妙不可言。同時還要有連續(xù)打擊的意識。有很多人推手,把人發(fā)出去后自己不動了,結果別人再進攻時沒有任何準備,這就是第二打擊沒有跟上的原因,其實當時如果再走一個勁對方就摔倒了。有時盡管第一打擊出去后形式上沒有第二打擊,但在意識上一定要盯住對方,有第二打擊的準備。重要的是意識不能丟。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四、指導手與打擊手
太極拳在技擊中應分出"指導手"與"打擊手"來,這一點對于"舍己從人 "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舍己從人 "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引進落空,控制對方,造成已順人背,進而有效地打擊對方。那么我們的兩只手應該有個分工。我們將一只手叫"指導手",主要用來化解、引導對方的來力,使其"落空"。另一只手叫"打擊手",則擔負起打擊對方的任務。當然這兩只手是有聯(lián)系的,只有相互協(xié)調(diào)、配合,才能完成舍己從人和打擊對方的雙重任務。"指導手"與"打擊手"的確定要根據(jù)身體旋轉的方向來決定。身向左轉,則左手為"指導手",右手為"打擊手";身向右轉,則右手為"指導手",左手為"打擊手"。"指導手"的作用一是要引導、改變對方來力的方向,二是要指導我方打擊和使對方跌仆摔倒的方向。"打擊手"作用比較簡單,使其定位、外膨脹即可,螺旋自轉加上身體的公轉就可以實施打擊對方的意圖。"指導手"作用重于"打擊手"。"指導手"通過弧線和螺旋運動,可以使對方來力在我方身上找不到力點,化對方勁力于無形;"打擊手"則因"指導手"的變化而變化。拳論言:"引進落空合即出","引進落空"是"指導手"的妙用,"合"是"打擊手"的功能。"既出"是效果。若實戰(zhàn)中分不出"指導手"和"打擊手"來,那么,技法的運用便是盲目的,就不可能實踐太極拳技擊中的最高原則--"舍己從人 "。
(有關"指導手與打擊手的祥細論述見另一篇論文:太極拳推手中的"指導手"與"打擊手")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五 、"蓄發(fā)相變"與"化打合一" " 舍己從人 "
說到底是一種方法,它的作用是要達到"蓄發(fā)相變"他的至高境界是"化打合一"。任何一個力的組成都有三項要素:大小、方向和著力點。通過著力點的變化,控制了對方來力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對我都不是問題了。太極拳有沾、粘、連、隨的法寶,只要與對方肢體接觸,就可以順其勢而迎,因其動而屈伸旋轉,調(diào)整自身的平衡,并探測對方的勁力情況,審機應變,因勢利導。我在粘走的過程中,由于不丟不頂,遇勁即化,對方勁力達不到目標時,可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繼續(xù)前進造成自已的背勢,二是終止其勁力而后退。這都將改變其重心位置,為我破壞其平衡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注意這個"化"的過程也是我方"蓄"的過程,一旦這個過程完成了,這就意味著:第一,對方對我的威脅解除了,第二,造成了我順人背的有利局面。那么我就可以變"蓄"為"發(fā)",變"化"為"打"。這叫"蓄發(fā)相變"。更高的境界是"化打合一",在招熟和懂勁的情況下,在"舍己從人 "的總體原則下,太極拳高手可以做到"化即是打,打即是化"?;蛘哒f在很多情況下,一個動作的前一部分為"化",后一部分是"打"。中間沒有銜接的部分,或者說化打銜接于無形。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六、 可用折疊之妙
拳論曰:"折疊在碗"。其實周身都應該有折疊,不過折疊最多的是手腕和胸腰。太極拳中的折疊就是用弧線螺旋運動改變纏絲勁的方向,也就是說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對方力到了,一個折疊就把其化掉了,毫不費勁。因為這些反方向運動容易給人以錯覺,如果是混園的力對方就更不知你要往那里去,對方無法適應你的方向和角度,你若是直線對方就能看得很清楚。另外弧線螺旋運動加上速度就是驚彈勁,可造成對方大腦短時間的空白,或人為的使對方吸氣。往往在對方吸氣時給一個打擊最容易折其關節(jié)、傷其筋骨,甚至損其五臟。折疊是一種較為精巧的手法,容易達到"舍己從人 ","引進落空"的目的。
太極拳技擊中的“舍己從人”的解析七 、加上一定的身法和步法
如果來力的對方力道猛、質(zhì)地強、速度快、角度刁,這就給"舍己從人"帶來一定的難度。這時候應該是手法不能解決用身法,身法不能解決用步伐。一個步伐不能解決用兩個,兩個不能解決用三個。反復地用。太極拳有五種步法:進、退、顧、盼、定。即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五種步伐中"中定"是基本的,其他步法都是由"中定"演變而來。定步時要五指生根,各關節(jié)都能運動。如果對方?jīng)_擊力實在太大,你可以退步,否則最好不退。因為定步可以使自己的技術動作不易變型。但反過來講運動中纏絲勁的運用更有優(yōu)勢。因此,對抗中,如果在雙方的手法、身法都有所不及時,誰能夠運用步法改變對方勁路的力量和方向,牽動對方的重心,誰就能達到"已順人背"的目的。 總之,"舍己從人 "是太極拳擊技法的總則。在此基礎上,太極拳還有"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避實擊虛"、"后發(fā)先至"等等高超的技擊技巧。而這些技巧,正是博大精深的太極拳體系中最為光彩奪目的部分,她易學不易得,易知不易練。學者只有通過刻苦訓練,勤于總結,勇于探討,不斷升華才有可能循序漸進,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