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以柔克剛
如何理解以柔克剛
人們常說以柔克剛,那么究竟為什么會這么說呢,有什么淵源嗎,以柔克剛真的存在嗎,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本文主要解說《太極拳用說》中的“剛易柔難”?!短珮O拳用說》是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11篇論文中的一篇。拳以致用,“用”者,運用也,即太極拳的運用。太極拳在技擊搏斗中怎么運用?簡而言之,以柔克剛、以剛克柔是也。這是我們對太極拳運用的基本概念和認(rèn)識。
解說《太極拳用說》中的“剛易柔難”
“以柔克剛、以剛克柔”皆常理。“如兩人交手,敵以柔來著,屬陰,陰當(dāng)以陽克之,屬水,水當(dāng)以火克之”。反之亦然。這是一般的常理,也是五行生克的常理。所以,陳鑫說:“五行生克,無處不有,無時不然,人所易知者也。”但,陳鑫話鋒一轉(zhuǎn)“獨至于拳則不然”。哦,拳不盡然?難道以柔克剛、以剛克柔的常理對于太極拳不適用?看了下文筆者才知道,這個道理對于太極拳不是不適用,只是這樣的表述不全面、不完善。
正確的表述為“純是經(jīng)中寓權(quán),權(quán)不離經(jīng)”。這是比喻說法,應(yīng)理解為剛中寓柔、柔不離剛,也就是不能純?nèi)?也不能純剛,要剛?cè)嵯酀?/p>
陳鑫剖析說:“彼以柔來著,是先以柔精聽(忖也)我如何答應(yīng),而后乘機擊我。我以剛應(yīng),是我正中其謀,愚莫甚也!”敵方以柔法向我進攻,如果我見對方柔來即以剛勁相應(yīng)對,對方正好以剛克柔正中下懷,我必被對方攻擊而敗。如此一來我真是太愚蠢了!
那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陳鑫說:“彼以柔法聽我(以胳膊聽,非以耳聽),我以柔法聽彼。”這是接手的關(guān)鍵。對方柔法進攻,我千萬不能以剛勁應(yīng)對,而要以柔法應(yīng)對。敵柔我也柔,方是用法訣竅。
進一步,柔法接手后,只能在我的圈內(nèi)運動,不能出圈外;如若對方引我進入,我也只能在圈邊停止,不能再進入,再進入就要失勢。這就是陳鑫說的“拳各有界,彼引我進,我只可至吾界邊,不可再進,再進則失勢”的道理。
你也許會說,如果到此為止那還怎么搏斗呢?不是有人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嗎,你不進入對方境地怎么能將對方擊敗呢?還是陳鑫說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論之,非為常人說法也。即為大勇,亦為涉險”。太極拳的運用不是逞一時大勇,一逞大勇也多半會使自己陷入險境。
如此該如何處置?陳鑫道:“如彼引吾前進,未出吾界即變?yōu)閯?是彼懼我而變?nèi)釣閯?是不如我者也,我當(dāng)以柔克之。”還沒出我圈界對方就變?nèi)釣閯?這是對方懼怕我,是技不如我,我當(dāng)以柔使其落空而擊之。這就是“半途之中,生此變態(tài),我仍是以柔道之引進,落空者擊之”的道理。這是其一。
其二,“如彼引我以至吾界,是時正宜窺彼之機勢,視彼之形色,度彼之魄力。如有機可乘,吾即以柔者忽變而為剛擊之。此之謂以剛克柔,以火克木。如彼中途未變其柔,交界之際強為支架,亦宜擊之”。
其三,如果對方中途并沒有變化,“引我至界,無隙可乘,彼之柔精如故,是勁敵也,對手也”!這可要注意,遇到勁敵了我怎么辦?“吾當(dāng)退守看吾門戶”,不可貿(mào)然再進。兩柔相遇,智者先退守而靜觀其變。
其四,退守時仍要以柔法不可使剛勁,“先時我以柔進聽之者,至此吾仍柔道聽之,漸轉(zhuǎn)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進。彼若不進,是智者也”。我以柔法引對方進我,如果對方不進來,說明他很聰明、是高手。“彼若因吾引而遂進,誤以我怯,冒冒然或以柔來,或中途忽以柔變?yōu)閯倎?我當(dāng)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進,且令其不得不進”。這時對方已經(jīng)失勢或不得勢了,“彼之力盡矣,彼之智窮矣,彼之生機更迫促矣”。這似乎就是武禹襄“覆、蓋、對、吞”四字秘訣中的“吞”字訣,將對方引進“吞”下以后,那還不是要怎么打就怎么打?“是時,我之柔者,忽變而為剛,并不費多力,一轉(zhuǎn)即克之矣!”瀟灑痛快,酣暢淋漓。
話雖這么說,可有人要問:對方被引進我圈內(nèi)失勢時,如果抽身收回或再進一步,不就解脫或者取勝了嗎?豈不知“然當(dāng)是時,悔之不及,進不敢進,進亦敗;退不敢退,退亦敗。即不進不退,亦至于敗”。對方不是不想抽身收回或再進一步,實在是進退維谷,敗也得敗,不敗也得敗,猶如“士卒疲弊,輕重皆空,惟束手受縛,降服而已矣,何能為哉”,哪里還有戰(zhàn)斗能力!陳鑫總結(jié)性地說:“擊人之妙,全在于此!”
在太極拳運用方面,能講解得這么詳細(xì),分析得這么透徹,唯陳鑫是也。更可貴的是,他還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辯證思維之一的“五行生克”學(xué)說從理論上加以分析。
“此之謂以柔克剛,以火克水,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五行生克結(jié)合太極拳運用,陳鑫講得很有妙趣。
水,外陰而內(nèi)陽,也就是外柔內(nèi)剛;火,外陽而內(nèi)陰,也就是外剛內(nèi)柔。水火有形而無質(zhì)。金,有形有質(zhì),陰類;木,有形有質(zhì),陽類;土,有形有質(zhì),陰類。對方以柔法進來,忽然變?yōu)閯倓?“是水之所生木也,即水中之陽性,因滋以成質(zhì)者也。水與木本自一串,故柔變剛最易”。
五行生克對應(yīng)人體五臟,火屬心,土屬脾,水屬腎,木屬肝,金屬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與火皆陰類也,所言以剛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此話乍一看不好理解,陳鑫說:以外表觀之,火,性激烈;金,質(zhì)堅硬。人一發(fā)火,怒氣就發(fā)泄在外。這脾氣一動,人的肝與腎無不一起俱動,也就是木、水俱動。所以,“雖曰以剛克柔,其原實是以柔克剛。蓋彼先柔而后剛,我是柔中寓剛,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故克之”。彼以柔進,表面上我金、火以應(yīng),其實我水、木也俱動,是外剛內(nèi)柔、柔中寓剛。妙哉妙哉!
如果對方以剛而進,那就容易對付多了。陳鑫道:“如人來擊我,其勢甚猛,我則不與之硬頂,將肱與身與步一順,身卸下步,手落彼之旁面,讓過彼之風(fēng)頭;彼之銳氣直往前沖,不顧左右,且彼先前之氣力陡然轉(zhuǎn)之左右甚不容易,我則從旁擊之。以我之順力,擊彼之橫而無力,易乎不易?”對方剛而進攻,我則柔而克之,甚是容易。陳鑫由此得出結(jié)論:“吾故曰:克剛易,克柔難!”
筆者以為,陳鑫這篇文章講解了太極拳在技擊運用中應(yīng)對敵方的四種狀況,尤其要以柔接柔、以柔對柔,指出了外柔內(nèi)剛、外剛內(nèi)柔、剛?cè)嵯酀那擅?論述了五行生克學(xué)說于太極拳技擊中的運用,重點闡述了五行生克之太極拳技擊運用思維,總結(jié)了太極拳應(yīng)對敵手“克剛易,克柔難”的道理,告誡太極拳修煉者要在“克柔”上下工夫。仔細(xì)閱讀和琢磨《太極拳用說》,筆者對太極拳運用和理論結(jié)合有了更深刻的認(rèn)識和更高層次的升華。
附:《太極拳用說》原文
五行生克,無時不有,無時不然。如兩人交手,敵以柔來者,屬陰,陰當(dāng)以柔克之;屬水,水當(dāng)以火克之。此當(dāng)然之理。
勢也,人所易知者也。獨至于拳則不然,運用純是經(jīng)中寓權(quán),權(quán)不離經(jīng)。何言乎爾?彼以柔來者,是先以柔精聽(忖也)我如何答應(yīng),而后乘機擊我。我以剛應(yīng),是我正中其謀,愚莫甚也!問該如何答應(yīng)?彼以柔法聽我(以胳膊聽我,非以耳聽),我以柔法聽彼。拳各有界,彼引我進,我只可至吾界邊,不可再進,再進則失勢。
如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以天生大勇論之,非為常人說法也。即為大勇,亦為涉險。問該如何處置?如彼引吾前進,未出吾界即變?yōu)閯?是彼懼我而變?nèi)釣閯?是不如我者也,我當(dāng)以柔克之。半途之中,生此變態(tài),我仍是以柔道之引進,落空者擊之。如彼引我以至吾界,是時正宜窺彼之機勢,視彼之形色,度彼之魄力。如有機可乘,吾即以柔者忽變而為剛擊之。此之謂以剛克柔,以火克木。如彼中途未變其柔,交界之際強為支架,亦宜擊之。
如彼引我至界,無隙可乘,彼之柔精如故,是勁敵也,對手也。不可與之相持,吾當(dāng)退守看吾門戶。先時我以柔進聽之者,至此吾仍柔道聽之,漸轉(zhuǎn)而退,仍以柔道引之使進。彼若不進,是智者也。彼若因吾引而遂進,誤以我怯,冒冒然或以柔來,或中途忽以柔變?yōu)閯倎?我但稍底其手,徐徐引之使進,且令其不得不進。至不得勢之時,彼之力盡矣,彼之智窮矣,彼之生機更迫促矣。是時,我之柔者,忽變而為剛,并不費多力,一轉(zhuǎn)即克之。
是時,彼豈不知孤軍深入,難以取勝?然當(dāng)是時,悔之不及,進不敢進,進亦敗;退不敢退,退亦敗。即不進不退,亦至于敗。蓋如士卒疲弊,輕重皆空,惟束手受縛,降服而已矣,何能為哉!
擊人之妙,全在于此。此之謂以柔克剛,以火克木,仍是五行生克之道也。
天一生水。水外陰而內(nèi)陽,外柔而內(nèi)剛,屬腎。其以柔進,如水之波流,旋繞不先,尚其力,用其智也。地二生火?;鹜怅柖鴥?nèi)陰,外剛而內(nèi)柔,在人屬心。水火有形而無質(zhì)。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則有形有質(zhì)矣。天五生土,水火勢均者不相下。
言以勝水者,以火之多于者言之耳。彼以柔進,忽變而為剛者,是水之所生之木也。木,陽質(zhì)也。即水中之陽性,因滋以成質(zhì)者也。水與木本自一串,故柔變剛最易,以其形與質(zhì)皆屬陽也。
上言以火克木,蓋以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鹜饷鞫鴥?nèi)暗,陰性也。金,陰所成之質(zhì)也。木在人屬肝,金在人屬肺。天下能克木者惟金。金與火皆陰類也。所言以剛克柔者,是以火克水,以金克木也。
是以其外者言之?;鹦约ち?金質(zhì)堅硬,心火一起,脾氣動也。怒氣發(fā)泄于外,有聲可聽,金為之也。脾氣動,則我之肝與腎無不與之俱動。雖言以剛克柔,其原實是以柔克剛。蓋彼先柔而后剛,我是柔中寓剛,內(nèi)文明而外柔順,故克之。
若彼先以剛來,則制之由覺易,何言之?如人來擊我,其勢甚猛,我則不與之硬頂,將肱與身與步一順,身卸下步,手落彼之旁面,讓過彼之風(fēng)頭;彼之銳氣直往前沖,不顧左右,且彼先前之力陡然轉(zhuǎn)至左右甚不容易,我則從旁擊之。以我之順利,擊彼之橫而無力,易乎不易?
吾故曰:克剛易,克柔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