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怎么練習 什么時間練太極拳好
太極拳怎么練習?太極拳可以說是一項歷史非常悠久的運動項目了,自古以來就有不少著名的人士因練習太極拳而健康長壽。下面隨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太極拳怎么練習呢?
太極拳怎么練習
1、太極拳怎么練習
1.1、多練
練拳,練拳,多練才能出太極拳。俗話說:“拳不離手”,就是這個道理。以前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是叫人們耐心練習,所以武術又叫“功夫”。不過現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練就了?,F
1.2、恒心
有不少人練到半路放棄了,也不是不想練了,就是半路想偷個懶。可是放下時間長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來。堅持練習,有空多練,沒時間抽點小空琢磨一兩個動作也可以。
1.3、理論
學拳的過程中要不斷結合學一些太極拳理論。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識,動作才會正確好看,并且越練興趣越大。楊式太極拳謫傳大師楊澄甫的“太極十要”是為多數習練太極拳者熟悉的。既易記又比全面,其中講述了太極學習中必須掌握和熟悉的要領,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隨、連綿不斷等要點。
2、練太極拳有什么講究
練習太極拳是修煉自己的頭腦和心靈,一定要牢記并不是拳腳功夫,這樣才能有效避免進入誤區(qū)中。無論動靜,保侍中定,否則有過或不及之虞。
牢記七字,中定、整體、不用力;推手時加五個字,順方向轉圈(用意順對方來勁方向轉圈),共十二字可得太極拳體用之功夫。
行功盤架都必須“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動形隨,更注意心意的修煉和運用。此為精髓。
與對手接觸處,我用意收(即吸)將對方來勁引之腳下。使對方根浮起(氣亦浮起)我借地反作用力把對方發(fā)出。即是“呼” ,故太極拳“呼吸”非人口鼻之呼吸也。
太極拳的“呼吸”指蓄、發(fā)、開、合、收、放。“吸”是蓄勁過程,“呼”是發(fā)勁過程。即是周身氣勢的收小和放大。
修煉太極拳之內功精要:守住中定盤拳架,一收一放變陰陽。一動整體帶旋轉,切記用意不用力。
練太極拳一不用氣,用氣則滯,二不用力,用力則斷,三不用法,有法即有盡(先有法后無法),則可望最高境界。
3、練太極拳有什么技巧
3.1、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于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3.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氣貼于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fā),所向無敵也。
3.3、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松開下垂也。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墜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于外家之斷勁矣。
3.4、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3.5、內外相合
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什么時間練太極拳好
1、最好選擇晨時四點至六點之間。
因為太陽是半夜繞過地球背面開始轉向我們居住的這一面,自然界大氣受激發(fā),開始緩慢上升。
人體的內氣在這個時刻,同樣也受激發(fā)而開始緩慢上升人體的內氣在這個時刻,同樣也受激發(fā)而開始緩慢上升,人體肝氣處于初升狀態(tài),肝經與膽經互為表里,所以膽經的內氣也處于剛剛上升狀態(tài)。人體上升狀態(tài)的肝氣和膽氣在這個時辰得到體外同質大氣的充實,而顯得更加旺盛有力,有利于從事練功、練體活動。
2、午時為練拳練功忌諱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太陽光向下直射,自然大氣和人體內氣都處于上升狀態(tài),頭氣激發(fā),內氣快速上升,心氣不平,血脈賁張,不利于運動。
3、在晚上八點至九點為陰氣上升。
這時運動可調動內氣,同時容易向外吐放蘊藏在臟腑內的濁氣,而可以加強臟腑經絡活動功能,疏通氣血,有利于子夜入眠后人體陰氣轉向上升之時吸取同質大氣。
練太極拳要注意什么
1、忌神不守舍
太極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十分技巧在神氣。招為術,神為勢,有招無神招無力,招術神通才靈威。神力透心,神威難測,神光威嚴賽銳器。練太極拳一定要達到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2、忌松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jié)、椎松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絕不是松散、松亂、松懈。
3、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4、忌串門走戶
太極拳是內家拳,重點要內外雙修,如參雜外家拳的招式修煉就很難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