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排球簡介及規(guī)則
排球運動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殼,橡膠做膽,大小和足球相似。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收集的最新的排球簡介及規(guī)則,望大家喜歡。
一、排球簡介
排球,排球(volleyball)球類運動項目之一,球場長方形,中間隔有高網,比賽雙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場的一方,球員用手把球從網上空打來打去。排球運動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殼,橡膠做膽,大小和足球相似。
這項運動源于美國。1895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舊稱麻省)霍利約克市,一位叫威廉·摩根的體育工作人員發(fā)明的。[1] 初期,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小網子之意)。1896年,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提議改為Volleyball(空中擊球),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排球)。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27英寸(約63.5~68.8厘米),重量為9~12盎司(約255~346克)?,F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制作工藝有很大改變,但球的規(guī)格還和以前差不多。
二、比賽規(guī)則
1、球員規(guī)定
位置
球員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種技術——發(fā)球、一傳(接發(fā)球)、二傳(舉球、托球)、扣球、攔網、救球,而是通常根據球隊的戰(zhàn)術,以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為專長。最常見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種位置:攻手(分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傳手和自由人(專職防守的球員)。 為了有效阻擋對方的進攻,并在對方有足夠反應時間之前將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彈回對方場地, 一般來說由身材較高且彈跳力好的球員擔當攻手。
二傳手:二傳手的職責在于組織全隊的進攻,他們負責在二傳時將球送至讓攻手最適宜扣球的位置。二傳手必須有能力和扣球隊員組合出多種變化以破壞對方的防守。移動快速、傳球精準是一個二傳手的必備素質。一位好的舉球員可串起全隊的攻勢,并且必須相當了解隊上各攻擊手的特性與習慣,在比賽中更要保持清楚的頭腦與思維,另外,在某些時候二傳手也必須扮演攻擊手角色,所以除了練習舉球技巧外,二傳手也必須具備些許長球攻擊能力,所以一位優(yōu)秀的二傳手的訓練與養(yǎng)成也是相當辛苦的,因此一個好的二傳手是整支隊伍的靈魂。
自由人:自由人是專職防守的球員,負責接接發(fā)球和扣球(救球)。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隊最快的反應速度和最好的一傳技術。由于自由人不需要在網前進攻或防守(規(guī)則不允許),可以由一傳技術好的矮個子球員勝任。在比賽中被指定為自由人的球員不可以擔任其他位置。自由人的替換次數是不受限制的,但兩次的替換之間必須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換下場者將其替換下場。替換的時間必須在裁判吹哨示意發(fā)球前做更換。特別的,自由人同一局比賽中的兩次上場可以替換不同的球員。每一局開始前,自由人不得先進場,必須等第二裁判核對先發(fā)球員后才可替換進場。
副攻:;副攻手是經常在靠近二傳手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員。副攻手專職攔網,因為他們必須阻擋來自對方副攻手的快攻,并且需要從中間向兩邊快速移動以組織雙人攔網。通常副攻手是隊中最高的球員,且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術。
主攻手:主攻手是在靠近標志桿的位置進攻的球員。由于大多數傳向主攻位置的球都是高球,因此主攻手往往采用很長的助跑,有時甚至從邊線外開始助跑。在進攻中主攻手通常依靠強力扣殺得分,但有時也要求以斜線助跑和快攻來擾亂對方的防守。主攻手還需要掌握一傳技術,因為在對方發(fā)球時他們通常作為自由人以外的第二一傳點。慣用右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4號位(前排左側)進攻,相對的,慣用左手的主攻手最適合在2號位(前排右側)進攻。
人數規(guī)定
規(guī)則規(guī)定1個隊最多有12名隊員 ,教練員、助理教練員、醫(yī)生各1人。
隊員服裝必須統一 ,上衣前后有明顯號碼。
教練員可在暫停和局間間隙時間進行指導。
比賽中只有場上隊長可向裁判員提出詢問或要求解釋規(guī)則。
如果教練員或隊員有非道德行為表現,裁判員將出示黃牌給予警告,如再犯將出示紅牌 ,判罰該隊失發(fā)球權或對方得1分。
如有辱罵裁判員或對方隊員等嚴重犯規(guī)者,將取消其該局或全場比賽資格。
每局比賽前,教練員必須將上場陣容位置表交給記錄員或第二裁判員,不得更改。
每隊上場6人 ,站成兩排 ,從左至右,前排為4、3、2號位,后排為5、6、1號位。
在發(fā)球時,雙方隊員都必須按規(guī)定位置站好,否則將被判失發(fā)球權或對方得1分。
換人規(guī)定
比賽成死球時 ,教練員和隊長可向裁判員請求暫停或換人。
每次暫停不得超過30秒。
1局比賽每隊可要求兩次暫停。
每隊在1局比賽中,換人最多不得超過6人次。
技術規(guī)定
?、侔l(fā)球:
獲得發(fā)球權的一方須先輪轉 ,1號位隊員在裁判員鳴哨后3秒鐘內將球擊出。
發(fā)球離手后 ,如果球在中途觸及發(fā)球隊場上隊員、標志桿、其他障礙物,發(fā)球不過網或球落在對方界外均為發(fā)球失誤,失發(fā)球權。
在本隊未失誤前,發(fā)球隊員連續(xù)發(fā)球。
?、谟|球:
隊員可用身體任何部位觸球,但不得停留,如出現撈、捧、推、擲球的情況則被判為持球。
每隊最多觸球3次(攔網除外) ,如果 1 個隊員連續(xù)觸球多于 1 次(攔網除外),被判為連擊。
同隊2個隊員同時觸球作為2次觸球。
但雙方隊員在網上同時觸球后均再可擊球3次。
?、圻M攻性擊球:
直接向對方場區(qū)的擊球為進攻性擊球。
前排隊員可在本場區(qū)對任何高度的球作進攻性擊球。
后排隊員在進攻線前的前場區(qū)只能作整個球體不高于球網上沿的進攻性擊球,但在進攻線后起跳則可擊任何高度的球。
?、苓^網:
隊員不得過網擊球,但擊球點在本場區(qū),球離手后手隨球過網不判過網犯規(guī)。
對方擊球前 ,攔網隊員手觸及對方場區(qū)上空的球,判攔網隊員過網犯規(guī)。
當對方隊員擊球后,許可在對方場區(qū)攔網。
?、葸^中線:
隊員身體任何部位越過中線觸及對方場區(qū)地面即判過中線犯規(guī)。
但一腳或雙腳的一部分踏過中線,而另一部分踏在中線上或在中線上空則不判犯規(guī)。
隊員可伸手在網下擊球,但不得阻礙對方隊員。
?、迶r網:
只準前排隊員進行單人或集體攔網。
在1次攔網中,球可連續(xù)觸及1個或幾個攔網隊員的手 、頭或腰部以上身體任何部位均算1次攔網。
攔網后本隊可再擊球3次。攔網手觸球后 ,球落界外為觸手出界,判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