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釣魚技巧經(jīng)驗
每當?shù)搅松钋飼r節(jié),又到了菊黃魚肥的時候,是很多釣友期待的另一個垂釣的黃金季節(jié)。但是,受到很多自然因素變化的影響,往往會導致釣友趁興而去敗興而歸。其實,深秋釣魚時要掌握技巧的。下面學習啦小編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
一、釣早
釣友們都知道,早晨是魚兒進食的第一個高峰。天剛蒙蒙亮,深水里的魚兒就會紛紛向岸邊的淺水游去,因為魚已餓了一個夜晚,腹內(nèi)的食物基本已消耗殆盡,它們結(jié)隊到岸邊就是為了覓食充饑。由于淺水處的水溫適宜,溶氧充足,魚兒便會在這里自由自在地游動,尋找樹上和岸邊落入水中的昆蟲、蟲卵和籽實等,直到吃飽為止。
垂釣時要把握三點:一是手竿用短不用長,釣近不釣遠。二是釣餌用素不用葷,用淡香不用濃香。三是釣者在岸邊勿要來回走動,勿要大聲喧嘩,更不要讓人影、竿影落入水中。
二、釣深
上午八、九點鐘之后,岸邊的淺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逐漸升溫,魚兒感到不適,便會返回深水區(qū)納涼。因為魚已在岸邊吃了一個早晨,故回到深水后基本不會再主動找食吃。既然如此,白天釣深水還會有魚吃鉤嗎?經(jīng)垂釣實踐驗證,白天釣深水所釣上來的多半是大魚。因為大魚仍有食欲,只要見到對味的食餌必吃無疑。
釣深水要把握三點:一是如用手竿必須用8米以上的,竿短沒有用武之地,當然最好用拋竿。二是不要釣最深的水域。水過深水壓大,氧氣和食物匱乏,底層冷涼魚兒不會光顧。從垂釣實踐看,釣二米左右深水比較合適。三是釣深水要打魚窩,只有把魚聚過來才會有勝算。
三、釣陰
白天絕大多數(shù)魚都會在深水區(qū)棲息,但也有少數(shù)魚會尋找陰涼處避暑。而陰涼處大都在離岸較近的水域,如岸邊有房屋、大樹和其他遮陽的建筑物。在陰涼的水域,魚不僅避開了日光的照射,有時還會找到食物充饑。所以,白天陰涼的水域大有魚在。
釣陰要把握二點:一是不必用長竿和拋竿,用短竿能夠著既可。二是投竿不要甩大鞭,防止掛上身后的障礙物。
四、釣草
水中有草必有魚在,草窩就是魚窩,因為魚都喜草戀草離不開草。初秋的白天因為氣溫高,魚怕熱便會躲到水草里。水草能遮住陽光的直接照射,這里水溫適宜,魚感到舒適。水草經(jīng)光合作用,會散發(fā)大量氧氣,氧多魚也必多。另外,水草上附有昆蟲和蟲卵,水的表面有浮游生物,魚在此有食可覓,一般不會離去。
釣草要把握三點:一是有拱則戳拱釣,無拱則戳孔(洞)、戳縫釣。也可釣草角、草旁、草前、草膛、草與草的通道。二是戳拱要釣水的上層,戳孔(洞)和戳縫要釣水的中層和下層。要通過上下不停地引逗誘魚吃鉤。三是魚咬鉤后竿要快速上揚,千萬不能貽誤提竿時機。
五、釣風
秋釣,若到靜水塘釣魚遇上刮風,可謂喜事一樁。只要風力不超過5級,對垂釣極為有利。
風吹浪涌,使靜水變活水體的上下層形成對流和交換,加快了氧氣的溶解。水體氧氣增加,魚兒分外活躍,攝食特別積極。風不單純是促氧劑,同時還會將水體表層漂浮的浮游生物、藻類植物、落水昆蟲、花粉殘屑等天然餌料,吹到迎風一側(cè),會吸引魚群追蹤而至。風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降低水溫,魚感到舒適,見食必吃。
釣風的首選是釣下風角,即迎風釣。如果風力超過5級,不僅投竿、提竿、觀漂十分不便,魚還會因波濤洶涌而驚恐萬狀都潛伏水底,不動也不吃。此時有三種選擇,即立刻打道回府,待風力減弱再釣,尋找背風處下鉤。此外,迎風釣時要釣底和釣浮相結(jié)合,釣浮要不斷變換泳層,有時釣底浮,有時釣中浮。釣餌用葷優(yōu)于素餌,用固體素餌優(yōu)于面食。
六、釣動
這里說的動,不是指自然水域的流水,而是指池塘的活水。只有兩種選擇,一是釣進水口兩側(cè),二是釣增氧機附近。池塘若有進水口,會有源源不斷的新水流入塘內(nèi),會大大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因為進水口處是流動的水,氧氣含量最多,聚來的魚也最多。另外,從進水口處沖下來許多食物,池里的魚都會逆水而上,來此爭相追食撲食。進水口處既是魚的娛樂場所,也是魚的覓食地,釣進水口兩側(cè)必獲豐收。
秋釣池塘還有一個好釣點,就是當增氧機開啟后,周邊的水會浪花翻滾,擴大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空氣中的氧氣會迅速滲透到水中,使死水變活,缺氧的狀況得到改善和緩解。此時池塘里的魚都紛紛到此吸氧、嬉戲,下鉤必會連連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