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編程不能用中文
編程為什么不用中文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編程不能用中文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編程不能用中文的原因
中文打字效率太低,任何一個字最少也要兩次擊鍵,效率上不如英文。
中文符號不規(guī)范,存在全角和半角的問題。
大部分編程語言在一開始就是以英語做為母語的(即使日本人開發(fā)的ruby,母語也是采用的英語)。這主要是為了交流的需要。
英語能夠被所有的操作系統(tǒng)和編譯器支持,而操作系統(tǒng)與編譯器要想支持中文,則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
很多亞洲語言都屬于”曖昧“的語言,即語法中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天生不適合做為編程語言使用。
最后,其實中文程序語言并不比英文的好學,而且可讀性也比不上英文程序。
中文編程特點
用什么語言來表達編程思路其實是一回事,英語可以編程,漢語同樣可以編程,英語的關鍵字只是表意符號而已,漢語也可以作為表達編程的語言之一,而且漢語編程作為計算機語言更符合自然語言。
1.打破了英文編程語言的壟斷,可以有效減少信息技術對英文的依賴,對形成全面的信息產業(yè)獨立體系有巨大推動作用。
2.中國人用自己的編程語言,才更有利于各種程序的編寫。不但簡化學習過程,而且提高了編程效率。
3.漢語編程從根本上可以解決信息技術化發(fā)展的問題,只要會寫漢字,就可以學習編程,而且漢語編程所編的軟件可以很好地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
用什么語言來表達編程思路其實是一回事,英語可以編程,漢語同樣可以編程,英語的關鍵字只是表意符號而已,漢語也可以作為表達編程的語言之一,只是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需要克服。我們可以看到,“易語言”戲劇般地將這個“漢字輸入比英文輸入慢”等問題解決了。
漢語編程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1.易用性:一個易于使用的編程環(huán)境(IDE)提供前臺服務,編譯器在后臺服務。語言成功的一半也應歸功于IDE的易用性。
編程環(huán)境目前較有特色的是易語言,其編程環(huán)境提供:記憶式中文語句快速輸入工具,名稱自動管理工具,可視化流程線工具,智能語法引導工具,參數引導工具等多種實用工具。易語言提供內置快速的輸入法,即首拼、簡拼與英文的混合輸入法,綜合輸入速度平均比英文要快。
2.安全性:自主研發(fā)的編譯器,可保障國家安全,配合國產CPU和OS,實現全面的硬件、軟件安全。在特定的條件下,政府可以進行檢查,或改造編譯器為我所用。
3.本地化:提供一些本地化特色的工具和命令,如:中文大小寫轉換、中文日期處理、漢字繁簡轉換、農歷日期等工具。
4.國際化:多語種版本中語言可互相轉化。用漢語編程只是實現了母語化的第一步,反之漢語為國際化交流帶來了不方便。應該提供機制,可以將漢語關鍵字自動轉換為其他語言,實現交流合作。易語言提供了多語種版本,可以用不同語種的版本打開同一源代碼,以最大限度的可能轉換為相應語種的語言源代碼。
5.跨平臺:軟件的可移植性高,就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開發(fā)時間,是專業(yè)程序員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之一。
6.融合性:與其他語言互融互通,通過學習漢語編程從而可繼續(xù)學習其他編程語言。
7.先進性:更具現代性,可支持完全面向對象,跨平臺,支持Unicode、多線程,垃圾自動回收,類型反射,靜態(tài)編譯,動態(tài)類型裝載等等。
8.自然性:語法更加接近自然語言。“易語言.飛揚”已提供自然語句規(guī)則。
9.無代碼編程:逐步向無代碼編程方向發(fā)展,最終實現智能化編程。
為什么編程不能用中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