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過年越來越?jīng)]有年味了
就算過年越來越?jīng)]有了年味又如何,我只知道與親人團聚的那刻每個人的心里都是久違的激動和興奮。小編整理了為什么過年越來越?jīng)]有年味了,希望能幫助到您。
為什么過年越來越?jīng)]有年味了
春節(jié),俗稱過年,對于華夏兒女而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闔家團圓、辭舊布新,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愿與憧憬。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當春節(jié)前后親朋聚在一起,都會聽到不少這樣的感慨:“現(xiàn)在的春節(jié)越來越?jīng)]年味,越來越?jīng)]意思了”。
有人如此總結春節(jié)的“沒意思”:一個字,累;兩個字,消費;三個字,大聚會;四個字,胡吃海睡……按理說,老百姓的日子日益紅火,節(jié)日應更有味兒才對,為何現(xiàn)實體驗恰恰相反呢?到底是年變了,還是過年的人變了?
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很多人尤其是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記憶中,以前過年不是這樣無趣的,而是充滿歡樂與期待。那時候,無論是尚未跨過溫飽線的農(nóng)村,還是剛剛解決溫飽的城里人,一到臘月就掰著手指頭數(shù)日子。
對小孩而言,過年意味著放鞭炮、壓歲錢、好吃的、新衣服;對大人來說,春節(jié)則是走親訪友、把盞歡飲、舞龍耍獅。如今,這些內(nèi)容大多并未改變,但是盼望少了、熱鬧少了。
很顯然,物以稀為貴。當平常也能享受到和過年一樣的生活時,人們對年的熱情必然會消減,這種生活分為物質和精神兩大方面。隨著物質的充裕,美食新衣等已不再“珍貴”,平時也能唾手可取。
正如文化學者朱大可所說,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春節(jié)確實是“食物攝取的狂歡儀式”,如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飲食和春節(jié)期間已經(jīng)沒有多大區(qū)別。另外,與過去匱乏的精神文化生活相比,交通和通訊的發(fā)展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社交、團聚只不過是發(fā)個微信、打個飛的的事。
不論這種需要的滿足是否長久真實,電視電腦手機以及各種社交軟件的確提供了大量的精神營養(yǎng),與之相比,傳統(tǒng)過年的內(nèi)容則遜色不少。以今年春節(jié)為例,某支付平臺推出搶紅包、集福字的活動,使不少人離開春晚投身在搖手機求福字的大軍中。
為什么?因為這些活動新鮮、有趣。從這一層面看,是年變了,年的魅力在不斷減弱,其吸引力被高速前進的社會列車逐日削弱。甚至可以說,過年的方式變了,畢竟春節(jié)時網(wǎng)絡上還是非常熱鬧的。
城鎮(zhèn)化的推進
然而,更深層次的變化依然在人。年味越來越淡的最重要表現(xiàn),便是為過年精心準備的人越來越少、對過年的重視在消失、過年的諸多風俗也越來越難延續(xù)下去。
人口的大量高頻流動沖淡了年味。原本,過年這一習俗,是生發(fā)并成長于農(nóng)耕文明之中的。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人們?nèi)粘龆魅章涠?,到了過年的時候,大家一起休息、娛樂,老早就開始準備過年,年味肯定要濃厚一些。
而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在家鄉(xiāng)生活了,有多少精力為營造年味兒做準備呢?數(shù)據(jù)證明了這一點。新華社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2.94億人,其中人口2.47億人,占總人口的18%,相當于每六個人中有一個是流動人口??v向來看,近五年來流動人口增幅超一成。
未來一二十年,我國仍處于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階段,預計2020年我國仍有2億以上的流動人口,增幅將會繼續(xù)擴大。在外務工人員大多到年跟前才回家,初4、5又急匆匆離家返回工作崗位,尤其在獨生子女年代,子女是在這家過了年又往另一家趕赴。
這樣,越來越多的家庭熱鬧也只是一剎那,瞬間又變得冷清,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年變短、內(nèi)容變少甚至成為一種流于表面的儀式,失去了全家人為過年做準備的樂趣。
現(xiàn)在,鄉(xiāng)村的臘月還在,但踩高蹺、扭秧歌的漢子姑娘不在了,年味和他們一起,背井離鄉(xiāng)。老人和孩子守在村口,像等待一場雪,守望他們歸來。
與此同時,由于住所狀況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以往的很多過年習慣很難再現(xiàn)。在眾多的春節(jié)習俗中,放鞭炮應該是最為喜慶的一個了,這也是小孩子最喜歡玩的內(nèi)容之一。
春節(jié)期間,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響著,給春節(jié)增添了許多熱鬧、喜慶的氛圍。近年來,基于空氣污染、人身和公共安全等因素的考量,禁放、限放煙花爆竹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
居所而言,過去人們大多居住在土坯房里,現(xiàn)在則多住在磚瓦房中,更多的人住著商品房,燈籠無處掛、福字門神年畫春聯(lián)無處貼,節(jié)日氣氛自然冷清了一些。舞獅子、踩高蹺、街頭評書等民間娛樂,現(xiàn)在也基本看不到蹤影。
行走在大街上,霓虹徹夜閃爍明亮,古老中國正在如童話般崛起,而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和一些曾經(jīng)深入骨髓的文化與傳統(tǒng)告別。
為什么過年越來越?jīng)]有年味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過年變得越來越?jīng)]有年味了。我時常在心里問自己這個問題,卻百思不得其解。只是感覺,年年有新年,一年卻不如一年。
是不是人長大了,心中的期盼沒有了?或是吃的東西多了,過不過年和平時沒什么兩樣了?還是過年過的麻木了?
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但可以確定的是,很多人都感覺到了年味的漸漸消失,卻都無能為力。總想做些什么,卻又無從下手,只能默默看著“年”離我們的渴望漸行漸遠。
年味到底去哪了?
我總覺得,現(xiàn)在人際關系的淡漠與此不無關系?,F(xiàn)在的拜年可以說是一種形式,早已沒有了以前的那份真誠和質樸。寧愿和搖來的陌生人聊天,也不敢和身邊的同事說說心里話。網(wǎng)上說的是真話,生活中說的是假話。
過年了,最需要親人朋友的探望和祝福,需要鄰居間的相互走訪和看望,這會讓人感到溫暖有加,有句老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p>
現(xiàn)在卻不再走訪了,鄰居身在咫尺,卻似相隔萬里。過去的拜年問候,道出真情實意,可是現(xiàn)在一個短信群發(fā)就算完成了任務,禮節(jié)性的應付一下,或者在微信群里發(fā)發(fā)紅包搶搶紅包,這樣的過年于人于已都早已不是那回事了。
或許每個不同的時代,都有每個人對于過年不同的記憶和感受。
物質貧瘠的那些年代,人們心中的過年,也許僅僅就意味著能穿上一件新衣服,能吃一頓可口飯,能在幾天過年的時間不去地里干活。這大概就是人們心目中能夠向往和追求的,比過年更有意義的一種知會和真實。
比起從前,也許,當下人們的過年,更貼近年本身的味道。當物質生活不再成為困擾人們心志的枷鎖,精神內(nèi)質的豐盈,便有意無意的在時空里填充。
我們的新年永遠是我們的新年,回家“過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里永遠的基因,是對家永恒的愛的主題,也是家對游子愛的呼喚,更是兒女對家無比的眷戀和依賴。
過年是中華民族的生活大事,是任何文化形式也不可能剝奪或改變的。與其說春節(jié)越來越?jīng)]有年味,不如說春節(jié)作為一種具有儀式特征的活動所傳達的理念正在逐漸淡化。
雖然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但過年總還是會有讓人興奮、激動的時刻。
雖然人們嘴上都抱怨著說過年沒意思,但還是在過年的時候馬不停蹄的往家里面趕;雖然大家都吐槽著毫無看點的春晚,但還是會在除夕那天晚上不自覺地打開電視看春晚;雖然過年越來越缺少儀式感,但到了一年的結尾總還是會有無限感慨。
就算過年越來越?jīng)]有了年味又如何,我只知道與親人團聚的那刻每個人的心里都是久違的激動和興奮。
父母每年日日夜夜期盼的也不過是過年時能多和我們相處一段時間,而我們嘴上說著嫌棄,但家、父母永遠是我們的依靠。
所以,過年一定要回家,即使實在沒辦法回家,也要和親人多多聯(lián)系。親情是過年最為珍貴的情感了。
過年也不會越來越?jīng)]有年味,因為有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并為之而努力改變。試著過年保持一個好心情,給家人朋友們多制造驚喜,也許你的年也會有別樣風味呢!
為什么過年越來越?jīng)]有年味了
上一篇:中國名菜魚香肉絲為什么沒有魚?
下一篇:為什么過年要穿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