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的故事6個(2)
鄭成功的故事6個
鄭成功的故事5:海外孤忠鄭成功
清軍入關后,崇禎皇帝自縊身亡,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擁立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政權(quán)。有一天,父親帶領鄭成功朝見隆武帝,皇帝問他:“現(xiàn)在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該怎么辦呢?”鄭成功答道:“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江山就可以保全了!”皇帝非常贊賞他,撫摸著他的背說:“可惜我沒有一個女兒許配給你,希望你今后能盡忠報國。”當即賜他與國同姓,改名成功。后來人們就因此尊稱他為“國姓爺”。鄭成功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從此以后,更堅定了他報效國家、恢復明朝江山的決心。
正當明朝江山面臨覆滅之際,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手握重兵,卻暗中聯(lián)絡洪承疇,籌劃投降清軍,以求將來在新朝廷中能得到榮華富貴。鄭成功對父親的背信棄義行為極為不滿,對隆武帝的處境極為同情。有一次,成功見隆武帝滿面愁容,就安慰道:“陛下悶悶不樂,是不是因為我的父親有異心?陛下不用擔心,臣受陛下厚恩,一定義無反顧,愿意以死來捍衛(wèi)陛下。”并且勸隆武帝努力擺脫父親的控制,進兵中原,與清軍決一死戰(zhàn)。隆武帝見成功才華出眾,忠貞大義,就任命他為討伐大將軍,派他把守仙霞軍事要害。
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八月,清軍大舉進軍福建。此時,鄭芝龍以海上有敵寇入侵要退軍保衛(wèi)安平為借口,把福建各重要關口的水陸駐防軍隊全部撤走。并派人給鄭成功送信,慌稱成功的母親田川氏病危,命他速回。致使清軍輕而易舉地進入了福建,隆武帝殉難。
鄭成功回到安平家中,看到母親安然無恙,才知道受父親欺騙,便極力勸父親盡忠報國,不要背叛明朝。可是父親貪戀清軍將領貝勒博洛許諾的“閩粵總督”職位,接受了招撫。鄭成功非常憤慨,哭著勸諫父親說:“父親手握重兵,還有挽回的余地。閩粵之地不像北方,可以任由清軍馳騁。這里地勢險峻,容易設險布防;我們再選將練兵來擴充實力,順應民心為老百姓辦事來鞏固我們的根本;這里又有港口可以進行貿(mào)易,足夠我們做軍餉的,明朝的江山還是可以恢復的。請父親再仔細考慮考慮。”可是鄭芝龍拒不聽從兒子的勸諫,大罵成功是“癡兒”、“傻子”。十一月,鄭芝龍攜帶家眷和部分兵士到福州會見清貝勒,不久就被挾持赴京,受封同安侯。就在鄭芝龍赴京的同時,清軍突然襲擊安平,燒殺奸淫,整個安平鎮(zhèn)被洗劫一空。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也沒能幸免,她因不堪忍受清軍將領金固山的侮辱而自殺身亡。
鄭成功苦勸父親無效,就在父親離家赴京的前一夜,邀集朋友陳輝、張進等90余人,乘二艘戰(zhàn)船憤然駛往金門。當他得知母親逝世的噩耗后,率領眾義士飛奔回安平,清軍倉皇逃往泉州。鄭成功看到整個安平古鎮(zhèn)已經(jīng)變成一片廢墟,頓時,國仇家恨交織在一起,使他胸中怒火燃燒。安葬母親后他就在南安的孔廟前焚燒了自己以前所穿過的儒生衣帽,從此投筆從戎。并打起了“殺父報國”的大旗,在海上誓師,開始了武裝抗清的道路。
鄭成功自稱為“招討大將軍”,很快就組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軍隊——陸軍72鎮(zhèn),水師20鎮(zhèn),兵卒10萬余,戰(zhàn)船5000艘。在戰(zhàn)斗中,他身先士卒,多次在閩粵江浙一代擊敗清軍,軍威大震,控制了北至浙江、南及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
,給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
于是清廷便對鄭成功軟硬兼施,或封官賜地、或重兵壓境、或用其父鄭芝龍的性命相威脅,但鄭成功始終忠貞不渝,不為所動。永歷十二年(公元1658年),南明永歷帝冊封他為延平郡王。這時鄭成功的勢力更強大了,便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北伐。先后攻破了溫州、鎮(zhèn)江、瓜洲,大軍直逼南京。他遙望鐘山虎踞龍盤的雄偉氣勢,豪興大發(fā),當即賦詩一首:“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顯示出恢復明朝江山的必勝信心。當時南京城內(nèi)清軍兵力薄弱,鄭成功兵臨城下后,大將甘輝等曾勸諫鄭成功先切斷南北清軍的援軍路線,立刻攻下南京城。可是鄭成功沒有采納,而中了清朝兩江總督郎廷佐的緩兵之計。鄭成功北伐失敗后,只好率軍退回思明(即廈門,公元1655年1月改為思明)。
鄭成功北伐回師后,荷蘭通事何廷斌來到思明投奔鄭軍,向鄭成功述說了臺灣人民深受荷蘭殖民者蹂躪、壓榨的慘狀以及臺灣人民殷切希望救援的心聲,還獻了一張臺灣地圖,懇請鄭將軍早日率軍東征。鄭成功非常高興,決計東征臺灣,拯救臺灣人民于水火之中。
經(jīng)過一番精心籌劃,鄭成功親率將士2.5萬人,于永歷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廿三午時,乘數(shù)百艘戰(zhàn)艦,從料羅灣浩浩蕩蕩出發(fā)。大軍先來到澎湖,又頂風冒雨,乘風破浪,登上了鹿耳港(現(xiàn)臺南安平港)。大軍駐扎后,包圍了赤嵌城。雖然荷蘭赤嵌酋長描難實命令部下炮轟鄭軍營盤,但鄭成功卻切斷了海路交通,僅僅四天,赤嵌城荷蘭酋長描難實就因孤城援絕,缺乏糧水,而一籌莫展,只得獻城投降。
鄭成功又命令描難實拿著自己的令箭前往臺灣城招臺灣總督揆一投降??墒寝褚蛔砸詾榕_灣城堅不可摧,相信巴達維亞(印度尼西亞)的援軍很快就會到了,不肯投降。
鄭成功認為臺灣城孤立無援,如果強攻將士會損傷很大,就決定圍城。
圍困臺灣城時,鄭成功一面加緊圍攻熱蘭遮城,一面加緊開發(fā)建設已經(jīng)被占領的臺灣其他地方。隨之改赤嵌城為東都明京,熱蘭遮改為平安鎮(zhèn),設置了地方官員,頒布了屯墾條例。這期間,荷蘭援軍趕來援救,卻慘敗而逃。臺灣城居民深受荷蘭殖民主義者的搜刮蹂躪,早已義憤填膺,這時紛紛秘密出城通風報信,支援鄭軍。荷軍將士眼看大勢已去,很多也出城投降。圍城歷時八個多月,通向城里的水源全被切斷,荷軍斷糧缺水,彈盡援絕。揆一走投無路,不得不舉出白旗投降。
經(jīng)數(shù)日談判,簽訂了投降條約18條,于1662年2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年僅39歲的鄭成功威風凜凜地坐在軍帳中,接受殖民者俯首獻上的投降書。淪陷了38年的臺灣寶島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飽受蹂躪的臺灣人民終于重見天日。
收復臺灣后,改臺灣為東都。廢除了荷蘭殖民者的苛捐雜稅,興辦了學校。鄭成功還親自到各社走訪,分配給各莊社一些耕牛、農(nóng)具,還派“農(nóng)師”講授耕種技術(shù)。從此臺灣面貌煥然一新,百姓對他感恩不已。
正在鄭成功滿懷信心地開發(fā)、建設臺灣時,由于10年的沙場征戰(zhàn)而積勞成疾,鄭成功于1662年6月23日(農(nóng)歷五月初八)與世長辭廠,享年39歲。噩耗傳來,鄭軍將士及臺灣百姓痛哭失聲,悲痛欲絕。
鄭成功的故事6:焚儒服
正當鄭芝龍率領五百名到福州投降于清庭時,清兵卻同時出兵攻打安平,因鄭成功之母親不愿意隨鄭芝龍一同降清,便留在安平,清兵攻入鄭府時,見翁氏風姿猶存,隨以言語戲狎,輕浮至極,翁氏大罵:畜類蠻胡!竟敢犯我大明江山,燒殺搶掠,與禽獸何異?清兵被罵得老羞成怒,終于受辱而死.鄭成功火速趕到時,卻為時已晚,但此時心中淌著血,喃喃自語:國仇家恨──國仇家恨───治理母喪完畢后,鄭成功回想往事,降武帝遇害,父親叛降,母親受辱而亡,不禁悲痛,決定棄文從武,專事武行.率領約二十余人到孔廟(又稱焚服亭,現(xiàn)今在南安豐州路下村的魁星閣下,坊邊有蒼老古松一株,此松已有三百多年,相傳植于成功焚青衣時.另還有紀念碑一座,刻有文字,志以其事).祭拜先師云:“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僅謝儒衣,祈先師昭鑒。”并將從前讀書時,所穿的青衣,用柴火燒掉.從此以孤臣孽子之身,獨立去完成反清復明的志業(yè).
鄭成功的故事相關文章:
1.關于鄭成功的故事
2.鄭成功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