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靠機遇的例子
成功靠機遇的例子
每一次努力都是最優(yōu)的親近,每一滴汗水都是機遇的滋潤。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成功靠機遇的例子,歡迎閱讀!
成功靠機遇的例子1:
畢業(yè)生小何因為車誤點,待他趕到某地人才交流會會場時,已是差不多收攤收場之時,他真是懊喪極了。要知道,他這次專程到某地是沖著A單位來的,A單位在他心目中向往已久,他曾經(jīng)投過一份材料給該單位人事部負責人,該負責人曾表示對他的材料很感興趣,并請他務必參加某月某日在某地舉辦的人才交流會,到時現(xiàn)場見面后可決定是否簽約,可這次偏偏自己卻遲到了,實在不湊巧。
此時,會場內(nèi)不少單位已錄滿人員,撤攤而去,剩下的單位也在整理材料準備收場,他很快便于工作看見A單位的攤位空空如也,晝頓時涼了半截,開始漫無目的的在場內(nèi)瞎逛。突然,B單位的攤位令他眼睛一亮,該單位他也曾向往過,因為他的一位老鄉(xiāng)就在此單位工作,且干得很不錯,家鄉(xiāng)父老對他是贊不絕口,只因為自己學歷層次不夠,未敢冒昧聯(lián)系,今天既然來了,不妨試試看吧。他鄭重其事的遞上自己的一份材料,主動做了自我介紹,并說明了今天晚來的原因,憑著自己事先對該單位有一定了解,他與負責招聘的人談得非常投機,最后該負責人指著手頭一堆材料說:“初步人選已定,不過我們會考慮擇優(yōu)錄用的。”一周之后,他意外的得到了B單位的正式面試通知,一個月不到便簽訂了正式協(xié)議。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析:
在求職過程中,有時會因為一些無法抗拒或無法預測的客觀因素造成信息失敗,機會丟失,碰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沉著、冷靜,隨機應變,在不利之中挖掘信息,尋找信息。
案例中的小何雖然在求職過程中暫時失利,但由于他平時積累了一定的信息,很快變被動為主動,及時把握住了新的機會,如果不是事先對B單位有所了解,很有可能這次將空手而歸。因此,畢業(yè)生千萬不能因一時的不利而垂頭喪氣,偃旗息鼓,而應在平時信息積累的基礎上,積極的、主動的尋找新的機會,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成功靠機遇的例子2:
第二個同事,是在我當部門經(jīng)理后認識的。其時,他在工程部做設計工程師,我們交集的時候并不多,大部分時候,不過是點頭之交。因為他是我老上司的同學,所以,我們吃飯時,他也偶爾在坐。每次他話雖不多,但往往語鋒犀利,頗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對他的印象漸深。
他加盟我們公司的時候,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小孩五六歲了。據(jù)說,之前,他和他妻子都在學校教書,已經(jīng)在家鄉(xiāng)工作了好多年了,而且是雙職工。在大多數(shù)人,包括我的眼里,覺得他們原來的條件非常不錯。但他們竟然雙雙停薪留職,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一起出來打工了。
他本來是學中文的,現(xiàn)在卻干著一份與專業(yè)完全不搭界的工作。所以,很多東西,都要從頭學起。如果是個剛畢業(yè)的小青年,我覺得完全能理解。但對于工作已經(jīng)十年的他,我非常難以理解。每次經(jīng)過他們辦公室,看他費勁查英文詞典,吭吭巴巴,瑣瑣碎碎,現(xiàn)查現(xiàn)學專業(yè)術語,而后再艱難地寫著那些設計資料,莫名心酸,又覺鼓舞。
后來,我離開原公司,去了新公司。因交往甚淺,從此,彼此沒再聯(lián)系過。我后來顛沛流離,從廣州,漂泊到蛇口后,一天,在街口,忽然碰到了他。兩人駐足,聊了會。我告訴他,我在一家馬來西亞背景的公司工作。他說,他剛剛離開公司,自己與同事開了一家貿(mào)易公司。他急著趕路,坐船去珠海。我們互留電話。我指了指沃爾瑪后面的公寓,說:"我就住這里,有空來坐坐。"
一天下午,忽然有電話進來。我接,是他打的。我很意外。他說:我就在你樓下。我說,我在,上來坐。于是他就上來了,還帶了一個人,是他的搭檔。于是,我們一邊喝茶,一邊聊天。他說,忙了幾個月,第一個單還沒有做成功。我知道做生意的辛苦,于是給他鼓勁。他們倆似乎也不是很忙,聊了三四個小時,才走。
從此,他們有空,就會坐坐,聊聊。我們的交情漸漸深起來。他們每次都是坐公交車來,公交車走,一點也不像是個做生意的樣子。但出于禮貌,我也沒有深問過。而他們,大多時候,也不談生意上的事。大家天南海北,神侃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而后一起吃飯,散掉。
這樣經(jīng)歷了前后大約一年的時間。后來,我在蛇口做得不是太如意,于是去珠海了。我搬家的時候,他們似乎正忙著,匆匆通了個電話,我便走了。因為距離上遠一點,我工作又緊張,此后,很少再聚。他只是在我結婚的時候來過一次。
又兩年后,我去而復返,第三次進深圳。安頓好住處,我便打電話通知深圳的好友,我又回來了。于是那些見面少了,有點點疏淡的朋友,又開始熱絡起來。其中,就包括他。
但這次他來,跟以前大不一樣了。開著新買的雅閣八代。見面,也不再是湊在我家喝茶,非要拉我們出去吃大餐。席間,談起這幾年情況,我才知,原來,三年前,我們在蛇口偶遇時,正是他們最艱苦,快彈盡糧絕的時候。那時候,他們剛開貿(mào)易公司幾個月,卻沒做成一單,所以苦悶著。幸好,還有我那里可去,聊聊天,排解排解。日子就是那樣,在閑聊和寬慰中,一點點挺下來了。直到一年后,生意才漸有起色?,F(xiàn)如今,他一年的營業(yè)額有五六千萬了,賺了些錢,于是跟搭檔每個人買了幾棟房子,買了輛車。
談起往事,他說:"最苦的時候,我們的賬上只有幾百塊錢。好幾次,我想,等著幾百塊錢用完了,如果還沒有新的生意,我就放棄,再回工廠打工去。但每次快到這種絕境的時候,我都多少會有點單進來。最慘的一次,付完房租后,我身上就只剩下幾塊錢了,我都已經(jīng)在收拾辦公室的東西,準備打包滾蛋了,一筆大單忽然來了。"
"其實,在離開老公司前,我已經(jīng)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我還在做工程設計的時候,有個德國客戶很刁,很難纏。市場部人員不愿跟,于是我就接過來,主動跟。這個客戶雖然很刁,但資料很規(guī)范,每次下單,都預付款,而且很及時。所以,我覺得這個客戶很有潛力。于是,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血。后來,這個客戶只習慣我一個人跟他們溝通,換其他人,不習慣,不接受。指定一定要我對他們。幾個月后,這個客戶就下單了,量越來越大。由此開始,我接觸到了市場,慢慢積攢了很多資源。直到有一天,我覺得,我自己其實也可以開個貿(mào)易公司了。
"不料,開貿(mào)易公司,還是比我想象的難。有些你自以為可以用的資源,未必用得上。而有些資源即使給了你,你也無法用。比如,我跟過的那家德國公司,我離開后,寫郵件給他們,希望他們繼續(xù)跟我合作。他們答應,但條件很苛刻,明確要求只直接向廠家下單,不對貿(mào)易公司。我想破了腦袋,都無法符合他的條件。后來,靈機一動,我先在香港注冊了家公司,說是大陸工廠的接單處。于是,我們順利拿到了德國公司的樣品訂單。但拿到樣品訂單后,我又犯愁了:我雖然有了樣品可做,但卻無法找到符合他們要求的供應商。主要是他們的質(zhì)量要求太嚴了。在此前,他們在全中國,選過三十多家工廠,才只選到了一家合格供應商。就是我原來上班的老公司。我不可能下回給他們做。最后,只好自己做資料,自己去工廠,輔導他們,并親自跟產(chǎn)品。我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跟他們做樣品,才通過德國客戶的認真。我上面所說的第一筆大單,就是他們下的。"
"單接到了,更大的困難也跟著來了。我雖然接到了他們30%的預付款,但我的供應商卻要求預付60%。畢竟,我們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貿(mào)易公司,做了一年樣品,也沒有給他們下過幾單。怎么辦?50萬一筆款,我找誰去弄?朋友肯定是不敢借給我這個窮酸的。我也不可能因為缺50萬而放棄我為之花了一年心血的訂單。最后,我想到了借高利貸。放高利貸的人倒簡單,只復印了我的身份證,讓我寫了一份借條,就給了我50萬。我問:你們手續(xù)這么簡單,萬一借款的人跑了怎么辦?他們答:我們既然敢放,就有辦法收。他跑到天涯海角,我們都追得回來。我提著50萬離開。我哪是提著錢,簡直是提著自己的腦袋。"
"那50萬,我用了三天。那三天,每天早上起來,我的手都在顫。那三天里,我每天做的主要工作,是跟客戶溝通,用全世界最真誠的語氣和措辭,終于說服客戶多打給了我35%的預付款。第三天,拎著50萬,還有5萬的利息,還了高利貸。當走出他們房間的那一刻,我暗暗發(fā)誓,這輩子,我就是窮死,再也不借高利貸了。"
成功靠機遇的例子3:
第一個同事,是我剛打工不久的時候認識的。那時候,他高考失利,南下打工。而我呢,書讀的不好,沒臉再讀,高三輟學,跑出來打工。他加入我們部門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上班九個多月了。因為他跟我同宿舍,同床--他上鋪我下鋪,所以我倆接觸多,談得多。
他很聰明,機靈,嘴巴乖巧,很討同組人喜歡,也頗得上司好感。不到三個月,他便轉正,升級,加薪,并且時不時代理小組長了。剛開始,他回宿舍跟我談的話題是,誰懂得多,誰懂得少,跟誰可以套到技術之類的。不久,他回宿舍跟我談的話題開始轉換,變成了臧否各位同事,哪個行,哪個就差點,哪個笨得像豬,以后給自己提鞋都不要。再后來,他的話題便就變成了這個月工資多少,可以請哪個主管搓一通,以后能幫到自己的忙;哪個主管最近不得老板賞識,改天參他一本,過年他回家時,自己就有機會代理他的職務了。其時,我尚在廢品分析統(tǒng)計組干著最苦的分類工作,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心無旁騖,回去累的要死,他的話,我大多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又不久,一天晚上,他忽然對我說:"嗨,甘肅仔,我明天走了。"我驚訝:"去哪里?"他答:"去某某廠當領班。"某某廠我知道,是我們羨慕的好工廠,待遇好,工資高,但很難進去。我于是祝福他。說實話,心中還是頗有點羨慕嫉妒恨的。
時光匆匆,不覺五年。其時,我已慢慢從員工成長到了品質(zhì)經(jīng)理的位置上。因為公司發(fā)展的不錯,需要外協(xié)產(chǎn)品派我出去考察和審核外協(xié)工廠。很巧,我們的外協(xié)方,就是五年前我那位同事跳槽去的那家工廠。我心中忽然有點小小的期待,希望能看見五年前的這位老同事,想來一定做得很不錯了吧?!可以敘敘舊,談談離別后,各自的故事和歷程。因為自五年前一別,我們就再也沒有聯(lián)絡過了,不知道他過的怎樣?猶如初戀難忘一樣,我打工時第一個天天跟我嘮嗑的家伙,也難忘。
審核過程中,我數(shù)次走神,也沒有看到他。結束時,我還是忍不住問起了他。采購經(jīng)理很驚訝?"你認識他?他在我們的測試組當維修副組長,我馬上叫他過來。"不一會兒,一個人打開門縫,將腦袋伸了進來,瞄了一眼,看見采購經(jīng)理,于是趕緊躥進來,點頭哈腰到:"經(jīng)理好!經(jīng)理好!"采購經(jīng)理示意他坐,他有點手足無措,扭扭捏捏坐了上去。這是他嗎?怎么變成了這副模樣?我仔細看,樣子是他,但神情卻完全不是他,已完全沒有了五年前的那種意氣風發(fā),聰明機靈。我心中忽然一酸,跟采購經(jīng)歷說:"不好意思,認錯了,不麻煩您了。"匆匆離開?;爻讨?,我一直坐在車上,沒在說話,可心中翻江倒海。那一刻,才明白,歲月,其實很容易改變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