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詩源頭出處已無考,目前所知是出自明朝《警世賢文》。這句詩,對偶整齊,淺顯直白,無需釋義也人人能懂。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希望大家喜歡。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欣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1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2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3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4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5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之所以能鋒利可用,是出于艱苦卓絕的磨礪;梅花之所以有暗香盈袖,是源于經(jīng)霜凌寒的成長。“磨礪”與“苦寒”,都是在指代敢于奮斗的心志、肯于吃苦的經(jīng)歷。這句詩最富含美感的設計,是把極為陽剛的劍鋒與極為陰柔的花香對仗排布,一剛一柔、一陰一陽,使詩句充滿了張力。前一句的寶劍磨礪給人以觸覺和聽覺,后一句的寒梅傲雪給人以嗅覺和視覺。這就是中國文字的奇妙組合。簡單十四個字,把動態(tài)的重里含銳、把靜態(tài)的柔中帶韌,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來,似有寒光鋒刃出鞘而至,似有梅蕊清香撲面而來。
這句詩的意思,也類同于唐詩里說的“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以及俗語里面講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警語和詩句,其實是在同時歌頌著兩層意思:
首先,當然是在肯定著不畏艱苦、堅持奮斗的強韌品格。
所謂“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沒有任何成功的微笑不是由失敗的淚水與辛勤的汗水疊加而得,沒有任何人前的掌聲不是經(jīng)人后的孤獨與絕望的苦悶體嘗而來。同時,這其實也是對于逆境、對于苦難的一種必要肯定。“玉不琢,不成器”,對于玉石來講,刀鉆加之于身的雕琢,對它是苦、亦是得。不苦盡不會輕易甘來,不挫磨不能收獲玉潤。人同此理,所以《詩經(jīng)》里會說:“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對于身處苦難的人,與其責難這種命運,不如珍惜這份經(jīng)歷;對于當下不滿的人,與其抱怨眼前泥濘,不如耕耘未來花香。彩虹會懂得感謝曾經(jīng)的風雨,陶瓷會明白烈火窯燒的必要。有時候,我們需要經(jīng)歷逆境,那是敢逆水行舟者走向柳暗花明的必要旅途;有時候,我們需要敬重苦難,那是命運賜予能負重前行者走進成功之門的昂貴入場券。
國學中的梅花意象非常美好,梅與松、竹被合并稱作“歲寒三友”,人們認為,這三種植物在寒冬里不畏嚴寒、凌風生長,由此隱喻著那不畏艱險、勇敢堅韌的人格。
所以梅,象征著清正的品格:
陸游詞說“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無論周圍環(huán)境何等惡劣,是冰雪來襲、還是塵泥加身,都不改清香遠溢、內質芬芳;也有毛澤東詞說“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懸崖的險途、冰霜的降臨,都不是埋沒花開的理由、都不是美麗綻放的阻礙。
因此寒梅代表了一種品格的堅持,是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風骨猶存的堅持,是在逆境的困苦打擊里鐵骨錚錚的堅持。笑傲世事浮沉,不減內心清正。
梅,又象征著清白的品德:
王冕的詩歌頌白梅說“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還作詩歌頌墨梅說“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他偏愛黑白兩色與梅花共同打造出的凜然清氣。姹紫嫣紅的比拼、桃紅柳綠的爭艷,那不是冬日梅花獨與雪花對舞的清奇追求。而梅在冰天雪地中的艱難生長,好像是在參與著乾坤清冷的氣場,好像是在認同著天地自然的素潔。
清白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德,坦蕩來去,不忘初心,耐得寒霜,浩然正氣。
梅,還象征著清雅的品位:
林逋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道盡了梅花的清幽雅麗。本就只有疏疏落落的梅影幾枝,還要照水在碧波的漣漪中看,月色倒映中有光影流溢,黃昏朦朧中有暗香浮動,淡而不媚。清而不俗。這是非常文人化的一種審美情趣。
中國文人式的審美取向,是含蓄的,是自然的,是空靈的,是寫意的,是不求繁復而追求意境的。梅花的清寒后放而不爭先盛開、梅香的清悠淡遠而不咄咄逼人,都符合著一種繁華過盡、熱鬧退場的細膩品位。正如王安石詩說:“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低調于角落靜悄悄地香,暗香于枝頭清凌凌地開。
清雅的品位,是一種懂得收斂的矜貴,是一種不需張揚的自信力。
“梅,為花之最清”,是文化,為梅花賦予了一種高貴的人格意義,使它意喻著清正的品格、清白的品德、清雅的品位。
看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