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草書書法圖片
王羲之十七帖草書書法圖片
十七帖是王羲之創(chuàng)作的草書代表作品,這部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魅力?,F(xiàn)如今,王羲之的十七帖作品得到人們大量的欣賞與喜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王羲之十七帖草書書法圖片。
王羲之十七帖草書書法欣賞
張丞相素好草書而不工。當時流輩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筆疾書,滿紙 龍蛇飛動,使侄錄之。當波險處,侄惘然而止,執(zhí)所書問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詬其侄曰:“汝胡不早問?致予忘之!”
王羲之優(yōu)秀的十七帖草書字體圖片
張丞相喜歡書寫草書(草體字),但是很不精通。同行們都譏笑他,他卻不以為意。一天,他忽然得到佳句,趕忙索要筆墨奮筆疾書,字非常潦草,寫了滿紙。他當即讓侄兒把詩句抄錄下來。侄兒抄到筆畫怪異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筆來,拿著他所寫的字詢問張丞相念什么字。張丞相反復辨認了很久,也沒認出來自己寫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責罵侄兒說:“你怎么不早一點兒問我,以致我也忘了寫的是什么。”
草書的劃分
廣義的草書
是指草寫的 書體。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在文字不統(tǒng)一的遠古時代,自然不會有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草書,那時出現(xiàn)的潦草的字,就屬于廣義的草書;二是在文字統(tǒng)一后,在應急的情況下,或者是在起草文書稿件、記錄他人談話時,行筆快捷,筆畫連帶、省略,信手寫的不規(guī)范的潦草的字,這種潦草的字很難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連寫字的人也難以識別,這種潦草的字就屬于廣義的草書。
草書
為了便捷書寫,經(jīng)過漫長的約定俗成的過程,尤其是在 篆書向隸書轉化的時期,民間流行的草字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寫法逐漸統(tǒng)一,經(jīng)過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終于產生了具有法度的草書,那便是 章草,之后進一步發(fā)展成今草,狹意的草書就是指章草和 今草。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規(guī)范性,又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其基本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草書是筆畫省略,結構簡便的書體。二是,草書是以點畫作為基本符號來代替 偏旁和字的某個部分,是最具有符號化特征的書體。三是,草書的 筆劃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連帶呼應,是便于快捷書寫和便于表達書者情感的 書體。
猜你感興趣:
2.王羲之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