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顏真卿簡介
書法家顏真卿簡介
顏真卿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之一,他對我國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那么,關于顏真卿這個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顏真卿的人物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書法家顏真卿簡介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jiān)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介紹
蘇軾曾云:“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顏真卿,字清臣,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杰出的書法家。曾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代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后為李希烈縊殺。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
顏真卿為瑯琊氏后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師古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云,鉤如屈金,戈如發(fā)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后世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后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jīng)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他的傳世書跡極多,《顏勤禮碑》《元次山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傳世墨跡有《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顏真卿的書法成就、地位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后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他的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于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墻習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則經(jīng)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shù)十年工力百般錘煉、充實,使得“顏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顏體”終于在書壇巍然屹立。正如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所說:“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chuàng)造者。”顏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后的楷書,已形成一種范式,后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
書學境界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
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
在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初步確立自己的“顏體”面目。如果以天寶五年(746),張旭在裴儆府上授筆法于顏真卿為一個界線,那末在此以前顏真卿尚在艱苦的摸索階段。此一階段傳世之作鮮見。如天寶元年寫《張仁蘊德政碑》,天寶五年寫摩崖書法禾山石壁“龍溪”二字。此時顏真卿在書學方面已有相當?shù)男摒B(yǎng),這在張旭考問顏氏十二筆意時,顏真卿或以從張旭處領教所得,或以自己攻習所悟對答如流,使張旭深以為然。他志向高遠,期在“齊于古人”。張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筆法。
在接受張旭的筆法后,顏真卿欣喜地說:“自此得攻書之妙,于茲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從天寶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時間,可說是顏真卿依照張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礪的階段。果然在天寶十一年后,顏真卿書碑漸多,在社會上已享有一定的聲譽。天寶十一年書有《郭虛己碑》、《郭揆碑》、《多寶塔碑》、《夫子廟堂碑》等。天寶十三年又有傳世名作《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碑陰記》等。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顏真卿投身于金戈鐵馬與叛軍作戰(zhàn)之中,無暇顧及筆硯藝事。此可為顏氏書法歷練的第一階段,也是第一境界的歷練。
在這一時期,雖然各碑面目或有差異,但總體上說,是“顏體”的初步形成階段。從《多寶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顏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筆上沉著、雄毅,以健力立骨體,敷以較厚之肉彩;結體上整密、端莊、深穩(wěn),由瘦長型變?yōu)榉秸?在布白上減少字間行間的空白而趨茂密。這一階段,顏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點畫皆有筋骨”,“點畫凈媚”,“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專門攻習真書、草書,雖有隸書、篆書之作,并不多。顏真卿的第一境界,從初唐而來,又脫出初唐之軌轍,自立一家面目。這種境界的歷練又多循張旭所示為門徑。
第二境界
究字內精微,求字外磅礴
從五十歲后至六十五歲,可以說是第二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顏體”形神兼具,已漸成熟。其間作品有《金天王廟題名》(758)、《請御書逍遙樓詩碑額表》(758)、《鮮于氏離堆記》(762)、《磨滅記》(762)、《顏允南碑》(762)、《韋縝碑》(763)、《臧懷恪碑》(763)、《郭家廟碑》(764)、《顏秘監(jiān)碑銘》(765)、《顏喬卿碑》(769)、“逍遙樓”三字(770)、《殷踐猷碑》(770)、《張景倩碑》(770)、《元子哲遺愛碑》(770)、《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771)、《麻姑山仙壇記》(771)、《小字麻姑山仙壇記》(771)、《大唐中興碑》(771)、《顏含大宗碑》(771)、《宋廣平碑》(772)、《重建顏含碑》(772)、《八關齋會報德記》(772)等等。
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以及其后接二連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靈的空間;書生——斗士——統(tǒng)帥,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頻繁轉換,人生體驗更多,藝術體味也就更深。這些,顏真卿“一寓于書”,將前期的“顏體”反復錘煉,煉形煉神,從而神形兼?zhèn)洌K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強了腕力,中鋒運行,取篆籀方法,圓轉藏鋒,如印印泥。筆畫形成蠶頭燕尾,直畫則成弓弩蓄勢之形。筆畫之間采取橫細豎粗的對比錯綜方法。在鉤末、捺末挑踢出尖鋒,耀其精神。其捺筆表現(xiàn)出一波三折的節(jié)奏。其直鉤、平鉤、斜鉤,飽滿取勢,彎度均勻,圓勁有力。其折筆則提筆暗轉,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釵股”擬之。從結體上說,方正端莊,穩(wěn)健厚重,中宮寬綽,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側取勢,不以左緊右松取妍,而像篆隸以對稱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間櫛比,行間茂密,以形密取氣勢,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顏真卿已一掃初唐以來的那種楷書風貌:前者側,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壯;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潤色開花,后者元氣淋漓。真可謂變法出新意,雄魂鑄“顏體”。
第三境界
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
在六十五歲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說是第三境界的歷練。從成熟中加以神奇變化,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一碑有一碑之異彩。此時期的作品有《元結碑》(772)、《干祿字書》(774)、《竹山堂聯(lián)句》(774)、《妙喜寺碑》(774)、《顏杲卿碑》(774)、《李玄靖碑》(777)、《顏勤禮碑》(779)、《馬璘碑》(779)、《顏家廟碑》(780)、《顏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典型碑刻中,顏書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顯示質樸茂密的風神,在筆鋒得意處顯現(xiàn)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自己的豪邁氣度。
孔子說:“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真卿晚年也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對生命與書藝在反省中得到悟徹,并將生命哲學與書藝哲學打通,因此在其點捺撇畫中既留著生活的血淚斑駁,又在筆墨的動勢中洋溢著生命的頌歌;既在線條的起落移動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櫛比鱗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輝!至此境界,其書如老枿枯林,卻有濃花嫩蕊,一本怒生,萬枝爭發(fā),生機盎然。
猜你感興趣:
1.顏真卿的生平簡介
2.顏真卿的書法故事
5.顏真卿的書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