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的功效作用及新用途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干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shí),經(jīng)煙火熏制而成。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要介紹的是烏梅的功效作用及新用途。
烏梅的功效作用
1、止渴
烏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常用來治療口渴多飲的消渴(如糖尿病)以及熱病口渴、咽干等。夏天可用烏梅煎湯作飲品,能去暑解渴。
2、止咳
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而用于肺虛久咳少痰或干咳無痰之癥,常配半夏、杏仁等。但對實(shí)證要慎用。
3、止瀉
烏梅能澀腸止瀉痢,可用于脾虛久瀉、久痢或大腸滑瀉不止甚至脫肛不收。近年有人用《傷寒論》中的烏梅丸作基本方加減治療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4、止痛
一能安蛔止腹痛?;紫x得酸則伏,用烏梅配細(xì)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可治療膽道或腸道蛔蟲引發(fā)的腹痛、嘔吐甚至四肢厥冷。二能活血止瘀痛。烏梅可軟化骨刺,改善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而療足跟痛。取烏梅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40分鐘,過濾去渣,加食醋200毫升,待藥液溫度適宜時(shí),浸泡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時(shí)左右(藥液可重復(fù)加熱使用)。
5、止血
烏梅炒炭可療便血、崩漏屬虛證者。治療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可重用炒烏梅至30克配人參、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糧等煎服;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所致血尿、蛋白尿經(jīng)久不消者,在辨證方中加入烏梅炭、蟬蛻各6~10克功效顯著,這與實(shí)驗(yàn)證明烏梅可助腎小管上皮細(xì)胞增生,增強(qiáng)腎小管重吸收精微物質(zhì)的能力等功能有關(guān)。
烏梅的新用途
皮膚瘙癢
烏梅能潤膚止癢、抗過敏,對血虛風(fēng)燥所致的皮膚瘙癢、癮疹、頑癬等有很好的止癢作用。方用烏梅6g、生
地黃30g、當(dāng)歸12g、赤芍10g、蟬蛻6g、益母草15g、川芎5g、白鮮皮15g、徐長卿15g,水煎服,每日1劑,10劑為1療程。
糖尿病血糖下降
烏梅、五味子、炙僵蠶各等分研末為丸,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用藥1~3周后“三多”癥狀可改善,血糖、尿糖可顯著下降。
胃酸缺乏
烏梅組方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癥有很好的療效。方用烏梅6g、木瓜10g、白芍15g、沙參15g、黃芪20g、太子參12g、莪術(shù)6g、綠萼梅8g、生麥芽15g、丹參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慢性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
重用烏梅(一般不少于30g)對慢性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有一定療效。方用烏梅30g、黃連3g、黃柏9g、細(xì)辛3g、花椒6g、干姜6g、桂枝6g、黨參10g、當(dāng)歸10g、附子6g、白術(shù)20g、枸杞子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劑,分3次服,一般7日可見效。
神經(jīng)衰弱
烏梅有除煩清熱之功效,用于神經(jīng)衰弱的治療效果顯著。方用烏梅20g、制附子10g、細(xì)辛3g、肉桂6g、黃連6g、琥珀6g、黨參15g、干姜15g、茯苓18g、當(dāng)歸12g、酸棗仁30g、龍骨20g、牡蠣30g、大棗10枚,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3劑可見效。
慢性腎炎
烏梅有助腎小管上皮再生,增強(qiáng)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可改善腎臟血液循環(huán),促進(jìn)腎臟功能恢復(fù),對慢性腎炎引起的血尿、蛋白尿有效。方用烏梅炭、蟬蛻各6g,辨證加入其他中藥,如玉屏風(fēng)散合六味地黃湯等,每日1劑,水煎服。
尖銳濕疣
用烏梅洗劑治療尖銳濕疣收效明顯。方用烏梅15g、馬齒莧60g、蜂房15g、生薏苡仁30g、紫草20g、生黃芪15g、枯礬10g,水煎外洗,1~2周可見效。
足跟痛
以烏梅煎湯加食醋,生鐵熱煅治療足跟痛取得良好止痛效果。方法:烏梅200g加水2000mk水煎40分鐘,過濾去渣,加食醋200mk,用生鐵塊(300g左右)燒紅放入藥液,2分鐘后取出。待藥液溫度適中,浸泡腳跟,每晚1次,每次1小時(shí)。一般7天可見效。
霉菌性陰道炎
烏梅外洗,治療霉菌性陰道炎療效顯著。方用烏梅50g、白鮮皮15g、貫眾30g,根據(jù)臨床辨證,還可在上方中加入龍膽瀉肝湯。每劑藥煎2次,每次取汁200mk,每日洗2次,先熏后洗,再以帶尾棉球浸藥液(藥液煎好后可先取出少許另存,以備浸棉球塞入用)后塞入陰道,6小時(shí)后取出棉球,每日1次。如能配合口服藥,效果更好。烏梅口服劑量為10g~15g。
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
單用烏梅或在辨證組方中加入烏梅,治療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常獲良效。方用炒烏梅30g、人參6g、茯苓15g、木瓜10g、赤石脂10g、禹余良10g,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2~3劑可顯效。
烏梅的功效作用及新用途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