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的久期是什么
最近,債券市場出現(xiàn)了一些波動,投資者對于債券市場也有了更多的關注,在很多關于債券的分析文章或者投資建議中,常常出現(xiàn)“久期”這個詞。那么久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讓學習啦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什么是債券的久期吧。
債券久期的概念
由于決定債券價格利率風險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償還期和息票利率,因此需要找到某種簡單的方法,準確直觀地反映出債券價格的利率風險程度。
經(jīng)過長期研究,人們提出“久期”(Duration)的概念,把所有影響利率風險的因素全部考慮進去。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經(jīng)濟學家麥考雷(F.R.Macaulay)于1938年提出的。他在研究債券與利率之間的關系時發(fā)現(xiàn),在到期期限(或剩余期限) 并不是影響利率風險的唯一因素,事實上票面利率、利息支付方式、市場利率等因素都會影響利率風險?;谶@樣的考慮,麥考雷提出了一個綜合了以上四個因素的利率風險衡量指標,并稱其為久期。
久期表示了債券或債券組合的平均還款期限,它是每次支付現(xiàn)金所用時間的加權平均值,權重為每次支付的現(xiàn)金流的現(xiàn)值占現(xiàn)金流現(xiàn)值總和的比率。久期用D表示。久期越短,債券對利率的敏感性越低,風險越低;反之,久期越長,債券對利率的敏感性越高,風險越高。
債券久期在債券投資中的重要意義
舉例來說,對于久期為4.5年的債券,當收益率下降1%,則債券價格上漲約4.5%,而對于久期為10年的債券,當收益率下降1%,則債券價格上漲10%。
而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調(diào)整債券組合的久期,從而實現(xiàn)控制組合的風險的目的。
一個例子是利率免疫。在債券投資過程中,利率的變動常常使投資者承擔一些風險,比如投資者持有的債券到期時間小于投資期限時,當利率出現(xiàn)下跌的時候,投資者在投資期間獲得的利息收入只能以較低的水平進行再投資,從而難以實現(xiàn)預期的收益水平;而當投資者投資的債券到期時間大于其投資期限時,如果出現(xiàn)利率上升,其只能以相對較低的市場價格將持有的債券進行變現(xiàn),從而對于投資者的收益帶來一定損失。顯然,無論哪一種類型的風險發(fā)生,投資者在投資結束時都無法獲得預期的投資收益。投資者是否能夠進行調(diào)整,使得自己的債券組合在投資期限內(nèi)無論利率發(fā)生哪個方向的變化,都可以在投資結束時獲得較為確定的收益呢?在利率發(fā)生微小變動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債券組合的久期調(diào)整至等于投資期限,那么這時候我們最終得到的現(xiàn)金流將不隨利率的變化而改變,即其債券投資對利率的變動具有“免疫”能力。
久期匹配也是在投資中經(jīng)常應用的一個技巧,很多金融機構經(jīng)常通過確保其資產(chǎn)平均久期等于其債務平均久期(可以認為為債券空頭)來對沖所面臨的利率風險。這種策略可以保證利率的微小平行移動不會對資產(chǎn)與負債組合的價值產(chǎn)生太大影響,因為資產(chǎn)的收益(或損失)與負債的損失(或收益)相互抵消。
債券久期的計算公式
久期的計算有不同的方法。首先介紹最簡單的一種,即平均期限(也稱麥考利久期)。這種久期計算方法是將債券的償還期進行加權平均,權數(shù)為相應償還期的貨幣流量(利息支付)貼現(xiàn)后與市場價格的比值,即有:D=1×w1+2×w2+…+n×wn
式中:ci——第i年的現(xiàn)金流量(支付的利息或本金);
y——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P——當前市場價格;
例:某債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每年付息,期限2年。如果到期收益率為6%,那么債券的久期為多少? 解答:第一步,計算債券的價格:利用財務計算器N=2,I/y=6,PMT=5,F(xiàn)V=100,CPT PV=? PV=98.17。
第二步,分別計算w1、w2: w1=4.72/98.17=0.0481 w2=93.45/98.17=0.9519
第三步,計算D值: D=1×0.0481+2×0.9519=1.9519
債券久期的局限性以及改進
久期雖然可以較好的體現(xiàn)債券對于利率變化的敏感程度,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其假設收益率曲線平坦且移動時為平行移動,但很多時候收益率曲線并非平坦同時也會出現(xiàn)非平行移動。第二,其僅適用于收益率變化較小的情況,當收益率變化較大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債券組合的收益率曲線的曲率(convexity)很可能存在不同。第三,普通的久期概念對于幾乎沒有違約風險的國債是適用的,但其并沒有考慮到存在違約可能的企業(yè)債券以及擁有可贖回條款的可贖回債券。基于以上久期的局限性,一些久期的改進定義被提出并應用,包括偏久期、近似久期、風險調(diào)整久期等等,如讀者有興趣可以自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