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小學生處于心理與身體發(fā)育的特殊時期,因此,科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培養(yǎng)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篇1
內容摘要: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jīng)成了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嚴峻的課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切實地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健康心態(tài),針對其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早的干預和引導,意義重大。
淺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中國社會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在我們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諸多心理問題。正如當今的小學生,他們是跨世紀的一代,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然而他們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幸福、快樂,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在他們身上日益突出。
根據(jù)調查,在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中,有不少學生存在心理上的疾病,特別是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顯得特別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而抑郁”的生活。資料表明,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等。近年來,小學生由于病態(tài)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誘發(fā)犯罪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人發(fā)展,甚至危害了家庭的和諧和社會的穩(wěn)定。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應成為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根據(jù)調查顯示,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家庭環(huán)境、學習壓力和教師的教育方法、以及社會影響等。它反映了學校教育及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許多矛盾。我們作為一個小學工作教育者,只有確切地了解了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去避免它。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影響。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huán)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和家長的條件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jīng)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目前,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重尖子生,輕后進生。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而一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采用不當?shù)姆椒?,體罰學生,譏諷、挖苦學生,嚴重地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不少學生產(chǎn)生孤獨、自卑的心理。有些后進生,被教師所嫌棄,失去了上進心而自暴自棄。
再次,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對學生沖擊甚大。隨著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難免帶來一些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和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環(huán)顧我們周圍,就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電子游戲廳、不法網(wǎng)吧等,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和誘導。學生由于年齡小,缺少辯別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學生的非正常心理。
此外,青少年時期,尤其是小學五六年級這一階段的年齡,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國外稱之為“危險年齡”。這時期青少年身高體重迅速增長,性成熟時期開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這時期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fā)展,但又有較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帶有沖動性,不善于克制,行為不易預測,也最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上τ谶@種悄悄來到的變化,青少年自身沒有思想準備,我們的一些家長老師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準備,沒有主動及時地采取相應教育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過渡時期”、“危險年齡”,致使這時期成為心理問題的多發(fā)時期。
因此,在小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從理論上來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yǎng)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任務。那么,注重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什么作用呢?
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現(xiàn)時生活中,許多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做到應有盡有,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保護,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甚至不以為然。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進而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如我班有個小男孩,長得活潑可愛,但是上課總是喜歡打斷老師講話,又喜歡動手動腳去騷擾其他同學,因此經(jīng)常遭到同學的打罵。還有,作業(yè)老是慢別人一拍,就此,我將情況向家長反映了幾次,但家長都不重視,一段時間后其成績又下降。后來我只好再次找來家長,先教育家長要從小重視培養(yǎng)小孩的良好習慣,并告訴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發(fā)展前途,應該用鼓勵的方法讓他改掉壞習慣。接下來我也找這位同學交談了幾次,跟他聊聊學習上的優(yōu)點與缺點,鼓勵他要有信心改掉壞習慣,發(fā)揚優(yōu)點。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現(xiàn)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課不隨便插嘴的壞毛病,對學習也有了更濃厚的興趣,也變得更細心了。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各科文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全面發(fā)展。
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后進生”通常是紀律散漫,思想意識差,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也是班級管理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我覺得在課堂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我班的小文同學,課堂上經(jīng)常拉攏同學講話,每次作業(yè)都欠交,不愿讀書背書,不肯接受老師的批評教育,脾氣大,成績很差??梢哉f真拿他沒法子。但偶爾的幾次早晨卻讓我發(fā)現(xiàn)他原來是很關心集體的,他每天一早回校就搶著幫同學值日,把衛(wèi)生區(qū)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黑板擦得干干凈凈。因此,我抓住這機會找他談心,教育他如果做作業(yè)也能像掃地擦黑板一樣認真的話,我相信他的成績肯定會很棒的。為了使他增強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我?guī)状握宜勗?,陪他做心理游戲,及時疏導他的心理,同時和他一起尋找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幫助他樹立學習目標,改變自卑心態(tài),重拾學習信心?,F(xiàn)在,他真的變了,作業(yè)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績也有所進步。
三、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其體現(xiàn)了一種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F(xiàn)代社會和未來社會越來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質。在未來社會里,能否處理好人際關系,有沒有團結合作精神和獨創(chuàng)精神,有沒有健全的人格,將是人才的重要內涵之一。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yī)學中的診療模式,它的目的是在于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jié)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自身、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
總之,為了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實施素質教育,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自我防止和消除產(chǎn)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保持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tài),更好地成長為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篇2
提要:低年級小學生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在其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方面的行為偏差,其中“告狀”這種行為偏差在他們當中最為普遍。如果不及時加以疏導,這種偏差將很有可能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漸演變成心理疾病,影響到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他們“告狀”的行為動機、目的,并把這類行為歸結成三類具有代表性的心理行為:妒忌性行為、報復性行為、表現(xiàn)性行為。通過調查與分析,采用表揚-矯治-鼓勵的方法進行了疏導,采用寫優(yōu)點卡、組織民主評議、設立“多官制”、開通心靈渠道等方法進行教育,力求凈化學生心靈,健全幼小人格。
關鍵詞:調查分析 疏導教育 凈化心靈 健全人格
在教學中,我們時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向教師報告一些教師認為是雞毛蒜皮小事,除一部分學生把教師當作自己最信任的人,喜愛跟老師接近,喜歡向老師訴說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此外,絕大部分的學生是用一種“寬于律己、嚴于律人”的標準來評價事物。從實質來說,都是心理異常的外部表現(xiàn)。為此,要減少這種“告狀”行為,我認為應結合實際,掌握其心理活動變化規(guī)律,采取心理干預的方法,著重進行心理矯治與調控。通過課堂教育教學、游戲、活動、輔導等各種教育途徑,幫助小學生獲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認知,喚起小學生自我認識、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識,并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心理偏異或形成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fā)展,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這樣,既能增進學生和教師的親密程度又保護了學生要求上進的積極性,還能健康學生幼小的心靈。
一、“告狀”現(xiàn)象行為分析
低年級的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一個重要“飛躍”時期,這時的好勝心、好強心正在逐漸加強,喜愛聽老師和長輩的表揚,希望受到同學的關注。由于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學生剛步入小學漸漸離開父母的羽翼呵護,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還很差,于是“告狀”現(xiàn)象在低年級小學生普遍存在。本人曾結合班級中“告狀”事件作了調查,根據(jù)他們不同的心理變化、行為的動機、目的。我從心理學的角度把它歸結為三大類:妒忌性行為、報復性行為、表現(xiàn)性行為。
1、妒忌性行為
妒忌是對他人的優(yōu)越地位而心中產(chǎn)生的不愉快情感,是不甘心自己沒有條件趕上別人而煩惱的情感,以及由此所導致的相應行為。從內因來說,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較缺乏,認識水平較低是最主要的。從外因來說,有的家長錯誤的教育觀點以及教育方法觸發(fā)了學生妒忌心理。例如:把自己小孩的“升降進退”與其他同學對比,使學生感到其他同學對自己是一種威脅。低年級小學生一方面由于社會交往日益擴大,置身于一種充滿競爭的環(huán)境中,于是個別差異在相互交往和學習生活中被突出了,一部分學生甚至失去在家庭中“小皇帝”的地位,產(chǎn)生了以不滿為特征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感情。具體表現(xiàn)為他們一旦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受表揚學生或和自己競爭的勝利者,有了一些小錯誤,就會迫不及待地去報告老師。
2、報復性行為
有些學生受到一點委屈或碰到一點很小的得失便耿耿于懷。這種學生極易受外界的暗示,特別是那些與自己有關的暗示,更易引起內部心理沖突,為求心理平衡而產(chǎn)生“告狀”行為。產(chǎn)生這種行為的動機,后天環(huán)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家庭成員與他人交往方式,對其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心胸狹窄,不肯吃一點虧,則其行為肯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子女的性格,在同學交往中,如果有人不拘小節(jié),隨便糟蹋別人的東西,也會從另一角度強化某些人的狹隘性格。而另一原因是由于敵對傾向而引起的。這些學生會因為同學向教師反映自己的一些錯誤,誤解為與自己過不去,認為周圍的人都在輕視自己,傷害自己,因此極為不滿。
3、表現(xiàn)性行為
大部分小學生“告狀”的目的是為了表現(xiàn)突出自己,動機是積極的。根據(jù)兒童心理變化特征把他們分為四大類:
(1)監(jiān)督型,一般都發(fā)生在班干部或教師較信任的學生身上。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理解能力、獨立應變能力較差,他們對于教師的要求常常是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不允許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一絲兒偏差,而自己又不能獨立處理時,他們樹立權威,尋找正確依據(jù)的唯一靠山就是老師。
(2)自傲型,此類“告狀人”一般為平時表現(xiàn)較好,常受教師表揚的學生,他們在教師、家長和同學中有一定的地位。這些學生在不能正確對待榮譽的時候,常表現(xiàn)為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認為自己是教師的代言人,對犯錯誤學生亂加指責,把“我去告訴老師”掛在嘴邊,這樣極其容易引起犯錯學生的反感,見犯錯學生依然不聽勸告,在騎虎難下之時,只能選擇去報告老師。
(3)模仿型,一般都產(chǎn)生在行為表現(xiàn)處于中等的學生身上。平時,教師表揚表現(xiàn)好的學生他們聽在耳里,記在心里,從羨慕發(fā)展到期望自己也能受到表揚。一旦自己表現(xiàn)較好或做了好事無人知道時,他們會參照某些“告狀”同學的行為,去告訴老師其余同學在自己較好方面的不足,以此來烘托自己的成就,滿足自身欲望,確立在教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地位。
(4)自卑型,一般是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表現(xiàn)得尤為強烈。他們由于在各方面的能力較差,平時不為老師所注意。為了能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關注,他們明知自己能力不強,卻經(jīng)常挑一些雞毛蒜皮類的小事或同學們的小錯誤去告訴老師,試圖用此方法來引起老師注意。
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篇3
摘要:人類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開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質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尤其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那么作為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形成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忍不拔、勇于戰(zhàn)勝挫折等個性心理品質。
關鍵詞: 小學生 心理障礙 心理健康 健全人格
一、小學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現(xiàn)象及原因。
在學校里,有許多小學生與常人大不一樣,他們表面自尊但內心自卑;愿意進取但畏懼困難;有參與意識但參與能力低下;有較強的自我實現(xiàn)欲望但消極的自我實現(xiàn)方式。這些學生產(chǎn)生了心理障礙,大都以自我為中心、自卑、孤僻、冷漠、妒忌、不滿、不思進取、破罐子摔碎等嚴重的逆反心理。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由于不良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家長過分溺愛。學生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在家里被眾星捧月似的寵著護著,“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這種學生,在學校自理能力差,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很強,但自信心差;喜歡表揚,但對批評卻接受不了,甚至產(chǎn)生嚴重的挫折心理,厭倦學習,厭倦學校。二是平時的高壓教育。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的心理負擔愈加沉重,早成才、快成才、多成才的壓力日益增大,社會、家庭和學校都存在著功利主義傾向,使學生的學習充滿功利主義。學校以分數(shù)和升學衡量學生;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迫切,學生除要完成學校的學習任務外,還要參加眾多的補習班、興趣班、特長班、外語班等學習,整天精神高度緊張,心理疲憊,壓力很大。從而造成孩子的孤僻冷漠,甚至對各種學習,對家長、對學校都有逆反和仇視的心理。三是缺少愛。主要發(fā)生在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或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小孩遭受父母離異,心理受到打擊,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撫養(yǎng)和教育方面處理不當,就會使孩子覺得不如別人,缺乏信心和同情心,心理受到挫傷,產(chǎn)生妒忌、不滿、不公平等心理。四是自身缺陷。有個別學生長相不好看或身體殘疾,別人諷刺、挖苦,使他們心理受到傷害,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寬容,產(chǎn)生了羞愧、自卑、不思進取、委屈、失望、說慌、無助、失落、對老師疏遠、逆反心理等心理現(xiàn)象。五是缺乏生存教育。學生對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認識不清,產(chǎn)生錯位。正是由于這種種原因,使學生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二、關心愛護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對小學生來說,心理健康問題多數(shù)與關愛、理解、信任等缺乏有關。因此,要搞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師必須對孩子充滿愛心,對學生抱以保護、愛撫、友善、關心、熱情的態(tài)度,用關愛的精神去教育心理不平衡、心理被扭曲受傷害的學生,通過心理的安慰、心理引導和心理咨詢給以安撫和解脫。而不能搞成思想品德般的說教或者心理衛(wèi)生知識的講解。那么,老師如何有效地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呢?
1、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良好環(huán)境
教師和家長在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幫教和矯正其心理失衡時,應首先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適合他們心理成長的良好外部環(huán)境,捕捉教育時機,為他們選擇和提供一些可讀性強,又適合其年齡特征,內容健康的課外書籍,結合重大節(jié)日多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平時組織學生觀看健康的影像,組織參觀烈士紀念館,革命先烈紀念地,舉行歌詠會、朗誦會等等,以此來分散和轉移社會不良影響對他們心理的刺激。教師和家長應該放下架子,同學生交朋友談思想,摸清他們心里的真實想法。只有這樣,矯正他們的不良心理才會見成效。針對這些情況,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慢慢校正不良心理,逐步培養(yǎng)其健康完善的人格心理。
一是建立一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通過在班上開展互幫互學、互相關愛的活動,讓學生相互深入全面的了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系。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用平等真誠的態(tài)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里,心情愉快,精神放松,以增強其信心,激發(fā)其求知欲,鼓舞其勇氣,對困難挫折都能勇敢面對,對他人理解、尊重、寬容,在集體中做一個受歡迎的角色。
二是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采用啟發(fā)式和快樂教學的方法,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同時,注意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克服學習困難,增強其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培養(yǎng)他們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討的精神。
三是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開展多種文體活動,寓教于樂。利用主題隊會活動,組織學生觀看他們喜愛的影視片,講故事,談理想,說未來,選取一些社會角色作模擬表演等,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了解自己的角色心理,把遠大的理想與腳踏實地的學習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逐漸克服缺點,自我完善個性。
2、關注差異,用愛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與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同,它更多的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大的問題,有問題的主要是極個別的,由于多種原因長期造成的。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必須認真全面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有關情況,通過日常的觀察,初步確定出重點的教育對象,在作進一步深入了解后,再制定出教育計劃、方案和措施,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和疏導。
結語:總之,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的教育的一項內容和整個教育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一門全新學科,是心理學理論的技術體現(xiàn),屬于應用心理理解范疇,是直接服務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門獨特的理論與技術?,F(xiàn)在,農(nóng)村小學并沒有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主要是班主任與家長及各科任老師共同配合,處處留心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展開幫教,用愛溫暖他們,啟發(fā)、引導、提高學生對自身調節(jié)的自控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幫助他們的心理健康地成長、發(fā)展。
看過“小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