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傷的急救護理
創(chuàng)傷的急救護理
創(chuàng)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創(chuàng)傷是指機體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致傷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組織結構的破壞。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創(chuàng)傷方面的急救護理,供大家參考。
常見創(chuàng)傷的急救護理
1. 危重傷:創(chuàng)傷嚴重,傷員有生命危險,需行緊急救命手術或治療。生命體征表現(xiàn):呼吸<10次/分或>35次/分,毛細血管充盈時間>2秒,脈搏≥120次/分或<50次/分,意識障礙嚴重。如窒息、內(nèi)臟大出血、顱腦傷合并顱內(nèi)血腫或腦疝形成、張力性氣胸等。
2. 重傷:傷員生命體征穩(wěn)定,需手術治療,但可以在一定時間內(nèi)做好術前準備及適當檢查,可力爭在傷后12小時內(nèi)急救處理者。如胸外傷不伴有呼吸衰竭、胸腹貫通傷而無大出血可能、深部軟組織傷未發(fā)生休克等。此類傷員需嚴密觀察,防止因處理不及時而轉為危重傷員。
3. 輕傷:傷員意識清楚,無生命危險,現(xiàn)場無須特殊處理,手術可延至傷后12小時處理。如為感染的軟組織傷、閉合性四肢骨折、局限性燒傷等。
創(chuàng)傷急救小知識有哪些
止血法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幾種:
1.加壓包扎法:用敷料蓋住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扎。這種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2.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墊等敷料填塞在傷口內(nèi),再用繃帶,三角巾成四頭帶加壓包,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常用于頸部、臂部等較深傷口。
3.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迫出血的血管上端,即近心端,使血管閉合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目的。適用于頭面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急救。
4.屈曲加墊止血法: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 窩內(nèi)放置綿紗墊、毛巾或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jié),用三角巾或布帶作"8"字固定。注意有骨折或關節(jié)脫位時不能使用,因此法傷員痛苦較大,不宜首選。
關于止血帶止血:
適用于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多或經(jīng)其它急救止血無效者。常用氣囊止血帶或三尺左右長的橡皮管;急救時可用布帶、繩索、三角巾或毛巾替代,稱絞緊止血法。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止血帶必須上在傷口的近心端,肘關節(jié)以下的傷口,應將止血帶扎在上臂,膝關節(jié)以下傷口應將止血帶扎在大腿。
2.在上止血帶前先包一層布或單衣。
3.上止血帶之前應抬高患肢2~3分鐘,以增加靜脈回心血流量。
4.應標記、注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并每隔45~60分鐘放松止血帶一次,每次放松時間為3~5分鐘;松開止血帶之前用手壓迫動脈于近端。
5.扎止血帶松緊要適宜,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動脈搏動為好。
6.不可用電線、鐵絲等作止血帶用。
具體操作方法:橡皮帶止血法:先在止血帶部位墊一層布或單衣,再左手拇食中指持止血帶頭端,另一手拉緊止血繞肢體纏2~3圈,并將橡皮帶未端壓在緊纏的橡皮管下固定。
絞緊止血法:先墊襯墊,再將帶系在墊上繞肢體一圈打結,在結下穿一棒,旋轉此棒使帶絞緊,至不流血為止,最后將棒固定在肢體上。
包 扎
包扎在急救中應用廣泛,其主要目的是壓迫止血,保護傷口,固定敷料減少污染,固定骨折與關節(jié),減少疼痛。常用的材料有三角巾、多頭帶、繃帶,亦可用毛巾、手絹、布單、衣物等替代。
1.一般傷口包扎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迅速暴露傷口并檢查,采用急救措施。
(2)有條件者應對傷口妥善處理,如清除傷口周圍油污,碘酒、酒精消毒皮膚等。
(3)包扎材料,尤其是直接覆蓋傷口的紗布應嚴格無菌,沒有時亦應盡量用相對干凈的材料覆蓋,如清潔毛巾、衣服、布類等。
(4)包扎不能過緊過松。
(5)包扎打結或用別針固定的位置,應在肢體外側面或前面。
2.特殊損傷的包扎:
(1)開放性顱腦損傷的包扎:用干凈的碗扣在傷口上,或者有敷料或其它布類做成大于傷口的圓環(huán);放在傷口周圍,然后包扎,以免包扎時骨折片陷入顱內(nèi);同時保護膨出的腦組織。
(2)開放性氣胸的包扎:如果胸部外傷且伴有氣胸(傷口有氣體進出),要緊密包扎,阻斷氣體從傷口進出,傷口先用厚敷料或塑料布覆蓋,再用紗布墊或毛巾墊加壓包扎。
(3)多根肋骨骨折:胸部外傷伴有多根肋骨骨折,則胸壁失去支持而出現(xiàn)反常呼吸運動??捎靡挛?、枕頭等加壓包扎傷側以遏制胸壁浮動;必要時(無適當物品可用)將傷員側臥在傷側。
(4)開放性骨折并骨端外露:包扎時外露的骨折端不要還納者若自行還納者應該注明。
(5)腹部外傷并內(nèi)臟脫出:脫出的內(nèi)臟不要還納,包扎時屈曲雙腿,放松腹肌,將脫出的內(nèi)臟用大塊無菌紗布蓋好,再用干凈飯碗、木杓、鋼盔等凹形物扣上,或用紗布、布卷、毛巾等作成圓狀,以保護內(nèi)臟,再包扎固定。
(6)有異物插入身體內(nèi)和傷口包扎:不要移動異物,周圍用物體如保護環(huán)等支持,再包扎固定。
骨折的固定
【 骨折固定的目的 】
急救時的固定主要是對骨折的臨時固定,其主要目的不是整復,而是為了防止骨折端活動刺傷血管、神經(jīng)等周圍組織造成繼發(fā)性損傷,減少疼痛,便于搬動。
【 固定材料及注意事項 】
1.固定的材料:常用的有木質(zhì)、鐵質(zhì)、塑料制作的夾板或固定架。急救時常就地取材,選用長短寬窄合適木板、竹竿、樹枝、紙板等簡便材料,有時亦可利用傷員的身體,健肢將傷肢固定,如將受傷的上肢固定于胸前,用健肢來固定受傷下肢等。
2.注意事項:
(1)有創(chuàng)口者應先止血、消毒、包扎,再固定,傷員出現(xiàn)休克時應同時搶救。
(2)對大腿、小腿及脊柱骨折者,不宜隨意搬動,應就地臨時固定。
(3)固定前應先用布料、棉花、毛巾等鋪墊在夾板上,以免損傷皮膚。
(4)夾板應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兩側,最好固定上下各一個關節(jié)。
(5)用繃帶固定夾板時,應先從骨折下部纏起,以減少傷肢充血水腫。
(6)固定松緊應適宜。
傷員的搬運
危重傷員經(jīng)過初步處理后,要根據(jù)傷情選擇適當?shù)陌徇\方法和工具。其主要目的為:及時、迅速轉運傷員、防止再次受傷、有利于安全運送。
【 常用的搬運法 】
1.單人搬運法:
(1)抱持法:傷者一手搭在急救者肩上,急救者一手抱信住傷員腰背部,另一手肘部托部大腿。
(2)背法:將傷者雙上肢拉向急救者胸部,前胸緊貼后背,傷者屈髖屈脖,急救者雙手得前臂托住傷者大腿中部。
(3)馱法:將傷員掮在肩上,其軀干繞頸部,同時牽住其下垂之上肢。
2.雙人搬運法:
(1)椅托式:急救者二人手臂交叉,呈坐椅狀。
(2)轎杠式:急救者二人四手臂交叉。
(3)拉車式:一急救者抱住傷員雙脖,另一則雙手從腋下抱住傷員。
(4)椅式搬運法:將傷員放在坐椅以搬運。
(5)平抬法:兩位急救者雙手平抱傷員胸背部及臀部、下肢。
【 擔架搬運法 】
將傷員足前頭后放在擔架上。
【 特殊損傷的搬運 】
1.顱腦損傷:患者應取側臥或半俯臥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固定頭部以防震動。
2.脊柱損傷的搬運:
(1)頸椎骨折:應先行頸椎固定后再搬運。
(2)胸腰椎搬運:應有3~4人在場時同時搬運,搬運時動作要一致,傷員的胸腰部要墊一薄枕,以保持胸腰椎部過伸位,搬運時整個身體要維持在一條線上。常用的搬運方法有滾動法和平托法兩種。
看過“創(chuàng)傷的急救護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