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春節(jié)食物有什么寓意
南方春節(jié)食物有什么寓意
南方春節(jié)食物的寓意是什么呢?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大國,許多傳統的東西都具有不同的寓意,那么下面就跟著學習啦小編來看看南方春節(jié)食物的寓意吧!
南方春節(jié)食物的寓意
1、年糕;在南方,過年的時候必備的年貨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擺上一塊,圖個好意頭。年糕皆因有個好彩頭——“年高”,有發(fā)財、步步高升、甜蜜的意義,寓意新一年圓滿甜美的生活。年糕年糕,年年高升
2、糖環(huán):在應節(jié)食品當中,糖環(huán)大概是最為美觀吸引眼球的,它形狀別致,外面一個圓環(huán),里面像五角星,寓意環(huán)環(huán)相扣,生生不息。糖環(huán)有著悠久的歷史。古時中原地區(qū),糖環(huán)用面粉制作,后來到了嶺南則改為糯米粉,放到油鍋里炸至熟透后,呈金黃色,亦有黃金滿屋的寓意。
3、湯圓: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jié)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據說元宵象征著闔家團圓,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元宵節(jié)吃湯圓的習俗大約形成于宋代。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面上。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
春節(jié)的節(jié)日起源
關于春節(jié)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jié)源于臘祭、源于巫術儀式說、源于鬼節(jié)說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jié)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jié)。
春節(jié)的時間演變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規(guī)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為歲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即農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jié)老人”。此后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未年,長達2080年。
春節(jié)年后的習俗
1、早起:有的人認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會塌。所以要早起。
2、開門炮仗: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3、拜年:春節(jié)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
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后,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4、給壓歲錢: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春節(jié)的禁忌
1、不要打破碗盤器皿,以免招來厄運,如不慎打破要趕緊念“碎碎(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來化解,碎片則用紅紙包起來到初五後再丟入河里。
2、過年時最好不要炸年糕或送粿給親友,因為炸得焦紅的年糕有“赤貧”之意,而民間習俗只有守喪的人家才需由親友送粿。
3、初一初二為“水神生日”,不要洗衣、曬衣,全家人洗澡換下來的衣服先留著,過了初二以後再拿出來洗,以免得罪水神。
4、大年初一不要睡午覺,晚輩亦不可向睡在床上的長輩拜年,這樣會使長輩今年臥病在床或惡疾纏身。
5、不要殺生或動刀剪,殺生易引災禍,動刀剪恐招致破敗不祥之事。
6、春節(jié)期間不要打罵小孩或是和人起爭執(zhí),這些行為都會為來年帶來厄運。
7、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