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彝族的飲食文化
峨山彝族的飲食文化
彝族人民熱情好客,長期以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xí)俗。以下便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所帶來的峨山彝族飲食文化的相關(guān)資料,希望各位會喜歡!
峨山彝族的飲食文化禮儀
彝家人用餐時講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長輩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輩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時,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長輩。有的地方有婦女不能同客人一桌進(jìn)餐的飲食習(xí)俗。吃飯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馬勺子。吃飯時,大家圍坐成一圈或一排,一簸箕飯和一木盤坨坨肉以及一木盆湯菜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右手握馬勺,左手拿肉,并按或飯或肉或湯朝著自己方向的邊沿依次動手,忌諱伸出長手越過自己的方位老遠(yuǎn)去拿肉、舀飯和舀湯,以“先湯后飯再肉”的方式用餐。彝族人用餐個個動作干凈利落??腿顺燥垥r應(yīng)注意的是,切勿將飯菜湯亂撒在地上,食肉時所丟棄的骨頭千萬不能朝別人的方向或朝他人面前丟,這是主人或用餐者特別所忌諱的。長者或主客未放下馬勺子或未離席前,晚輩要靜坐等候;子女離席時,須向父母行禮致謝;飯畢,主客還需擺一陣話。彝族人招待客人有“先賓后主再鄰居”的風(fēng)俗,所以,你如到彝家作客則應(yīng)等主人吃完飯后方能離開。
在公眾大型宴會上,賓客男性要坐一席,女性坐一席。如果彝族人家同時用牛、羊、豬、雞款待你,你首先要吃牛肉,依次再吃羊肉、豬肉和雞肉。
在涼山彝族地區(qū),待客的禮儀由其經(jīng)濟狀況而定,同時要看接待的是什么樣的客人。招待同姓或一般客人是殺雞,將雞頭敬給客人,客人要看雞舌根骨卜,懂得涼山彝族食俗的人都知道,雞雖是殺給你吃的,但不能吃得太多,雞胸脯肉要給年長婦女吃、客人或當(dāng)家的人吃雞頭雞脖、雞肝和胃要敬獻(xiàn)給老人、雞腿要給小孩子,應(yīng)剩一些,不然會鬧笑話。招待貴客一般殺豬或羊,有時有多路貴客一起來到時,為了表示尊重,豬和羊成雙殺,但凡待客的肉都烹制成坨坨肉或連鍋湯。非常尊敬的客人來了就要打牛來招待,但殺牛招待客人的家庭不多,一般是娘舅家來人且人多時要殺牛招待客人。招待客人時,若殺的是小豬,飯后要將半邊小豬頭連同一些坨坨肉、蕎餅一齊贈送給客人帶走;若殺羊,飯后則要將羊扇骨肉贈送客人;若殺牛則要在飯后將牛后腿上的大坨重約5-15斤的肉送給客人帶走。但客人都要將主人家所贈送的豬頭或羊扇骨肉或牛后腿肉轉(zhuǎn)贈給一戶女主人與自己同姓的人家。
峨山彝族的飲食習(xí)慣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是玉米,次為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肉食主要有牛肉、豬肉、羊肉、雞肉等,喜歡切成拳頭大小煮食,漢族稱之為“砣砣肉”。大、小涼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馬肉及蛙蛇之類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禮節(jié)。酒為解決各類糾紛,結(jié)交朋友、婚喪嫁娶等各種場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峨山彝族的飲食文化特色
洋芋酸菜湯
將洗凈的洋芋切成片或絲,按傳統(tǒng)的切法,左手握洋芋,右手持鐮刀,切成鱗狀滾刀片,放入肉湯煮熟并煮出鮮味后,下入酸菜,再下鹽、辣椒、木姜子面和蔥段等調(diào)料。酸菜一般用圓根葉子煮熟泡制后曬干備用。
圓根酸菜
圓根酸菜生長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qū),自古以來,始終伴隨著古老的彝人,是彝家待客的佳菜,世世代代受到彝人的青睞。彝族民間傳說中稱:遠(yuǎn)古時代,人類遇大洪災(zāi),只剩下現(xiàn)代人類祖先“祖莫惹牛”,他在人間無處找到伴侶后,就到稱之為“時姆恩哈”的天界上,娶了仙王“資約丁古”的幺女。他倆在人間相敬如賓,但是人間已無蔬菜作物。于是,“資約丁古”幺女上天偷偷地從父親身邊盜來了圓根、油菜、白菜等10多種蔬菜種子,撒向人間,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生機。“資約丁古”在失去幺女和菜種后詛咒:“圓根被你偷下凡,根根會比石頭重,葉葉不能充菜糧。”從此,人間有了“圓根”這種綠色植物,成為彝家的食品。
圓根適應(yīng)秋冬生長,如何讓它長期貯存呢?聰明的彝人采用腌制干燥的辦法,把綠黃色的圓根葉子變成了現(xiàn)在我們食用的圓根酸菜。經(jīng)鑒定,圓根酸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具有清熱解暑、開胃消食、解醉醒酒和減肥之功效,食用方法極其簡單。它和貴州的酸菜、四川的泡菜相比,獨樹一幟,自成風(fēng)味,是彝家老少皆喜的佳肴。在單調(diào)的臘肉湯、洋芋湯、雞湯、魚湯中放進(jìn)少許圓根酸菜,真叫畫龍點睛。成為馳名大小涼山的各種酸菜湯,讓人贊不絕口。如今,古老彝人的圓根酸菜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已形成商品步入市場圓根酸菜湯。酸菜用圓根或蘿卜葉子煮熟后連湯盛入陶瓷壇子中發(fā)酵,過數(shù)日后取出晾干后即成。在煮雞、豬、牛、羊肉時,湯里加上酸菜煮開片刻即可。特點是:味道鮮美,幫助消化。
彝族蕎麥
彝族蕎麥,蕎麥分為苦蕎麥和甜蕎兩種,是涼山地區(qū)主食之一?!妒w麥的來源》詩中說:“人在社會上,母親位至尊;各類莊稼中,蕎麥位至上??嗍w位居首,甜蕎位居后”。涼山地區(qū)的氣候和土質(zhì)適合栽種蕎麥,苦蕎的產(chǎn)量和營養(yǎng)價值都高于甜蕎,所以彝族地區(qū)普遍栽種苦蕎,也頗受彝族人民喜愛。苦蕎具有不易蟲蝕、食用方法多、可與多種食物配制、制成熟食后不易變質(zhì)等特點。蕎麥主要食用方式有:蕎粑、烙餅、燒饃、煎餅、蕎米飯、疙瘩飯、湯丸子、糊羹、涼粉、扎扎面等。根據(jù)飲食愛好,可分別與四季豆、洋芋、小麥、大米、圓根、蕨粉、白蒿等配制。彝族人民在節(jié)慶、婚嫁、喪事及接待賓客時通常將蕎麥作為主食,也可作祭祖供品。據(jù)有關(guān)專家暨機構(gòu)研究,蕎麥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對多種疾病具有防治功效。隨著人們對蕎麥認(rèn)識的加深,蕎饅頭、蕎面條、蕎蛋糕等食制品也相繼問世。
燒洋芋下酸辣湯
燒洋芋下酸辣湯,彝族地方洋芋最多,吃法一樣多,但我愛燒洋芋下酸辣湯??沙抢镫y得吃到啊!在三鍋樁內(nèi)燒上一大堆洋芋,不能全熟,有七成熟就可以吃了。酸辣湯是用彝族家的水酸菜切好加上酸湯(適當(dāng)加上點冷開水),加上鹽、雞精、白糖、辣椒面、花椒面、木姜子面、蒜攪拌,就可以吃了。做出來的酸辣湯下燒洋芋味道不說了的。燒洋芋顏色看起來呈暗金色,有一種泥土的香味,香得你流口水。酸辣湯帶著一種獨有的酸辣味,和平常的口感完全不一樣。很好吃的哦。
鍋巴油粉
彝族風(fēng)味小吃鍋巴油粉,南澗縣彝族風(fēng)味小吃,已有上百年歷史。此品是云南民間煮制豌豆粉的基礎(chǔ)上,變一次成熟為兩次成熟,把制皮與粉分開,然后合二為一。故成品層次顯次顯明似千層豆粉,口感各異。油粉軟糯細(xì)膩,入口即化;鍋巴綿韌耐嚼,滋味別具。成品有涼吃和熱吃兩種,均軟嫩味美。鍋巴香酥,清潤爽口,別具風(fēng)味,屬云南豌豆粉中的上品。
鍋貼乳餅
鍋貼乳餅,是云南彝族的傳統(tǒng)名菜。做法是將乳餅切成塊,將雞肉、肥膘捶成茸泥拌勻后加雞蛋清、蔥姜汁、味精、濕淀粉,拌至發(fā)亮成雞泥。然后在乳餅上刷上蛋清糊,塌上雞泥,攤平,用火腿、黃瓜皮絲排成花粘在雞泥上,再刷蛋清糊,上籠稍蒸定型后用花生油煎至熟透即可。此菜形態(tài)美觀,色澤黃亮,鮮香軟嫩,佐酒尤佳。
火燒洋芋
火燒洋芋 是大、小涼山彝族農(nóng)家百吃不厭的一種最常見的吃法,一般取洋芋數(shù)斤,煨酸辣湯一罐,將洋芋在火塘子母火中燒熟,即燒即食,人稱“三吹三打”(因洋芋從火中取出后,人們一般都要吹打幾下灶灰,故有此戲稱)又因洋芋物美價廉,既可當(dāng)飯,又可當(dāng)菜,可嘗鮮,奕可飽食,所以,無論羅列桌上珍肴或是野飲燒烤,砣砣肉和火燒洋芋基本上是“形影不離”,成為小涼山彝族飲食文化中能吊得起胃口的名牌產(chǎn)品。
燕麥炒面(什磨)
燕麥炒面 ,燕麥,古稱麥、油麥,是大、小涼山的一種優(yōu)質(zhì)的麥類作物。燕麥面將洗淘曬干后的燕麥炒熟磨細(xì)后,加入適量白糖或椒鹽做成甜咸兩味“炒面”,或用塑料袋包裝的燕麥粥。由于燕麥營養(yǎng)豐富、富含維生素,可沖飲、熬粥、干食或捏成奶油糌粑,是一種居家或旅行的方便食品,有“綠色食品新貴族”的美稱。
連渣菜—彝語"堵拉巴"
和做豆腐差不多,只是不過濾,加上酸菜水和菜葉就成了. 渣菜是一道很有彝族特色的風(fēng)味湯菜。將黃豆用石磨磨成漿,放菜葉,點酸水制作而成,可吃原汁原味,不放任何作料,也可用湖海椒面等作料做蘸水澆在連渣菜上吃。特點是:清熱解渴,色香味俱全,清爽舒服。
豆渣餅
做豆腐后用剩余的豆腐渣發(fā)酵好,加入鹽、辣椒、味精、胡椒、椒等,用手捏成餅,曬干后就可以食用了,用火烤一下食用更香。
斗笠蕎烙餅
蕎麥烙餅(斗笠蕎烙餅),在盆缽內(nèi)用溫水把蕎面拌成稠糊,用湯瓢舀入鐵鍋并適當(dāng)攤開,鍋內(nèi)可放少許豬油以免粘鍋 ,用文火慢烙,適時翻面,兩面烙黃后起鍋。這樣烙烘出單層蕎餅,待烙烘第二個蕎餅時不待翻面便將已烙成的第一個蕎餅重疊其上,并且依次重疊三個、四個以上,便得多層蕎餅,緣由厚漸薄,活像兩個斗笠對扣之形,彝族稱為斗笠蕎烙餅。食用時用刀逢中交叉切成四等分或八等分。烙餅既香脆又柔軟,老少皆喜歡吃。與坨坨肉、酸菜湯、石烙仔雞、臼搗仔雞涼辣湯待客,味美極佳。
洋芋泥
洋芋泥,將洋芋煮熟,去皮,用湯匙將其壓爛;將青椒剁成顆粒,蒜剁爛[蒜要多],花椒面少許;油溫七成熱,下蒜泥,青椒.花椒面,再下洋芋泥;加鹽,味精或雞精,蔥花,起鍋即可.
石磨豆花
用石磨將黃豆磨成漿后制成的豆花,加上海椒面、花椒面等調(diào)料,鮮香麻辣、美味可口、營養(yǎng)豐富。
蕎麥煮粑
以熱水拌和蕎面做成扁圓形,開水下鍋,水寬旺火煮熟即成。特點是:清香爽口,營養(yǎng)豐富。
蕎涼粉
蕎涼粉有苦蕎和甜蕎之分,但做法都一樣。選用彝族地區(qū)特產(chǎn)甜(苦)蕎麥去殼,磨成粉加水和適量的明礬水調(diào)勻,蕎粉與水的比例為1:4,入鍋用微火攪熟倒入盆內(nèi)冷卻成蕎涼粉,然后將蕎涼粉劃成小菱形塊,擺于盤中成菊花形狀,放入酥黃豆、炸花生米、酸蘿卜、大頭菜、蕪荽、蔥花等。用小碗放入紅油、麻油、花椒油、醬油、醋、姜汁、蒜水、味精等調(diào)料兌成汁,淋在蕎涼扮上即成。其味香辣濃列,極富刺激。紅油(油制辣椒)和腐乳質(zhì)量最為重要?;蛴勉~制漏匙拉成細(xì)絲,改腐乳為香醋,稱“醋絲絲”味較清淡。蕎涼粉多作舞后小吃(由王正華口述,蔣志聰記錄(整理)。HaoChi12竹筒飯
吃筒竹飯,古已有之。那時,上山打獵,出遠(yuǎn)門做活,不便帶鍋帶碗,只能就地取材煮制竹筒飯。而今,因竹筒飯色美味香,節(jié)慶時,人們?nèi)院贸灾裢诧垺D壳爸挥性诖河位蛏絽^(qū)才會做筒竹飯了。
竹筒飯用新鮮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做容器,在每一節(jié)竹子中盛水盛米,一般用寬大樹葉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
竹筒飯制作方法有二:一、將米淘洗干凈,浸泡半個小時以上,再放入竹筒內(nèi),用葉片扎緊口子,放入鍋內(nèi)加水煮熟。米煮為飯后,有的就直接剖開竹筒吃飯。二、將米裝入竹筒,加入適量泉水,用葉子封口扎緊,將竹節(jié)朝下、口朝上,立于熊熊烈火中燒。待聞到米飯香味之時,即可剖竹吃飯。竹筒飯色澤新綠,味道馨香。
彝家南瓜燜飯香
秋收時節(jié),玉米成熟了,間種在玉米地里的南瓜也黃了,由于山地離村寨很遠(yuǎn),彝族阿細(xì)人家為了節(jié)省時間,午飯往往就在地里解決———摘一個老南瓜當(dāng)鍋,燜一“鍋”飯飽飽地吃一頓。阿細(xì)人說,收玉米不吃南瓜飯,干活打不起精神。
干上一段時間的活,地里的女人手搭涼棚看看天上的太陽,到了該做午飯的時候,便停下手中的活計,隨意從玉米地里摘下一個臉盆大小的南瓜,從瓜把處用刀旋開一個碗口大的圓口,掏出瓜瓤,把在山溪里淘洗過的大米,在家切好的臘肉和剛從山上采來洗凈的野菜一并放進(jìn)南瓜肚子里,再加上適度的水和油鹽,然后蓋上瓜皮蓋,放在三個石頭做成的“灶”上,點燃枯樹枝后便開始做飯了。半個小時后,“南瓜鍋”便散發(fā)出撲鼻的香氣,跟著主人下地干活的狗,也會跑到主人的腳跟前“汪汪”歡叫著報信。
此時勞作的人們到山溪里洗了手,把熱氣騰騰的“南瓜鍋”捧到大樹下,打開蓋子,只見雪白的飯粒、金黃的瓜、火紅的臘肉片、青翠的野菜,頓時讓人胃口大開,一家人圍“鍋”而坐,吃飯時,總是年長者先動手,而他們總把好的留給兒媳或?qū)O男孫女,一家人細(xì)細(xì)品嘗,享受著豐收的喜悅。說阿細(xì)人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一點也不夸張。酒足飯飽后,男人們便取下掛在樹上的大三弦輕輕撥動,女人們隨手從樹上摘下一片樹葉吹出悠揚的韻律……休息得差不多時,人們喝足山溪水,渾身是勁地下地干活。
彝族蟠桃乳餅
蟠桃乳餅是彝族的風(fēng)味名菜。因形似蟠桃而得名。原料:乳餅300克,雞柳肉200克,雞蛋一個,菠菜葉10克,火腿末3克,精鹽5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水淀粉10克,蔥、姜各5克。制法: 1.將乳餅切成12片扁桃形;雞柳肉捶成茸,放在碗內(nèi),逐次加入蔥、姜水、雞蛋清、水淀粉、精鹽、味精、胡椒粉,打上勁;菠菜葉捶茸取汁。2.將五分之四的雞泥均勻地抹在乳餅上,制成桃形,分別在桃尖上撒上火腿末,再把菠菜汁放入剩余的雞泥內(nèi)攪拌均勻,裝入標(biāo)花袋中,在每個桃的底部標(biāo)上2片綠葉,即成蟠桃生胚?!?.炒鍋置文火上,加入適量豬油,燒至四成熟時,將制好的蟠桃生胚下入,炸成金黃色熟透后撈出盛入盤中,即可上桌。蟠桃乳餅造型美觀,外酥脆,里鮮嫩,味美可口。
苦蕎粑粑
苦蕎粑粑是彝族的主食,苦蕎麥?zhǔn)歉吆貐^(qū)出產(chǎn)的一種粗糧,又有苦蕎和甜蕎之分,做粑粑實際上用的是不很苦的甜蕎。蕎麥具有清涼爽口、又純又香的特點,而且同時具有人體需要的多種氨基酸,一直都是糖尿病人的食譜之一。因為苦蕎粑粑味道略苦,所以在彝族地區(qū),每當(dāng)春暖花開盛產(chǎn)蜂蜜的季節(jié),把苦蕎粑粑燒好或煎好后,人們都從蜂蜜桶里取下蜂蜜,用牛耳大的葉包好,蘸食苦蕎粑粑。而在城區(qū)吃到的苦蕎粑粑口味并不很苦,因為考慮到城里人接受的程度而在里面適當(dāng)?shù)丶恿颂呛碗u蛋,煎成金黃的苦蕎餅十分松軟,看起來有點像玉米餅,嚼起來清甜香口。
火夾乳餅
火夾乳餅是用乳餅與宣威火腿切片而制作的菜肴。乳餅與宣威火腿都要切為長方形,乳餅切片厚薄要均勻,火腿片要略帶肥肉,以兩片乳餅夾一片火腿,疊放入碗中蒸熟,出鍋爐時再澆上上湯和雞油,以豌豆尖作為擺襯上桌。此菜湯清葉綠,餅白肉紅,食之香嫩適口,松軟柔滑。
青蛙蹲石板
青蛙蹲石板即青豆米燴乳餅。此道菜是深受云南人民喜愛的家常菜。此菜是用新鮮的青蠶豆米和切為小塊的乳餅用湯燴熟后食用,其味鮮嫩,菜式清淡素雅,令人久食不厭。因為乳餅是雪白色,青豆米為翠綠色,云南人就形象地反這道菜稱為“青蛙蹲石板”。
竹蓀燴乳餅
此苛是以乳餅為主料,配加竹蓀和宣威火腿雞肉,胡蘿卜、萵筍,加上調(diào)料,用上湯燴熟后即可上桌食用。此道菜以色彩清新、味道香嫩、營養(yǎng)豐富而著稱。
布谷覺(漢族稱陰苞谷)___苞谷飯的一種
收苞谷季節(jié),把嫩苞谷抹出來煮熟,曬干,打成面面。舀兩碗苞谷面在簸簸里,灑水,攪拌均勻,其水量標(biāo)準(zhǔn);用手抓苞谷面一捏后松手,苞谷面可散開。放入鍋里蒸透氣。再次舀在簸簸里,灑水,攪拌均勻,其水量標(biāo)準(zhǔn)是用手抓苞谷面一捏后松手,苞谷面捏成一坨。但要在簸簸里自然冷卻十分鐘,讓苞谷面充分吸水再把熱氣揮發(fā)掉一部分,再次放入鍋里蒸透氣后,即可使用!
特點:一股清香味迎面撲來,令你吃了一口還想吃第二口,直到吃的你站不起來(彝人論壇滄海一粟提供,蔣志聰整理)。
蕓豆酸菜湯
選上好的彝族地區(qū)的蕓豆放在高壓鍋里煮絨成蕓豆湯,舀一小瓢豬油在鍋里燒辣,放入大蒜老海椒減少許,倒入蕓豆湯和切細(xì)的新鮮圓根酸菜,燒開就可食用。具有醒酒,解渴之功能(彝人論壇滄海一粟提供,蔣志聰整理)。
看了峨山彝族的飲食文化的人還看:
3.恩施旅游攻略
4.恩施自駕游
5.湖北恩施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