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年的變化
香港回歸20年的變化
周六是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在這20年里,這個擁有700萬人口的城市經歷了無數變化,面臨很多新的機遇和問題。香港的種種風云變幻突顯出中國給世界帶來了多么大的改變。下面小編整理的香港回歸20年的發(fā)展,一起來圍觀吧。
香港回歸20年的變化_香港回歸20年的發(fā)展_香港回歸20年的成就
圖解香港回歸中國20年來之變化
自1997年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以來,中國內地經濟飛速增長,從相對經濟規(guī)模來看,香港現在對于內地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1997年,香港作為港口、航空樞紐和外商投資中心為中國所需要。如今,上海、寧波和深圳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都超過了香港。
希望了解中國商業(yè)和消費趨勢的國際投資者更有可能駐留上?;虮本,F在,香港的年度地區(qū)生產總值(GDP)與鄰近城市深圳和廣州相當。
自香港回歸以來,對中國內地的貿易占香港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從略高于三分之一飆升至一半以上。
香港的地理位置及其作為免關稅港口的地位意味著,香港仍能作為制造業(yè)產品出口地以及消費品和工業(yè)機械進口地,利用中國內地經濟的快速增長,盡管其增速沒法跟內地相比。
另一方面,在內地經濟增速放緩和金融風險上升之際,香港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內地。
在香港,高房價是人們抱怨最多的一大問題,根據美國咨詢機構Demographia的數字,香港的房價收入比是全球最高的。不計入稅賦或其他生活開銷,香港房價中值是家庭年收入的18倍。
結果是,很多香港人蝸居在小小的公寓中。約20萬人只能生活在隔斷房里,這些房子是把公寓和廠房分隔成小得可憐的空間,每戶面積中值僅為10平方米。
隨著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機會減少,負債沉重的內地開發(fā)商在香港政府舉行的土地拍賣中將香港地價推升至創(chuàng)紀錄高位。今年初至5月底,面對內地經濟放緩有意收縮內地投資、并希望分散匯率風險的內地企業(yè),買下了港府拍賣的所有地塊。
李嘉誠(Li Ka-shing)和呂志和(Lui Che-woo)等香港大亨正離場觀望,擔心有泡沫。長期以來,他們一直是香港樓市的推動者。香港民主活動人士擔心,由于他們所稱的“紅色資本”的沖擊,香港未來房價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會受到影響。
隨著香港的經濟和政治問題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拒絕認同他們認為受制于共產黨的中國人身份,而是傾向于獨立的香港人身份。
香港大學(University of Hong Kong)最近組織的民調顯示,在18歲至29歲的香港年輕人中,只有3%的人認為自己是廣義上的“中國人”,這個比例為香港回歸以來最低。
內地與香港之間不斷加劇的緊張關系,讓在1997年后步入成年的一代人充滿政治意識。這意味著,在香港,年輕人不關心政治的問題不像其他地區(qū)那么嚴重。但這讓北京方面頗為擔憂,北京方面擔心從西藏到香港的分裂主義的威脅。
去年,到香港旅游的內地游客數量是1997年的18倍。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內地中產階級對出境游的需求快速上升,還因為北京方面采取了措施,讓內地人到香港旅游變得更容易,這些措施是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fā)后為了幫助香港經濟復蘇而實施的。
內地人的流入造成了社會壓力,也引起了一些香港人的反彈,他們對公共交通變得過度擁擠、內地發(fā)生一起食品安全丑聞后內地人赴港搶購嬰幼兒奶粉感到不滿。由于內地人自感在香港越來越不受歡迎,同時也變得更敢于到世界各地旅游,赴港內地游客數量最近開始減少。
紀念香港回歸20年相關文章:
10.香港回歸20年賀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