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什么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作為有效的經濟調節(jié)手段,對國民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體現在能夠影響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規(guī)模和結構,達到總量與結構的平衡。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什么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什么
宏觀調控主要目標是維持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地增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作為有效的經濟調節(jié)手段,對國民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體現在能夠影響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規(guī)模和結構,達到總量與結構的平衡。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程中,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財政與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相互關系,充分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調節(jié)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作用,履行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
對此,本文談幾點認識:一 要正確認識財政與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相互關系,就必須客觀地分析兩者之間的差別。財政與貨幣政策是各自獨立的政策體系。其職能范圍與作用工具等不同,因而在功能、目標和實施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表現在:
(1) 功能差異。其一是明顯度不同。
財政政策具有較高的明顯度,而貨幣政策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財政預算一收一支,一目了然;銀行信用一存一貸,但存款可以派生貨幣,因而貨幣發(fā)行的合理界限很難掌握。其二是調控力度不同。財政政策的調節(jié)對象是財政收支,具有“剛性”特征,如稅收和稅率、財政補貼等,都應保持穩(wěn)定。貨幣政策的調節(jié)對象主要是貨幣發(fā)行量,在操作過程中具有可塑性、靈活性。因此,貨幣政策較之財政政策的調控力度更大些。其三是著重點不同。財政的政策主要調節(jié)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總量。財政可以通過自己的收支活動,引導貨幣投向,從而達到優(yōu)化經濟的供求結構、產業(yè)結構等目的。貨幣政策涉及到貨幣運動的所有領域,對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的調控,是一種總量宏觀調控政策。
(2) 目標選擇差異。
調控總需求和調整產業(yè)結構是財政與貨幣政策面臨的共同的政策目標,但在總量政策方面的目標選擇上,財政采取長期適度從緊政策,金融則采取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財政與金融在結構政策方面的目標選擇也有一定的差異。財政采取壓縮一般建設、保證重點建設的政策目標。金融部門則實行擇優(yōu)扶持,這樣易導致信貸資金流向一般建設,加劇一般性建設的膨脹。
(3) 實施差異。
由于財政與貨幣政策的職能、作用、任務不同,因而各自采取的政策實施起來也不同。財政政策主要實行稅制改革、稅率調節(jié)、調節(jié)財政支出與補貼范圍等,貨幣政策主要圍繞著利率(包括貼現率) 、法定存款準備金與公開市場業(yè)務制訂相應的措施,例如:實行儲蓄保值貼補、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開放國債二級市場等。
因此,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qū)別分析中,可以看到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單獨運用其中某一項政策,都很難全面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
這就要求二者互相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fā)揮它們的綜合調控能力。二要正確認識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相互關系,就必須實事求是地分析這兩個手段在協調配合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我國對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制度尚未完善,傳統的計劃經濟時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尚在兩大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中發(fā)揮影響,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為:其一,貨幣政策仍在相當程度上服從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的獨立性原則難以保證。
一是貨幣政策的制定被動地服從于中央和地方的經濟發(fā)展目標和財政收支目標。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正從粗放型轉變?yōu)榧s型,宏觀調控仍帶濃厚的行政色彩,因此貨幣政策不能夠有效地逆經濟風向行事,被動地適應經濟增長和財政政策,只能對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起推波助瀾作用。
二是中央銀行缺乏相對于財政部門的獨立性。財政部門常常通過間接方式迫使金融部門增加貨幣供應量,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央行的貨幣投放量。同時,財政信用的發(fā)展,分散了國家財力,削弱了央行的資金實力,直接導致央行宏觀調控能力的下降。
三是金融部門缺乏相對于地方政府的獨立性。如在人事安排、管理權限等方面常受地方政府的領導和干預。其二,貨幣政策錯位調控經濟。從理論上講,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它主要是在總量上調節(jié)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而財政政策是結構性政策,它主要是對需求結構和供給結構進行調節(jié)。
當前我國財政與貨幣政策沒有明顯側重點,突出表現為貨幣政策的經濟總量調節(jié)作用受到財政干預而被削弱后,大量進行結構調節(jié),貨幣政策的作用被無限度擴大,而財政政策的調節(jié)作用卻非常小,甚至起不到結構調節(jié)的作用。
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以來,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重新確立,金融機構不斷發(fā)展,金融承擔了80 %以上的資金聚集和供給任務。金融作用日趨明顯。
?、趪邑斦陆?近年來財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斷下降。財政收入過分依賴國有經濟,稅源狹窄,征管效果差,影響了財政收入的增長,使得財政收入的調節(jié)作用受到限制。
?、圬斦С鼋Y構不合理,國家政府職能部門機構龐大、人員過多,使得行政和事業(yè)費用支出增長過快,而財政的投資不足,影響了通過財政支出對經濟結構進行調節(jié)的能力。其三,財政政策功效與貨幣政策功效存在相互抵消的問題,主要是財政政策對貨幣政策的影響與制約。一是稅收的“剛性”特征導致企業(yè)以貸繳稅。在財政收支“剛性”的特征作用下,國家和地方通常采取行政手段督促下級政府完成稅收任務。
因此,一旦企業(yè)資金周轉從緊,地方政府會要求銀行對企業(yè)追加貸款,以貸繳稅,將一部分信貸投放轉化為財政收入。這樣不僅破壞了政策的控制力度,而且也給企業(yè)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導致社會資金的不良循環(huán)。
二是財政補貼不到位影響了信貸結構的調整。財政補貼是財政政策中調整產業(yè)結構的一項重要措施。
財政補貼與信貸投放結構的運用,可以彌補貨幣政策在結構調整方面的一些缺陷。財政通過對一些需重點扶持的基礎產業(yè)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的貼息,可以有效地引導銀行資金的投向。但是,目前在財政貼息方面存在貼息范圍狹窄,貼息資金難以到位等問題。一些應當貼息的企業(yè)因得不到補貼而得不到信貸的支持。一些明確要貼息的項目因貼息資金難以到位,也給信貸結構調整造成一定的政策阻力。
三要正確認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相互關系,就必須針對現實中存在問題,分析原因,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機制。建立這種協調機制,關鍵在于改善和理順財政、銀行等經濟綜合部門之間的關系。因為,這兩項政策的宏觀調控力度應協調同步,才能在實現宏觀調控的前提下,避免某一項政策的力度超出其自身承受能力而走向另一極端,出現政策偏差錯位,同時對另一項政策產生消極影響,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還要減少地方政府對銀行信貸活動的不合理干預。財政部門歸各級政府領導,財政收支計劃由各級政府進行安排。金融部門則實行垂直領導,貨幣發(fā)行量由央行確定,信貸計劃通過各金融機構的信貸計劃層層控制。但現實的利益沖突導致政策實施過程中政府對銀行的不合理干預。地方政府從部門利益出發(fā)往往會不自覺地將銀行信貸活動納入地方政府管轄范圍。因此,必須改變將信貸活動作為地方政府管轄對象的做法,減少地方政府對銀行的不合理干預。
第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結合點應當一方牽連著財政收支的結構管理,另一方關系到貨幣供應量的適度調控,有互補互利的因素。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時期,財政向央行透支是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結合點,此時以財政政策為主動性手段,貨幣政策為輔助性手段。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轉軌時期的財政體制和金融體制處在變革之中,結合點也隨之變動。在目前情況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最佳結合點是國債的發(fā)行和運作,從而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用有機結合,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首先,從國債的規(guī)模來看兩種政策的協調。一方面,通過發(fā)行國債,有利于財政集中資金,改變財政收支狀況,調整產業(yè)結構,增加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擴大有效內需。另一方面,國債作為貨幣政策操作公開市場業(yè)務的對象,其規(guī)模大小是央行調節(jié)貨幣供給量的前提條件。如美國聯儲是國債市場上最大的買主和賣主,1990 年以來,總資產中約有82 %是國債。據預測,我國今后幾年的發(fā)債規(guī)模將繼續(xù)擴大,至2000 年,將超過3000 億元,這為央行開展公開市場業(yè)務提供了現實基礎。其次,在國債利率方面,財政和金融部門要做好協調。國債利率可采取浮動利率,隨時參照銀行存款利率調整,以吸引投資者,調動機構和中小投資者購買國債的積極性,國債政策的利率效益在質量上得到有效的運用。再次,國債品種應朝多元化方面發(fā)展,即中、長、短期三種類型的品種均衡發(fā)展,特別是短期國債,是央行實施調控,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首選對象,應當在國債品種中占有一定比重。美國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占全部國債比重的35 %左右。目前,以我國現狀看,可以考慮發(fā)行特種國債,期限為5 - 10 年,這樣可為政策性投融資提供一筆金額大且使用期限長的資金來源,有利于增加財政結構性調整的職能。
第三,財政與貨幣政策作為需求管理的一種手段,在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適度擴大、引導和刺激國內的有效需求。其一,作為財政政策方面要充分發(fā)揮財政杠桿在擴大有效內需中的引導與刺激作用。運用財政轉移性支付手段,如擴大財政補貼、增加社會福利等政策,提高轉移支付水平,穩(wěn)定社會經濟,防止消費需求過度下降。同時,有選擇地運用稅率、稅制等政策工具調節(jié),如提高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再投資退稅或所得稅返還等措施,確保激活投資需求。此外,政府的財政投資行為也需按國家的產業(yè)政策進行,重點扶持農業(yè)和農村經濟,開發(fā)和擴大農村內需;加強基礎產業(yè)建設;支持中西部地區(qū)的經濟與資源開發(fā)等。其二,作為貨幣政策方面,可以嘗試進一步降低央行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和央行的貸款利率,調動商業(yè)銀行的投資貸款積極性,并通過貨幣創(chuàng)造乘數,增加貨幣供給量。同時可以降低貼現率,鼓勵商業(yè)銀行進行票據貼現業(yè)務,擴大再貼現規(guī)模,擇優(yōu)發(fā)放貸款,刺激投資。公開市場業(yè)務操作也是貨幣政策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措施。當然,貨幣政策的制訂和實施也需考慮到國家的有關產業(yè)政策和結構調整。
總之,經濟增長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合理搭配、協調使用的主要任務,也是宏觀調控中財政與貨幣政策相互關系的內在要求。只有正確處理好這種相互關系,才能充分發(fā)揮兩種手段的積極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穩(wěn)定我國宏觀經濟,實現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最終實現我國跨世紀的經濟發(fā)展目標。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下周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說的更明確。
1:看起來一個好,一個不是很好,其實都是好。后面一個看似不好的就是為了長期的好而制定的。2010年的經濟狀況和2006年很相似。但由于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國家沒有經驗,沒有提前改變相關的政策,使得2007年經濟過熱,2008年深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不過由于中國是第一個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的,所以2008年的危機沒有傷筋動骨??梢妵姨崆邦A見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是多么重要!【政策的重要性】
2:現在的經濟形勢是:中國非常好,并不需要過多的經濟刺激政策了。相反,為了不讓2011年產生和2007年一樣的過熱局面,就必須和美國,日本,歐洲等這些國家和地區(qū)有所不同。他們還沒有走穩(wěn),所以必須繼續(xù)刺激才能鞏固。繼續(xù)刺激才能追趕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中國和他們不一樣,12以上的增速歷史證明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只要保持8-10是最好的。所以有必要稍微放慢腳步,這樣才能走的更穩(wěn),更長!【政策的不同性】
3: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提高國民收入,減少國民支出。落實起來就是減少稅收,提高收入,提高老百姓的投資利潤,鼓勵中小企業(yè)發(fā)展,擴大內需。加快保障房建設,使得老百姓買得起房。股市一定會漲,因為要保證老百姓的投資收益,不僅僅是增加銀行利率。
4:所謂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不會再投入過量的貨幣來刺激經濟,說明經濟已經完全走好。是為了防止經濟出現過熱而制定的。股市上簡單來說就是:防止2007那樣暴漲,保證長期穩(wěn)步向上。
故:我得出的結論就是:2011中國股市肯定大漲,但不會暴漲。不是所有股票都會大漲,是該漲的依然會大漲,不該漲的再也不會象2007那樣雞犬升天了!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中的一批質地優(yōu)良的有著良好成長性的股票會出現大牛股,但,成長性不高的大盤股會原地不動。
技術面分析:
1:日線:正在構筑右肩。還需最多7個交易日便會完成。完成后大盤繼續(xù)向上創(chuàng)出新高。
2:周線:20周線獲得強大支撐,支撐有效,下周起會連續(xù)四周收陽。
3:月線:5月平均線上穿10月平均線獲得金叉,本月的目標是繼續(xù)上穿20月平均線和60月平均線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什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