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滿井游記教案及教學反思
科學的語文教案設計是教學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證。所以,下面就不妨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滿井游記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滿井游記教案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增 強文言語感。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于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4、體會本文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課時一
一、自主學習
1、朗讀訓練
聽讀
自由朗讀
抽讀
齊讀
2、給加點字注音
燕地( ) 廿( )二月 花朝節(jié)( ) 呷( )浪
鮮妍( )明媚 墮事( ) 飛沙走礫( )
曝( )沙之鳥 淺( )鬣寸許 髻鬟( )( )
靧面( ) 紅裝而蹇( )者 脫籠之鵠( )
汗出浹( )背 罍而歌者( ) 惡能無紀( )
3、作者
袁宏道,字 ,號 , 代文學家,湖北公安人。萬歷年間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 、弟 并稱“三袁”,為文學史上“ ”的創(chuàng)始者。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nèi)容則多寫閑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xiàn)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
二、合作討論
分小組,找出文中關鍵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試著翻譯課文
課時二
三、展示討論結果
1、關鍵詞
(1)一詞多義:
時:凍風時( )作 于時( )冰皮始解
始:冰皮始( )解 髻鬟之始( )掠
始( )知郊田之外未始( )無春
乍:波色乍( )明 冷光之乍( )出于匣也
得:欲出不得( ) 悠然自得( )
然:晶晶然( ) 然( )徒步則汗出浹背
(2)詞類活用:
泉( )而茗( )者,
罍( )而歌者,
紅裝( )而 蹇( )者
作則飛( )沙走( )礫
(3)重點虛詞:
之:若脫籠之( )鵠
局促一室之( )
髻鬟之( )始掠也
夫:夫( )不能以游墮事
(4)其它:
土膏( )微潤 惡能( )無紀( )
2、翻譯重點句子
(1)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
(2)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課時三
探究文意
(1)試著描繪滿井的全景,如此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可作者為什么要在開篇寫燕地的寒呢?
(2)這篇游記小品寫了滿井這個地方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文中不少地方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細細讀,慢慢品,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一番。
(4) 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滿井春色的?
思維拓展
在作者筆下,一句話就能給我們展示一幅美麗的畫面,讓我們也來試試用一兩句話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
鞏固練習
(1)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2)文中“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一句應用了怎樣得修辭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第二段結尾“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暗扣開篇的哪一句話,使得首尾緊密呼應?
滿井游記的教學反思
整堂課的構思大致是這樣:
一、明確本篇文章的教學目的: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領略滿井一帶早春清新的景色,體會到作者“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趣。理清課文的寫景層次,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加深對文言文實、虛詞的意義、用法的理解。
二、區(qū)分本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本篇文章的重點是通過多層次細節(jié)描寫領略文章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
三、采取課外自讀與課堂檢查、評點相結合的方法。
具體教學過程:
一、由七年級學過朱自清散文《春》提問入手,引出作者寫《滿井游記》這篇文章,引題自然,貼切,易于學生接受。接著簡要介紹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學家,與哥袁宗道,弟袁中道,均有文名,并稱“三袁”。
二、指導學生朗讀。先全班同學一起朗讀,而后指出問題:(1)讀錯字音,應糾正。(2)對于文言句子中的長句應掌握如何斷句。
三、讓學生起來翻譯,每名學生翻譯一小段內(nèi)容。然后指出應重點把握文言實詞、 的意義,用法。師生共同完成文言文的句意疏通。
四、學生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意思后,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討論:如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久居室內(nèi)未出,當他來到滿井一帶看到什么景象?心情如何?通過哪些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這樣一步步地把問題解決,從而達到本篇文章的教學目的。
這次公開課雖然得到同行的贊許,但也有不足之處:①授課時間把握不好,在這一節(jié)課中沒有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②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學習氛圍較淡。原因是:這個班是普通班,大部分學生基礎差,根底淺,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師生互動不理想。
猜你感興趣:
2.滿井游記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