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物理電磁波的海洋教案
九年級上冊物理電磁波的海洋教案
在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備課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好課才能上好課。為此,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物理電磁波的海洋教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物理電磁波的海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簡述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 ;
2、說出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
3、簡述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演示了解電磁波的產生及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電磁波的知識,了解科技為人類帶來的便利,養(yǎng)成主動學習科學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磁波的產生與傳播;
難點: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
【教學準備】
手機(兩部)、收音機、真空罩、抽氣機、導線、電池、銼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主 要 教 學 過 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事件概況:2014年3月8日凌晨2點40分,一架馬航波音777-200客機在起飛后2小時與蘇邦空中交通管制臺失去聯系。機上共有239人,載有154名中國乘客。
空中客機怎么會與地面失去聯系呢?空中客機靠什么與地面建立聯系?
(設計意圖:利用世人都觀注的“馬航客機失聯”事件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我們平時聽廣播、看電視節(jié)目,廣播中的聲音、電視節(jié)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電磁波來傳播信號的。
二、合作探究,建構知識
(一)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
【提出問題】電磁波在信息的傳遞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的呢?
【演示實驗】體驗感受電磁波的存在
在打開的收音機的附近,讓電池的負極與一根銼良好接觸,正極連接一根導線,拿著導線頭,讓它們與銼接觸,并在銼面上滑動。
問題:為什么旁邊的收音機會發(fā)出“喀喀”聲?
電磁波的產生:當導體或電路中的某處有迅速變化的電流時,在周圍空間就會產生向外傳播的電磁波。
圖片介紹: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高468米,發(fā)射廣播和電視信號的頂端天線長118米。
廣播電臺、電視臺及移動電話都是靠它們內部復雜的電子線路產生迅速變化的電流產生電磁波。
(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感知電磁波的真實存在,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電磁波是怎樣傳播的
【提出問題】電視塔發(fā)射電磁波也像聲音的傳播那樣,需要介質嗎?
【演示實驗】把一個移動電話放入真空罩中,給這個電話打電話,這個電話能夠收到此信號嗎?
結論: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但是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所以宇航員在月球上用電磁波來通信。
想想畫畫:木桿的上下振動,通過水使振動向外傳播形成水波。
教師講述:跟水波類似,電磁波也有自己的頻率、波長和波速。
(1)波長(λ):鄰近的兩個波峰(或波谷)的距離。
單位:米
(2)頻率(f):在1 s內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過,波的頻率就是多少。
單位:赫茲(Hz) 千赫(kHz) 兆赫(MHz)
(3)電磁波的波速(c):
科學測量表明,真空中電磁波的波速c=2.99792485×108m/s≈3×105km/s
知識小結:各種振動與波的關系
項目 振動源 波的形成
水波 木桿的上下振動 通過水使振動向外傳播形成水波
聲波 發(fā)音體的往復振動 通過空氣使振動向外傳播,形成聲波
電磁波 導體中有方向、大小變化很快的電流 可以在真空中或介質中通過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相互激發(fā),形成電磁波
放飛思維:電磁波的傳播跟光一樣,不需要介質,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且傳播的速度也是c =2.997 924 58 ×108 m/s,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你能猜想得到什么?
知識拓展:
1、不同頻率(或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的傳播速度都相同,同時電磁波的波長、頻率和波速,滿足:波速=波長×頻率 即: c =λf
上圖所示的電磁波,頻率低,波長較長,下圖所示的電磁波,頻率高,波長較短
2、電磁波是一個大家族,波長不同就有不同的作用。通常用于廣播、電視和移動電話的是頻率為數百千赫至數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無線電波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天線,有的是發(fā)射電磁波,有的是接收電磁波,我們生活中電磁波的海洋中。
(三)電磁波與我們的生活
那同學們知道電磁波在生產和生活中可以為我們做哪些事情呢?
媒體展示:電磁波與我們的生活
電視臺通過電磁波,將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展現給我們。
微波爐:表面和內部同時加熱(水分子共振);將電磁波的能量轉化為食物的內能。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分析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演示
學生用心觀察,聆聽
教師:當導線頭在銼面上滑動時,在導線與電池組成的電路中產生了快速變化的電流,變化的電流產生了電磁波,收音機接收了這一電磁波,并把它放大轉換成聲音,這就是我們聽到的“喀喀”聲。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電磁波看不見,摸不到,但電磁波可以傳遞各種信息。
建意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電視塔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真空罩內的手機屏幕閃亮
說明真空罩中的移動電話收到罩外傳給它的電磁波。
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教材,了解波的相關概念。
在一列水波的傳播中,凸起的最高處,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處,叫做波谷。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動,就能形成一個波峰和一個波谷,相鄰的兩個波峰或者波谷的距離是一定的,這個距離稱為波長。波在一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水波不停地向遠處傳播,用波速來描述波傳播的快慢。
學生大膽想象
光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
結合教材P152電磁波,了解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生活中的應用
向學生介紹電磁波譜,了解電磁波家族很大,可見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建議同學們上網收索電磁波應用,拓展知識與同學們分享:
人造地球衛(wèi)星與地面間的聯系靠電磁波
電磁波在醫(yī)學診斷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惑? 學生討論發(fā)言
四、課堂檢測 見附件1
教師巡視、講評 完成檢測題,
五、課下作業(yè) 見附件2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電磁波的海洋
一、電磁波的產生
電磁波是由變化的電流產生的
二、電磁波的傳播
1.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2.長、頻率與波速的關系式為:c=λf。
三、電磁波的應用
1.微波爐;
2.雷達。
【教學反思】
我們生活在電磁波的海洋里,學生對“電磁波”這一概念并不陌生,但是要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波講的直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本節(jié)亮點:
1、利用世人都觀注的“馬航客機失聯”事件引入本課,讓學生切實感觸電磁波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對人類生活帶來及大的方便,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也讓學生初步理解電磁波的作用。
2、通過水波講電磁波,讓學生更容易認識有關電磁波的幾個概念,利用演示實驗介紹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電磁波是怎樣傳播的,使學生在實驗中領略科學的氣氛,使學生對陌生的知識產生親切感。
本節(jié)不足:
1、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本節(jié)課只做了一個真空罩的實驗,如果能多做一些能證明電磁波能在固體、液體中傳播的實驗,并通過生活的實例來說明電磁波的傳播,會更讓學生信服。
2、對于電磁波的應用,比如微波爐、雷達知識,學生比較陌生,但對于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電器――微波爐,在應用中的一些常識,比如為什么不能使用金屬容器,微波爐的外殼是金屬殼,爐門的玻璃為什么要上有金屬網,沒有給學生作具體的介紹,只好讓學生課下借助網絡媒體來拓展知識,通過網絡查尋,也是對本節(jié)內容一個很好的課外補充。
看了九年級上冊物理電磁波的海洋教案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