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巨傘下的城市》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巨傘下的城市》教案
《巨傘下的城市》是一篇科技報道,它以短小的篇幅、明快的節(jié)奏介紹了科學上的新事物——庇護小城的巨傘!為了幫助語文教師的講解,下面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巨傘下的城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滬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巨傘下的城市》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重點:
體會說明性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總結(jié)上一課時的內(nèi)容(掃除字詞障礙,基本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了課文結(jié)構(gòu)),引出這一課時的主題:《巨傘下的城市》是一篇科技報道,它以短小的篇幅、明快的節(jié)奏介紹了科學上的新事物——庇護小城的巨傘,在說明中非常講究語言的準確清楚。
二、 學生在活動中感悟課文用詞的準確性(以第三段為例)
★學生朗讀第三段。
★教師提示:這一段講的是巨傘的結(jié)構(gòu)和制作。
教師出示實物傘,說明傘分“傘柄”、“傘骨”、“傘面”。(板書)
提出問題,過渡至下一環(huán)節(jié):
庇護小城的巨傘也有傘柄、傘骨、傘面,它們分別是怎樣的,又是怎樣構(gòu)成一頂巨傘的呢?
★提出要求:仔細閱讀第三段,畫一個巨傘的示意圖,使第三段成為示意圖的解說詞。
學生閱讀、畫示意圖,教師巡視,適當指導。選擇一(兩)位學生上黑板畫示意圖。
★上黑板的學生對自己的示意圖進行說明(用第三段相關(guān)語句)。同時教師板書提到的“塔樓”、“尼龍繩”等名詞。
★其他學生提出意見并講清理由,要求以第三段具體詞句為依據(jù)進行分析。
★教師指導:注意說明性文章中的修飾限制性詞語。
1.與學生一起利用第三段完成板書(修飾限制性詞語醒目標注);
在樓頂上傘柄:全市最高67米(11層)塔樓 中心鋼軸架從中軸 在環(huán)繞……的地面 繩索之間傘骨:60根高強度尼龍繩 合金鋼樁柱 許多支索縱拉 深埋 串在繩索上面
傘面:透光 有機玻璃覆蓋
2.指導:在說明性文章中,有一些詞語是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如“縱”字交代了“拉”的方向,“從中軸”說明了尼龍繩是從哪兒拉出來的,在方位上作了限制。
提出問題:若缺少這些詞語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請舉一例說明。
3.教師總結(jié):文中使用了適當?shù)男揎椣拗圃~語,意思表達就更準確、更嚴密、更科學了。如果我們在閱讀時注意了這些詞,那么對庇護小城的巨傘也就有了一個具體清晰的了解,示意圖也就能畫得準確了。而如果忽略了它們,就不可能了解清楚。
4.請學生看自己畫的示意圖,找一找自己是因為什么句子、詞語未讀清或未讀懂而發(fā)生錯誤。
四、延伸與拓展
課外閱讀指導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要讀一些說明性的文章,如產(chǎn)品的說明書。報刊雜志上也常有一些介紹科技新事物的文章,《文匯報》每周六都有“科技文摘”。寫作者必須運用恰當?shù)恼Z言準確地說明,而讀者則要仔細閱讀,特別是不要忽略那些限制、修飾的詞語,才能對文中所介紹的內(nèi)容有一個準確清晰的了解。
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
1.設(shè)想巨傘是如何收起來的,人們是怎樣進出小城的。
學生發(fā)言,教師鼓勵。
2.教師總結(jié):科學技術(shù)非常重要,人的創(chuàng)造力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學們多多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世界建設(shè)得更美好!
五、布置作業(yè)
訓練題四第1題。
六年級下冊語文《巨傘下的城市》教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