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智力障礙兒童
關愛智力障礙兒童
智力障礙兒童作為弱勢群體需要我們的關愛,那該如何關愛智力障礙兒童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關愛智力障礙兒童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關愛智力障礙兒童
1、要面對現實。家長要以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的孩子。即不能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又不能溺愛遷就、百依百順,更不能歧視嫌棄、任其發(fā)展。家長要樹立信心,以樂觀科學的態(tài)度正視現實,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是可以成功的。
2、要熱愛孩子。對于智障兒童,父母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家庭的溫暖,尊重、親近孩子,多給予平等參加家庭生活的機會和權力。如:一起說話交流、參與家庭事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外出社交活動等等,和諧的家庭生活有利于智障兒童的教育與成長。
3、要方法得當。智障兒童由于各種原因形成的腦損傷及各功能障礙,因此必須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1)教育要有針對性。結合每個孩子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段時期一個重點地進行教育。如剛入學的孩子進行規(guī)范作息時間、按時起床、上學、生活自理的教育,幫助孩子形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指導孩子糾正不良習慣。
(2)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孩子的殘疾程度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直觀、形象、通俗易懂。如學兒歌、看圖片、講故事、做游戲等
方式,寓教育于生動活潑的實踐中,激發(fā)孩子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明白道理學會做事。
(3)多鼓勵和強化。由于智障兒童感知覺遲鈍、識記緩慢,注意力分散,思維想象混亂等特點,在教育方面比正常兒童要花費更多時間、下更大的功夫,因此家長要有耐心要有毅力,嚴格要求訓練孩子,持之以恒地進行強化訓練;對孩子點滴的進步要給予肯定、鼓勵,甚至一定的物質獎勵,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不斷克服、矯正身心缺陷,促進身心發(fā)展,不能簡單粗暴、半途而廢。
(4)家長要成為孩子的榜樣。智障兒童往往是通過模仿學習,懂得一些道理,因此家長要文明舉止、和睦相處,以良好的日常行給為孩子做出學習的榜樣,幫助孩子糾正錯誤。
智障兒童的特質
學習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們的學習持續(xù)性較短,記憶力較差;應用能力較低;學習的動機少出于自發(fā);欠缺抽象思維,領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學習轉移能力不足,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感情方面
他們通常思想純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與他們談話、關心他們,他們便會很開心。
溝通方面
他們的表達能力,特別是言語方面比較差,常常不能表達自己心里想說的話。抽象及應變能力較差,未必能獨立處理問題。
行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為可能出現問題(例如用發(fā)脾氣來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這與管教方法和社會人士對他們態(tài)度與期望有關。
智障人士往往能夠勝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覺得沉悶的工作,如用手作簡單及重復的操作等。
智障兒童的心理特點
1、感知覺遲鈍、緩慢
生活中,只有刺激物十分醒目、鮮明、體積大,并且呈現的時間長,他們才能感覺到,因而單位時間內接受外界信息明顯少于正常兒童。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會被別的聲音、鮮艷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注意力不能集中,常表現為不能專注聽講。
3、機械記憶力尚可
這是智障兒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許多需要思考來學習的內容,他們是靠機械記憶力學下去的。
4、語言能力薄弱
語言問題比較大,80%都有語言障礙、發(fā)語音困難,只懂幾個極簡單的命令。即使有極少數的輕度智力落后兒童會說話,但說的也是極簡單的句型,內容極為貧乏,往往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意思。
5、抽象思維能力極差
智障兒童對抽象概念,如顏色、形狀、數等,很難真正學會,往往是靠形成的條件反射、記憶來學的,想象力不豐富。如果把他們認識的東西換了個位置,就難以辨認。
6、比較容易興奮
智障兒童多動、一刻也不停,而且行為無組織;抵制型的兒童退縮、膽小、不合群。這兩類兒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
遇見很小的困難都會哭或者去找老師,他們沒有辦法獨自努力去做有難度的學習,如折一個飛鏢,在白紙中間貼一個剪好的蘋果圖形等,毫無毅力。
8、情緒變化快
他們一會兒會嚎啕大哭,馬上又破涕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對應的情緒反應。
9、獨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長心疼寶貝,不舍得訓練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歲的輕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兒童,許多都不會自己用勺吃飯、穿脫衣物、去廁所大小便等。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對陌生人感興趣,很容易趨近,喜歡圍著客人;對沒玩過的東西,如手機、小電筒等拿著擺弄個沒完,愛不釋手。
11、刻板的行為和語言
喜歡爬樓梯,并經常這樣做,一旦別的小朋友一來玩,他就嚷嚷著,或者把別的小朋友推走;有的會講一點話的兒童,就總是說某一句話,如你走開等。
12、喜歡音樂
一聽歌曲,就情不自禁地聽和靠近,甚至手舞足蹈。
看過“關愛智力障礙兒童”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