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煉深度思考能力
如何鍛煉深度思考能力
思考這玩意看不見摸不著,是很抽象的東西,所以并不好描述。但仔細想來也并非無跡可尋。伽利略大哥說過:我無法教你懂得什么,我只能幫你做出發(fā)現。要做到深度思考,簡單講就是多看多思,但并不能詳細,下邊說點具體的。下面小編為你整理如何鍛煉深度思考能力,希望能幫到你。
步驟一:平時下意識地收集記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別人向我們提出的,也可以是我們自己通過在生活中的觀察覺得值得去好好反思梳理答案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要養(yǎng)成一遇到就馬上記錄下來的習慣,不要以為自己能用腦子來記,剛開始可能印象很深,過后很容易就忘了,況且人總是會偏向于忘記那些需要自己去費力思考的問題。我自己一般就用手機上的印象筆記來隨手記錄問題,空閑的時候也可以很方便查閱思考,具體用什么軟件記錄因人而異,只要是可以隨手記錄方便查閱就行了。
步驟二:問題要具體,答案要分點細析。所記錄的問題不能太寬泛,一定要具體到細節(jié),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自己縱向深入地思考 ,畢竟我們現在探討的不是發(fā)散性思維。比如,舉個寬泛問題的例子“為什么我總是沒時間看書?”,而將這個問題具體化就變成了“為什么同樣一個下午的時間,朋友圈里的A同學已經看完了《皮囊》,而我卻只刷了一集《快樂大本營》”。正是對這些一個個的細節(jié)問題的思考才構筑起了我們對大方向問題清晰透徹的解答。
步驟三:借助邏輯梳理工具對自己在相關問題的思考進行總結升華。想清楚了一個個的小問題,我們還要對這些問題的相似性本質進行總結提煉,可以用的邏輯梳理工具比如思維導圖,它能幫我們構筑一個思維框架,讓我們的思考過程一目了然并且便于記憶和回溫
四種深度思考的學習習慣
系統學習習慣
現在各種高質量知識資源,如三、五分鐘的微課程、各種在線課程,唾手可得,學習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很受同學們歡迎。但很多努力上進的同學也因此產生了一種資訊焦慮,生怕錯過好課程,于是見到好的都擠時間去學。這樣很容易讓自己的知識系統變得零散、碎片,學了數學,忘了英語,到最后學了很多課程,卻前后不連貫,掌握不深入,反而浪費了這些零碎學習時間。
所以,對這種零碎式的學習,一段時間之內,盡量不要同時學習多門課程。而是在進入零碎學習之前,先借助教材了解相應的學科系統,在心中有一個整體輪廓,要求自己一段時間內就集中學習一門學科或者一個主題相關的知識。并且每學一小段都將它嵌入到整體系統相應的位置上,這樣長期累積,就能化零為整。
這樣的習慣在信息爆炸時代尤其重要。據說光是一個騰訊每天就要花費一億元用以支持微信上的各種資訊傳播和知識交流,可想而知,如果你現在不抓緊時間培養(yǎng)自己系統學習的習慣,以后不是被碎片知識拖著走,就是被它淹沒。
免費時代,時間最貴,誰能應對碎片知識對時間的切割,誰就贏得了最“貴”的資源。
追根溯源習慣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么內容,都要習慣性地追根溯源,這樣學到的知識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數學、物理等學科,我們熟知的練題模式是將題分為A、B、C類,總結出相應的解題套路,做題時就用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夠多,的確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還不能舉一反三。
但如果你在學習各種公式、定理時,能夠養(yǎng)成追根溯源的思維習慣,更注重公式來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題套路,最開始可能不適應,久而久之就能舉一反三,學習效率反而倍增。
常識思維習慣
進入中學,同學們一頭扎進題海無可厚非,但是不能麻木。什么是麻木?就是在做題的時候,思維過程是:首先判斷“這道題學過”,然后開始檢索記憶庫類似的題目應該怎么做,老師上課是怎么講解這種題的,就是不跟實際生活掛鉤,只為解題而解題。
于是,不管符不符合實際,都拿著記憶中的思路去套,結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來明顯不靠譜的答案,但因為自己的解題過程、結算步驟經檢查都沒問題,因此對這個明顯不靠譜的答案渾然不覺。
所以,做題的同時還要養(yǎng)成一個習慣性的反問:“這科學嗎?符合實際嗎?”
當你這樣問的時候,你就會用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去分析這個答案是否靠譜。其實做選擇題時,很多“不靠譜”的答案,只要你具備這種思考習慣就可以輕松排除掉,根本犯不著在草稿紙上絞盡腦汁地算計。更重要的是,這種習慣促進我們去不斷完善自己的思考力,讓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深度閱讀習慣
中學生一定要鍛煉的一項技能就是“閱讀能力”。這個“閱讀能力”不再是過去你能閱讀多少字的文章,能獲得多少知識,閱讀速度有多快,而是你能通過閱讀能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過去的閱讀重在獲得新知,而中學階段重在訓練思考能力。
此時,你不僅需要獨立去閱讀一些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還要改變過去被動接受信息式的閱讀方式,改成“帶著問題去經典中找答案”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你的閱讀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個臺階,同時也為大學的學習以及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