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叢祠旅游攻略
望叢祠旅游攻略
望叢祠是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君主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望叢祠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huán)繞,碧波蕩漾。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叢祠旅游攻略,供大家參考!
望叢祠旅游攻略:
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四川成都市西北郫縣縣城西南部
交通:從成都汽車站乘坐郫縣方向的班車。
景區(qū)景點游覽項目推薦:
祠堂
祠內(nèi)園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務農(nóng)、叢帝率民治水之意,精心安排樓臺亭閣、池榭拱橋,布局小巧別致。
陵墓
望帝陵帝陵祠內(nèi)有望帝陵和叢帝陵對峙,可說是四川最古老的帝陵。祠的大殿,原有望帝、叢帝像,現(xiàn)已不存。據(jù)說這只是后人為懷念他們所建的祭祀殿,并非原有陵墓。二陵墓高10米、陵圍長205米。
望帝、從帝銅像:祠堂內(nèi)二帝的銅像。
望叢祠介紹
望帝杜宇教民務農(nóng),他在蜀地首創(chuàng)了按農(nóng)事季節(jié)耕種的制度,被后代奉為農(nóng)神。叢帝開明鑿玉壘山,開寶瓶口,是李冰之前岷江流域的最初治理者。二帝遺愛在民,歷代為后人尊祀。“端午祭屈原,岷陽朝杜主”,蜀人聞杜鵑而思望帝。每年農(nóng)歷5月15(大端陽)舉行的紀念望叢二帝的望叢賽歌會,更是漢民族唯一保留下來的賽歌形式,現(xiàn)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
原兩帝分祠,而今的“望叢祠”是公元5世紀南齊所建的望叢二帝合并祠。
《岷陽二帝前后志》載:“叢帝歿后,咸葬于郫,舊有廟,古邑南去郭一里。
據(jù)《郫縣志》:祀望帝的“崇德祠”原在灌縣二王廟處,南朝齊明帝時(公元494-498年在位)時,刺史劉季連將其自灌口移建于郫。后與叢帝廟合并,成為合祀望、叢二帝的“望叢祠”。
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擴建望叢祠,始有今日規(guī)模。皇佑四年(1052年)重修。
明末清初望叢祠毀于戰(zhàn)火,僅存杜宇、鱉靈二陵。明末張獻忠起義時,遭受嚴重破壞。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縣李馨“伐石表道”,“始禁樵采”,保護了二陵。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望叢祠重經(jīng)修復,并于祠內(nèi)遍植柏樹(1981年尚存207株)。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祠東建“聽鵑樓”。
民國十四年(1925年),一度在祠內(nèi)建公園,后逐漸荒蕪。民國十八年(1929年),四川督軍熊克武駐防于郫,曾撥款培修祠宇,并于二帝陵前分別豎“古望帝之陵”、“古叢帝之陵”石碑。碑高丈余,下款刻“熊克武立,但懋辛書”。
1969年碑被拆毀,僅存殘塊,今碑為復制件。
1984年,郫縣人民政府將望叢祠由原面積22畝擴建至88畝。[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