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日游景點介紹
四川成都,我們的國寶之鄉(xiāng),這里有著哪一些值得我們欣賞的美景呢?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都景點介紹
都江堰景區(qū)
兩千多年前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于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干流上。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nèi)江,外江排洪,內(nèi)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周邊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伏龍觀、二王廟、李冰石刻像、安瀾索橋、玉壘山公園等。
青城山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后山兩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qū)的主體,道教文化、文物古跡多集中這里,這里也是一般游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自然風光取勝,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游覽青城山游玩青城山一般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隨處有售賣飲食的店鋪。如果時間充裕,建議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青羊區(qū),始建于隋朝,康熙年間重建后,稱文殊院。院內(nèi)供奉著大小300余尊佛像,有鋼鐵、脫紗、木雕、石刻、泥塑等多種材質(zhì)。其中有一尊緬甸玉佛,來自緬甸,極其珍貴。寺院內(nèi)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jīng)樓5座大殿遞次連接,與東西兩側的鐘樓、齋堂、廊房渾然一體,再配以其他建筑,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院內(nèi)還開設有茶館和獨具特色的素餐館“香齋堂”,使得這里成為本地居民喜愛的休閑之地。此外,寺內(nèi)還珍藏有明清以來書畫珍品多幅,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賜文殊院的“空林”牌匾,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海月》條幅。還有唐代玄奘法師頂骨、印度貝葉經(jīng)、唐代日本鎏金經(jīng)簡等佛教文物。不過,由于是珍貴文物,外人難得一見。文殊院門前的文殊院街,目前已開辟為號稱“都市禪林”的文殊坊,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很多老字號小吃也依舊經(jīng)營著。
金沙遺址博物館
博物館由陳列館、遺跡館、金沙劇場等建筑組成。從南大門進入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雕塑“中國文化遺產(chǎn)紀念雕塑”,雕塑外形就是源于出土的那件“太陽神鳥”黃金飾品。陳列館分為五個展廳和一個4D電影院。集中展示了金沙遺址出土的金器、銅器、石器等精美文物,通過這些器物,展現(xiàn)出古蜀文明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展品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陽神鳥金箔,金箔呈圓形,由內(nèi)圈的太陽和外圈的神鳥構成,是古蜀國黃金工藝的代表?,F(xiàn)在,太陽神鳥圖案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陳列館地下1樓的4D影院,每天循環(huán)播放4D影片《夢回金沙》,帶領你回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國。遺跡館內(nèi)是金沙遺址大型祭祀場所的發(fā)掘地,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商周時期的大型祭祀遺跡場所。游客在這里,可以近距離觀看考古發(fā)掘的過程。參觀完精美的文物后,可以在園區(qū)內(nèi)走走。位于遺跡館旁的烏木林區(qū)域里,豎立著幾十株高大的烏木。
紫頤香薰山谷
這里擁有大面積的獨立成片的純正法國普羅旺斯薰衣草花田,鮮花綻放之時,紫藍驚艷、滿園盈香,是拍攝婚紗照的好地方,景區(qū)內(nèi)也提供拍攝婚紗照和寫真的服務。這里還以西南地區(qū)最大的香草基地,你在這里可以購買到不錯的精油產(chǎn)品、香草茶等。
成都文化介紹
川劇
川劇流行于四川省、重慶市及云南、貴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區(qū),是中國西南部影響最大的地方劇種。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彈戲、昆曲、燈調(diào)五種聲腔,是明末清初以來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演變歷史的一個縮影。明末清初,昆曲、弋陽腔、青陽腔、陜西梆子、湖北漢調(diào)、徽調(diào)等聲腔流入四川,乾隆、嘉慶年間與當?shù)氐霓堆碚{(diào)、川江號子、地方小調(diào)、宗教音樂等逐漸融合,基本完成了外來聲腔“四川化”的演變過程。辛亥革命前后,高腔、昆曲、胡琴、彈戲及四川本土的燈戲在同臺演出過程中融為一體,形成“五腔共和”的川劇,一直延續(xù)至今。
川劇劇目豐富,有傳統(tǒng)劇目和創(chuàng)作劇目六千余個,以《黃袍記》、《九龍柱》、《幽閨記》、《春秋配》、《東窗修本》、《五子告母》、《神農(nóng)澗》、《情探》等為代表,其中不少是宋元南戲、元雜劇、明傳奇與各種古老聲腔劇種留存下來的經(jīng)典劇目,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歷史價值。新中國成立后整理改編的《柳蔭記》、《彩樓記》、《繡襦記》、《白蛇傳》、《拉郎配》、《打紅臺》及改革開放時期改編、創(chuàng)作的《巴山秀才》、《變臉》、《死水微瀾》等均產(chǎn)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顯示出川劇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
川劇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1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xiàn)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chuàng)造,能充分體現(xiàn)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川劇表演生活氣息濃郁,生動活潑,風趣幽默,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川劇藝人創(chuàng)造了變臉、藏刀、鉆火圈、開慧眼等許多絕技,表演時火爆熱鬧,新奇有趣,形成川劇的一大特色。川劇五種聲腔中,以曲牌體的高腔音樂最具創(chuàng)造性,其幫、打、唱相結合的結構形態(tài)使戲劇與音樂的結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我國戲曲高腔音樂發(fā)展的杰出代表。
川劇具有巴蜀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認知價值,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fā)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近年來,川劇同其他各種地方戲曲一樣出現(xiàn)了生存危機,觀眾減少,演出市場萎縮,經(jīng)費不足,傳承發(fā)展舉步維艱,搶救、保護川劇的任務正嚴肅地擺在人們面前。
成都燈會
正月十五,成都燈會是在元宵賞燈習俗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活動。南宋詩人陸游在《丁酉上元》詩中描述成都燈會盛況是“突兀球場錦繡峰,游人仕女擁千重;鼓吹連天沸午門,燈山萬炬動黃昏”,燈會期間,公園內(nèi)有民間曲藝、雜技、雜耍表演;有各種地方風味小吃;還有鑄糖人的擔子,賣風車的草把子,每屆燈會游人都在百萬人次以上。